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的鄧先生近半年來頻繁腹瀉。近日,飽受折磨的他前往成都市溫江區人民醫院就診,醫生建議他去做腸鏡檢查。當腸鏡慢慢探入鄧先生的腸道時,在場的醫護人員都驚呆了,腸道里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小疙瘩」,本該光滑的腸道,竟然長滿了上千個息肉。
醫生鉗取一小部分息肉組織做病理檢查,病理提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這意味著息肉已經有了癌變的傾向!為了徹底清除隱患,鄧先生需要切除整個結直腸。
這些息肉是怎麼產生的?醫生介紹,消化道息肉的發病原因主要涵蓋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黏膜表面異常生長出的突出的組織,通俗來講,就是腸黏膜上冒出了多餘的「肉」。一般而言,息肉本身屬於良性病變,但部分息肉,尤其是腺瘤型息肉,容易發生癌變。
醫生解釋:像鄧先生這樣,腸道里有上千個息肉的,極大可能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而且這個病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一半的幾率傳染給下一代。如果家族中有這樣的患者,應該早治療,直系親屬也應該去醫院檢測。
據了解,絕大多數息肉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只有當部分息肉較大時,才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等症狀。結腸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兩種。約70%的散發性結直腸癌與生活習慣存在關聯,且66%至78%的結直腸癌能夠通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加以預防。
醫生提醒,調整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是預防結直腸癌的基礎,包括高膳食纖維飲食,減少紅肉(牛肉、羊肉、豬肉等哺乳動物的肌肉組織)和加工肉類製品(腌制、燻烤、煎炸等肉類食品)的攝入,以及合理的體育鍛鍊,避免肥胖、長期吸煙和長期大量飲酒。對於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建議接受結直腸癌篩查。(春城晚報 據錦觀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