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能成大事嗎?

2022-07-04     燃財經

原標題:《人生大事》,能成大事嗎?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孔月昕

編輯 | 饒霞飛

2022年的電影市場,終於迎來了「重振」的曙光。

繼6月10日《侏羅紀世界3》上映3周,拿下破8億元票房後, 終於有一部國產片票房,在春節檔後「支棱」起來了。

帶著「2022年最佳國產電影之一」稱號的《人生大事》,截至發稿前,票房已突破8億元,而貓眼專業版對它的票房預測,也從7億元不斷攀升到16億元。同時,《人生大事》也是今年春節檔後,首部突破2億元票房的國產新片。

不僅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人生大事》也收穫了不錯的口碑。6月19日,二輪點映開啟後,《人生大事》火速刷新了近三年來劇情片、家庭片的口碑新高,貓眼、淘票票雙平台評分均達到9.7。正式上映第二天,《人生大事》豆瓣開分7.5,幾乎超過了今年內上映的99%的國產片。

不過,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生大事》之所以取得這些亮眼的成績,除了題材和劇情本身有加分項外,也與它上映同期「無對手」有關。

自3月全國多地疫情爆發以來,全國影院影業率有限,大部分國產片紛紛撤檔,導致2022年上半年,各大院線始終處於「沒片放」的狀態。即使6月8日後,全國影院影業率保持在80%以上,國產大片依然少有官宣正式定檔的。

這種情況下,《人生大事》更是背負了大部分電影人的無限期盼,「一旦《人生大事》爆了,是否能鼓動其他片方不再觀望,而是官宣正式定檔今年暑期,拯救冷清的電影市場。」

不過,隨著電影上映時間的延長,看過《人生大事》的觀眾不斷增多,對於影片品質的爭議愈來愈清晰。翻看各大社交平台上的觀眾也反饋可以看到,觀眾最集中的討論無疑是為了煽情而煽情。這也導致,《人生大事》目前的豆瓣評分降到了7.3。

7月1日,一部由周冬雨、黃曉明等眾星雲集的影片《你是我的春天》上線,雖然同樣的「疫情特殊題材+農民工等抗疫前線的故事」,但看起來並不受觀眾歡迎,上映3天後票房還未突破2000萬元,而貓眼專業版的票房預測也落在了4600萬元。短時間內,單日票房冠軍依舊被《人生大事》「把持」。

《人生大事》,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究極撿漏王」,還要等最終的票房說話。

上半年國產電影最佳?

「當楊恩又飾演的小文,半夜偷偷去門口,一邊聽電話手錶里過世外婆留下的的語音消息,一邊擦眼淚時,我和影院裡的不少觀眾都忍不住落淚了。」觀眾齊齊告訴燃財經,「可能是我淚點比較低,整場電影看下來,我哭了半包紙巾。」

像齊齊一樣被電影感動「哭」的觀眾不在少數,「整部影片看下來,有笑有淚,讓人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消解了死亡帶來的沉重感。」網友鈴鐺評價道。

不只是小文與外婆之間的親情刻畫,小文與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之間,從互相厭煩到互相救贖的過程,細緻的感情也讓不少觀眾覺得被打動,這也是很多觀眾願意給予這部影片好評的重要原因。

影視博主栗小姐也認為,「整個電影的前2/3,在兩個角色的刻畫和角色相處細節的構建上,很細膩很紮實很飽滿。一個貓嫌狗不愛的gai溜子,和一個野生野長混不吝的女娃子,兩個人的相處就像是各自口中的武漢話和四川話,來處不同,卻彼此理解、意外和諧,那種底層小人物的煙火氣,那種流動在兩個人之間的相依為命感,能打動我,相信也能打動絕大多數觀眾。」

另一個閃光點在於,《人生大事》的敘事主線,落在了國產片少有涉及的喪葬題材上,監製韓延在之前的採訪中提到過「很多電影涉及過葬禮、入殮,但《人生大事》是把喪葬作為主線去做。」主角作為喪葬行業的從業人員,每天要直面生死,與各式各樣的悲歡離合打交道。而作為主人公的莫三妹,不僅要跟社會上的偏見和解,更要跟自己和解。

真摯的情感外,主演們的演繹,也幫助影片收穫了一眾好評。

「小演員太靈了,感覺看到了下一個『普普』(《隱秘的角落》的小女孩,王聖迪飾)。」庭庭忍不住誇讚起了楊恩又的演技。

「可以說,朱一龍和楊恩又的表演,共同撐起了這個故事。尤其是楊恩又,她的演技和靈氣,讓人期待她的未來。」栗小姐表示,「雖然可能算不上褒獎,但《人生大事》確實是幾個月以來我看過的最好國產片。」

但遺憾的是,導演似乎想在這一部電影里表述太多內容,所以造成了整部影片的嚴重「割裂感」。

豆瓣網友小海的短評似乎可以說明影片存在的問題:題材蠻好的,但是110分鐘想往裡塞的東西太滿,各種橋段過於典型,都堆在一起就套路了。也因此運鏡剪輯都太過著急,完全沒給戲中人物情緒反應的時間,也沒給觀眾反應的時間,後半段(尤其親媽出來之後)看得很累。

這也導致,很多網友在看過电影後都表示,影片後半段「為了煽情而煽情」的感覺濃重。小文失蹤多年的母親突然出現,然後小文被送走、三妹父親突然去世、三妹為父親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葬禮、小文離家出走失蹤……

為了讓這些情緒急劇變化的情節,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全部展現完,因此情節的推動全靠莫三妹「接電話」,男主接到一個電話,下一個場景立刻開演。

情節的快速轉場不僅沒有交代清楚情節發展的因果,還破壞了觀眾的觀影情緒。「男主雨中追車那場戲,感覺導演就是想按頭告訴觀眾:給我哭。但是我在影院裡看著這場戲,腦海里全是,岳雲鵬追著計程車,在後面大喊『燕子沒有你我可怎麼活』的畫面。」觀眾庭庭告訴燃財經。

栗小姐也認同這一觀點:「《人生大事》有真摯的煙火氣,但確實有情節硬傷,一大一小刻畫到位的同時,想表達的也確實有點多——這是導演拍處女作的通病,因此不必過譽這部片子。」

總之,較為有衝擊力的題材,60分的敘事,以及80分的演繹,讓《人生大事》在2022年電影市場極度遇冷的環境下,成為今年暑期檔第一部爆款。

暑期檔「開擺」,一部新片救不了市場

以目前的票房和口碑來看,不少電影人視《人生大事》為救市之作。

原因在於,6月以來,此前只有一部《侏羅紀世界3》稱得上「扛票房」的大片。但是由於《侏羅紀世界3》口碑表現不佳,豆瓣評分僅有6.3,國外爛番茄的新鮮度也只有30%,屬於系列最低,因此成為制約第三部票房再創新高的主要掣肘因素。

因而,上映3周後,《侏羅紀世界3》的票房僅有8億元,這還在它「獨霸」電影市場兩周的情況下。對此,據拓普數據報道,有業內人士笑稱,當前電影市場的最大矛盾,是觀眾旺盛的觀影需求和影院無片可放之間的矛盾。

市場空前低迷,電影行業急需一個「頭部影片+大檔期」合力拯救。但據貓眼專業版顯示,截至6月30日,定檔今年暑期的影片僅有46部影片。相比號稱最冷暑期檔的2021年,同期也有142部影片上映,且還有《中國醫生》《怒火·重案》等超10億票房的頭部影片上線。

而定檔今年暑期的影片,從「貓眼想看人數」來看,即使是頭部製作公司出品,也沒有展現出頭部影片的號召力。

這也是《人生大事》被電影人視為「救市之作」的關鍵。

「從目前的票房成績和口碑來看,《人生大事》確實是今年春節檔以來,表現最好的國產片。」電影行業從業人員、影視博主@電影溫特告訴燃財經,「《人生大事》的上映,可以說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的壓力,畢竟最近一直沒有賣座的新片上映,對於影院來說,經營壓力非常大。

甚至不少院線工作者迫切期盼著《人生大事》的「爆」,能帶動更多大片定檔暑期,以拉動暑期檔票房,拯救冷清的電影市場。

6月26日,《人生大事》的票房「逆跌」,更是引發了一個小高潮,貓眼專業版對電影票房的最終預測也不斷攀升,從7億元一直漲到了現在的16億元。

影評人李宇飛也表示,「客觀來說,電影《人生大事》是一部優缺點很明顯的作品。它之所以能成為2022年的年中爆款,一方面是一定程度上,影片確實屬於佳作;另一方面,在這個檔期內,並沒有能和《人生大事》抗衡的國產片。」

不過,在電影溫特看來,《人生大事》只能勉強讓院線暫時「吃飽飯」而已,「現在正是暑期檔,但是市場上卻沒有什麼比較有競爭力的新片上線。每周一部新片的頻率,以及沒有超20-30億元的頭部新片上映,都讓這個暑期檔衝擊百億票房愈發艱難。」

市場上將越來越多的希望寄托在《人生大事》的表現上,也導致這部電影的營銷力度越發大。

從事電影宣發工作人員鄭宇表示,「片方為了維護口碑,肯定做了大量的宣發投放。其中,宣發公司一般會找最吸引觀眾的點主打宣傳,比如親情、喪葬文化等,隨後,根據不同主題的發酵情況,宣發公司會有針對性地進行更多的物料發布。」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本來《人生大事》的投資就不高,而且片方的目標,應該對標了《送你一朵小紅花》《我的姐姐》等影片的10億元票房量級,影片質量不差、有望達到目標的情況下,肯定會做大量的宣發投放。」電影溫特告訴燃財經。

但《人生大事》劇情又以中國人比較忌諱的「死亡」和「喪葬」為核心,在李宇飛看來,圍繞《人生大事》也就產生了很多「虛虛的」的影評,大量堆砌著「真實」「感人」「煙火氣」「笑中帶淚」等八股詞的影評出現。

過度的宣發,在口碑上也引發了一定的反噬。

一看到「喪葬題材」,很多人都抱著看到一部國產「入殮師」的想法,或者希望電影能夠更多刻畫殯葬行業從業人員面臨生活,以及社會偏見等困境。但這種困難,在影片中都被快速帶過或消解了。甚至有網友評論:「個人感覺只是披著殯葬題材外衣的家庭片罷了。」

而這,似乎也成了如今國產劇情片普遍面臨的困境。

「披皮」國產片,還有多大市場?

最近幾年,打著特殊題材,講述溫情故事的國產劇情片越來越多。

從監製韓延過往的電影作品來看,他一直關注並製作了不少「生老病死」的相關題材的影片,無論是《滾蛋吧!腫瘤君》,還是《送你一朵小紅花》,都曾引發熱議,並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和口碑。

無論是《人生大事》,還是《送你一朵小紅花》,包括今年元旦檔被瘋狂吐槽的《穿過寒冬擁抱你》等影片,其實都是主打的特殊題材融合溫情故事的類型片。

電影溫特告訴燃財經,「這種影片,通常會請一個比較有流量、且演技過得去的演員,然後用能夠煽動大眾情緒的情節來吸引觀眾,所以成本也不會特別高。只要故事講得不太差,一般都能賣得不錯,因而大賺一筆。它們可以說跟情人節等特殊檔期的愛情片一樣,是當下電影行業的『財富密碼』。」

看到這種類型片火了,而且能夠「大賺」,也導致現在市場「一窩蜂」地湧向特殊題材劇情片,特殊題材(關注底層或社會邊緣話題)+流量里的演技派+引發情感共鳴的親情/友情/愛情故事,也就成了不少國產劇情片的套路化模板。

而《人生大事》的出品公司瑞聯影業,在感受到市場風向後,也製作了不少類似的劇情片。比如去年清明節期間上映的《我的姐姐》,就是在女性視角題材下,講述姐弟溫情的故事。

雖然影片最後也面臨了兩極化的爭議,但最終票房成績落到了8.6億元,這種「以小博大」的範本,讓市場見到了特殊題材+引發共鳴的情感故事類影片的票房號召力。

不過,這些影片雖然能以輕喜劇和充滿煙火氣的方式,舉重若輕地來觀照生死、社會話題等題材;但遺憾的是,它們終究讓「生死」流於表面,最終特殊的題材只是服務於一個暖心故事,並未觸及更深內核。因此,這也造就了這些影片固然可以打動部分受眾,但其內涵無法細究的本質,也意味著無法衝擊更高的票房成績。

在網友小林看來,網上夸《人生大事》的人,總要帶一句「題材難得」。但他覺得,「吹題材的電影99%都不太行」,畢竟題材只是框架和分類,是為了方便觀眾才誕生的,而不是為了給創作者「鍍金」的。」

「最讓我失望的是,《人生大事》不僅對喪葬的文化的表現幾乎為0,對親情、生死的的講述非常淺薄;它連最基本的,中年男人的失意也沒講好。整部電影看完,我感覺朱一龍飾演的主角依然『面目模糊』,外界給他的挫傷,以及小女孩帶來的治癒都突如其來。」小林吐槽道。

特殊題材下的溫情片,也成了不少網友眼中的「哭片」,靠情緒煽動等宣發模式,就能「騙」到不少觀眾走進影院。「為了達成票房目的,不少宣發方不得不為其中一些質量不佳的影片,進行『掛羊頭賣狗肉』式的宣傳。」鄭宇表示。

「如果影片質量不錯,這種宣發方式並不會影響影片口碑,畢竟宣發物料只能吸引第一批觀眾進場,剩下的宣發更多要靠觀眾自身對內容的宣傳和發酵。一旦影片質量不佳,那麼這種宣發方式就會帶來劇烈的『口碑反噬』。」鄭宇表示。

因此,這種模式的類型片雖然目前在市場上很火爆,但註定無法長久。「近年來,影視圈大IP+流量明星的S+項目不斷『撲街』,就說明市場不會永遠吃一種模式化的風格,究其根本,只有好內容才會長盛不衰。」有影視製作人表示。

電影溫特也認同這一觀點:「從近兩年在票房口碑較為成功的影片來看,無不是有粉絲基礎的流量演員,搭配還不錯的劇本故事構成。由此可見,即使是套『模板』的類型電影,流量和質量也是缺一不可的。一旦觀眾厭煩了這種套路,市場會立刻轉變電影製作風格。」

參考資料:

《<人生大事>快3億了,但暑期檔還是缺大片》,來源:毒眸;

《暑期檔前瞻|萬達挑大樑,愛奇藝、英皇急補位》,來源:文娛商業觀察;

《<人生大事>:笑中帶淚看透生死,現實題材宜出黑馬》,來源:Vlinkage。

*題圖及內文配圖來源於《人生大事》官方微博。

*文中齊齊、鈴鐺、小海、鄭宇、小林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834f89ae54b812c2fb7ba3aaeb30a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