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神五到神十三,鄧清明大校3次當備份航天員,備戰23年仍未上天
我國航空史上有很多無名英雄,他們雖無主角光環可依舊值得我們尊敬。譬如,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我國培養了魯祥孝、王志躍、董小海、方國俊等19名航天員,試圖填補我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空白。
然而,「曙光一號」終因綜合國力不夠而夭折。儘管如此,當年的19位航天員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無名英雄。九十年代初期,我國重啟載人航天。1998年正式成立航天員大隊,中國首批14名航天員正式走上為國征戰太空之路,鄧清明大校就是其中之一。
1966年3月,鄧清明生於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東陂鎮人。這一年是中國航天載人工程頗具歷史性意義的一年,我國首次將小豹、珊珊兩隻小狗送入70公里的高度,並成功返回地面,為後來的「曙光一號」載人航天計劃進行了技術探索。
鄧清明的學生時代,正是中國航天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1984年,鄧清明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飛行學員。後來,鄧清明進入新疆哈密第八飛行學院學習。1987年11月,鄧清明被分配到沈空某部。1996年,鄧清明經過層層選拔,從全軍3000多名飛行尖子中脫穎而出。
1998年,鄧清明正是成為中國航天員大隊的一員,開始了長達23年的備戰生涯。彼時,中國「神舟」載人航天工程,已經進入到了技術攻關時期。1999年起,我國先後發射神一、神二、神三、神四飛船,進行了四次無人飛行實驗。
2003年1月,神四成功返回地球,各項數據正常,載人航天條件也已成熟。同年10月,楊利偉搭乘神五完成了中國進軍太空的歷史性壯舉。鄧清明作為楊利偉的親密戰友,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
此後,鄧清明無比希望自己能夠上天,這是一名軍人也是一名航天員至高無上的榮耀。2010年,我國準備進行神九載人航天發射任務,鄧清明第一次成為了備份航天員。令人遺憾的是,鄧清明以微小的差距落選「神九」飛天任務。
2013年,鄧清明再一次以微小差距落選「神十」飛天任務。兩次接近夢想,兩次又無情落選,鄧清明沒有氣餒,反而越戰越勇,投入日復一日、艱苦卓絕的訓練中。航天員訓練不同於其他,強度是平常人無法忍受的。
鄧清明的女兒鄧滿琪,曾在視頻中看到了父親在離心機中訓練時,那扭曲的臉龐,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然而,這僅僅是鄧清明的基礎訓練。水下失重訓練對鄧清明而言,那才是真正的挑戰。
在水下失重訓練中,鄧清明需要穿戴160多公斤的水下訓練服,泡在水裡一泡就是三四個小時。平常人水下行走什麼體驗?那是真正的舉步維艱,更別說鄧清明了。一場訓練下來,鄧清明累得連拿筷子的力氣都沒有。
皇天不負有心人,鄧清明再一次成為了「神十一」飛天任務備份航天員,這是他距離飛天夢想最近的一次。「神十一」飛天任務訓練期間,鄧清明與陳冬一起進行長達33天模擬驗證試驗訓練。
驗證實驗訓練條件極為艱苦,這是一個面積僅有10平方米的密閉艙,對人體生理極限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然而,「神十一」發射前一天,陳冬的搭檔不是鄧清明,而是變成了景海鵬。
雖然鄧清明未能上天,可是他專業程度,也得到了陳冬的高度評價。「神十一」飛天任務成功後,總指揮長對鄧清明說道:
作為優秀的備份,你們是光榮的,你們和「神十一」乘組共同完成了這次任務。
「共同」二字的辛酸背後,沒有人知道鄧清明在地面上的工作內容與天上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鄧清明沒有上天,感受不到太空種真實的失重狀態。
儘管鄧清明當了三次備份航天員,可在他心中備份也是主份。鄧清明並非鼓勵,他還有五位戰友跟他一樣也沒上過天。時至今日,鄧清明是我國首批航天員中唯一一位沒上過天仍在役的航天員。
從神五到神十三,鄧清明當了三次備份航天員,每一次都離夢想那麼近,可每一次又那麼無奈。儘管如此,鄧清明依舊為國備戰23年無怨無悔……
參考資料:
[1]《備戰23年沒上過太空,55歲的他仍在訓練》(央視軍事);
[2]《鄧清明:當過3次「備份」的航天員,有何遺憾》(中國軍網);
[3]《致敬!他們是中國首批航天員,卻無緣進入太空》(中青軍事發布);
[4]《8大類上百個項目中國航天員刻苦訓練成就飛天夢》(央視新聞客戶端);
[5]《曙光照蒼穹》(〈錢學森與中國航天〉·國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