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創刊了

2022-05-31   Lens

原標題:《好朋友》創刊了

我們的第五年,終於出版了《好朋友》系列美學啟蒙書,圍繞「美學教育」、「可能性」和「想像力」的另一種內容表達。這周,《好朋友》創刊號《好朋友 . 熊貓》正式和大家見面啦。

把《好朋友 . 熊貓》帶回家吧

我們在製作這本雜誌書的過程中,收到過朋友同行的幫助,編輯周期超過半年。藉此機會,我們也整理出在做書過程中被問及頻率最高的問題,來談談我們創刊背後的想法。

你有被算法邏輯困擾過嗎?不管是在社交媒體、新聞聚合平台或是電商購物網站,這些產品都在做一件事——猜你喜歡,並推薦平台最想賣給你的東西。聚焦到為小朋友選購繪本的場景,也是同理。

但知識浩瀚無邊,孩子的好奇心也正趕上最旺盛的時候,選擇閱讀什麼至關重要。

好繪本的基礎之上,「選我喜歡」的購書邏輯之外,我們想做的,是創造一些能夠超越孩子們現有興趣範圍的內容產品,讓孩子和更多的生活新知不期而遇,呈現不斷更新的現實世界的廣度和深度。

你是否有過被小朋友的「為什麼」問懵了的時刻?先把每一個提問是否有所謂標準答案的思慮擱置一邊,我們更感興趣的,是這些「為什麼」的背後,藏著他們觀察、認知世界的視角與思考,小孩天生就有將大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陌生化」的能力。

這些源自於孩子們好奇心和想像力的稚嫩問題,是他們最初探索世界伸展出來的「小觸角」,也成為我們創作這套雜誌書的起點。

《好朋友 . 熊貓》知識主刊內頁展示

愛因斯坦說,好奇心是人性當中一株神聖但是非常脆弱的幼苗,人人生而有之。我們能做的,就是珍視這份好奇心,蹲下來,平視孩子,讓自己也變成一個充滿好奇和想像的小孩,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和大篇幅的原創插畫,來回應他們觀察世界的思考,把硬核的新知,講得好玩、好看。

我們嘗試從熊貓講起,是因為親近動物,是孩子的天性。

在全世界範圍內,熊貓備受寵愛。身為「國寶」,熊貓是中國特有的生態保護和文化符號,也是國際交流的「友好使者」。和小朋友聊熊貓,你大機率不會對他們的喜愛程度感到驚訝。帶上小朋友的疑問,我們都踏上了一趟重新認識熊貓的旅程:熊貓到底是熊還是貓?熊貓居然是近視眼?熊貓為什麼只吃竹子?熊貓經歷了什麼才決定在四川秦嶺一帶的山區安家?

好奇心成為小朋友進入熊貓世界的通道,在一個個俏皮的「為什麼」背後,我們和孩子談論熊貓的廣度不斷拓展:講熊貓本身,講置於歷史語境中遷徙、定居的熊貓,也講流行文化和國際關係中的熊貓。

這是一本為5-8歲幼小銜接的孩子「量體裁衣」創作的雜誌書,他們正處於幼小銜接的階段,識字量不大,看每個字就像一個符號,結合圖畫生髮出興趣,才會在不斷重複閱讀的過程中,把字記下來。

在考慮圖畫和文字的比重時,也找來適齡的小朋友閱讀測試,儘可能地讓圖畫本身來傳遞更多信息,再輔以孩子看得懂的語言,貼近孩子的認知與閱讀體驗,把知識化繁為簡。

《好朋友 . 熊貓》知識主刊全畫幅插畫展示

同時,也讓美育潛移默化。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封面上那隻筆觸很「拙」的熊貓頭,就被吸引了。我們的插畫也遵循著能夠包容孩子好奇心和想像力的標準,穿插在書頁之間的插畫,使得視覺空間巧妙變幻,有熊貓靈動的神情和姿態,也有自然場景的豐富細節,極富感染力。

《好朋友 . 熊貓》知識主刊內頁展示

我們一直相信,美育從色彩和肌理層面就已經發生了,選用更具有想像力、包容性和可能性的色彩和版式設計,帶來視覺上的清晰、平衡和美。

會的。

出版這本書之前,我們聽到了來自出版同行前輩的建議,幾本集合出版。在營收方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這似乎和給孩子做雜誌,經常一起「見面」的初衷背離了。

所以,我們儘可能以季度為頻率來出版這個系列。每期揀選一個主題,用互動視覺的形式來與小朋友交流。希望它可以給孩子打開了某個方向的一扇窗,讓孩子與這個方向和它背後更廣博的世界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知識主刊《好朋友 . 熊貓》大開本設計

遊戲別冊《來玩吧》 適合塗塗寫寫

每一期主題的選擇,既是歷久彌新仍然有值得被講述的價值的事物,也是在當下可以與時代共振以更多元的視角呈現的事物,對於接下來選題的考量,我們既保持開放性,也會始終堅持這本雜誌的精神內核:比知識更重要的,是好奇心、想像力和對美的感受。

希望爸爸媽媽和小朋友會喜歡這套雜誌書, 期待這是一趟收穫滿滿的親子閱讀之旅。

長按上方二維碼

把《好朋友 . 熊貓》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