超過百萬個F-35備件丟失,戰機備件和物流究竟該歸誰管?

2023-06-09     看航空

原標題:超過百萬個F-35備件丟失,戰機備件和物流究竟該歸誰管?

近日,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GAO)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18年以來,超過100萬件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備件丟失,包括螺栓、輪胎和起落架等,總價值達到8500萬美元。

GAO在報告中指出,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國防部對其缺乏有效監管,F-35聯合項目管理部門不管理或不清算配件而導致的。GAO也在報告中指出,「100萬件」這一數據來自洛馬的申報,但真實數字和價值極有可能更高。

F-35備件長期短缺

備件供應是飛機維護中必不可少的資源。但F-35的備件卻長期處於短缺狀況。而且受到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限制,美軍無權從原廠商獲取製造設計資料以委託第三方企業進行生產從而提升備件產量。

美國將土耳其「踢出」F-35項目之後,F-35身上就曾出現過900多個零件生產「斷供」的情況。加上從新冠疫情時期延續至今的航空產業供應鏈危機,F-35工廠一度停工,零部件持續延遲交付。

GAO的報告數據顯示,從2019年開始,F-35延期交付的零部件數量達1萬多件,備件數量的短缺也逐年遞增。

截至2018年,全球主要F-35零部件供應商。

最近10年,美軍飛機的平均任務能力率連年滑坡。GAO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2月,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F-35機隊的月平均戰備率表現為53.1%的任務能力和29.3%的完整任務能力。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之一正是F-35全球零配件短缺供應不成熟,致使機上舊部件與更新版本的F-35兼容度欠佳。

2019年,美國空軍和F-35聯合計劃辦公室就曾提出,舊版F-35和新版F-35生產零件的供應商數量有限,產能未能達到理想標準。

雖然早些年購買的零件尚能滿足需求,但多年來由於F-35不斷升級,多數備件已不能與新版F-35兼容。GAO對F-35備件的調查顯示,在F-35的全球備件庫中有著19000多個零件無法使用,這些備件要麼多餘,要麼老舊,要麼待維修。這些部件已經放置了幾個月到五年不等,此間後勤人員一直在等待處理意見。

短缺下的 F-35後勤管理

作為F-35項目後勤維護的核心系統,洛馬表示自主後勤信息系統(ALIS)可以根據跟蹤飛行中的F-35數據,並將各種系統的性能近乎實時地傳遞給地面維護人員。在這一數據基礎上,ALIS能夠預測零件故障。

洛馬表示,通過集中收集全球F-35機隊的這些數據,其能夠更好地管理備件生產,檢測性能故障和零件壽命的趨勢,並為F-35的各種部件制定服務時間表。

然而,GAO的報告表示,ALIS系統存在長期誤報問題,數據輸入要求也相當費力,操作介面笨拙,曾發生多次電子備件數據丟失或損壞事故。

美軍後勤人員不得不每年以手動方式重新對備件進行跟蹤管理。這拉長了F-35的維護時間,加劇了零部件和備件的物流積壓情況。

不僅如此,ALIS對其收集的數據具有很強的「侵入性」,以至於許多外國F-35運營者不得不採取措施將其所使用的網絡與其他系統隔離開來。

最終,F-35戰鬥機聯合項目辦公室決定放棄修復ALIS系統,轉而重新設計一款作戰數據集成網絡(ODIN)用以F-35機隊的相關管理。目前該系統仍在開發中。

此外,由於F-35是一個多國聯合研發項目,美國國防部並沒有F-35備件的監管權,而是F-35總承包商洛馬的8個合作夥伴和4個外銷國共享一個全球備件庫。因此,F-35採用了極具商業化色彩的後勤服務模式:即時物流。

也就是壓縮壓貨規模,在客戶需要時才運送。雖然這一模式對降低倉儲成本方面非常有效,但也會對戰備和訓練效率產生顯著影響,尤其是會直接影響戰時備件的供應效率,尤其是在全球F-35的零備件都短缺的背景下。

是監管不嚴還是企業失責?

雖然GAO在報告中指出美國國防部缺乏對其進行有效監管,但美國空軍部長表示,責任主要在主承包商身上。美空軍認為洛馬和普惠這兩家公司擁有F-35的生產和管控權,在項目的生命周期內占據 「永久壟斷」地位。

2000年,F-35項目聯合辦公室發布了JSF聯合需求文件,美國國防部賦予了主要承包商更大的權限,允許其以「更寬鬆的方式」來維護和維持F-35機隊,並承諾放寬對該項目的監督和管理(包括將物流管理在內的全球備件供應控制權交付給洛馬)。

美空軍的原意是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將更多權限讓渡給主承包商的方式來繞過國防部,從而避開美國政府內部慣有的官僚作風,通過「商業實踐」來實現對複雜武器系統的管理和維護——當時,也的確有很多人對此表示贊同,並認為這種做法成本效益更高。

在F-35項目研發之初,作為承包商的洛馬和普惠承諾,會根據ALIS系統的供應鏈數據,將零件備件包按需求分類,為全球客戶提供包含全球備件包、基礎備件包、部署備件包、漂浮備件包和相關消耗品在內的各種支持。

但隨著ALIS系統頻頻出現問題,最終的零部件和備件管理並沒有按照最初設想的方式運行。

2019年4月,GAO率先報告了全球備件供應鏈普遍存在的問題。根據基層部隊的反饋,當時許多F-35機隊所需的備件早已購買並存放在各地的倉庫中,但不完善的記錄使軍隊在需要這些零件時卻找不到;即使可以找到,也無法確認零件是否可用。

同樣是2019年,美國國防部指出洛馬公司交付的零部件和配件常帶有不完整、不準確或完全缺失的記錄信息。

更早之前的2017年,美國政府監督項目組織(POGO)曾曝光,在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有價值約50萬美元的F-35維護配件被堆放在室外,風吹雨淋無人問津。

隨意存放的F-35維護配件。

此次GAO報告中所發布的「100萬個」這一數據,僅僅是來自洛馬公司單方面的上報。由於美國國防部及其他政府審查機構無權訪問承包商專屬資料庫,因此F-35聯合項目辦公室最終只核實了不到2%的零部件和備件數據。整體上「100萬個」的數據,是基於已經核實的數據樣板所做出的統計學估計。

基於此前美國國防部等多個政府部門與洛馬、普惠等供應商達成的協議,GAO的這一問責報告,或許就是美國政府在F-35項目中有權利執行的「頂格」問責形式了。

排版:陳奕煊

策劃 | 文案:侯嘉麒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早讀 | 可怕的不僅僅是海風:如何在航母上「五花大綁」艦載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96f5f6c29469ab23b4fc0a3712f1c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