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醫話 | 暑熱秋燥易傷陰,預防鼻干,用好2碗湯

2023-08-17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耳鼻喉醫話 | 暑熱秋燥易傷陰,預防鼻干,用好2碗湯

醫學指導: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耳鼻咽喉頭頸科主任醫師、學術帶頭人李雲英教授。

開欄語

本專欄將定期推送中西醫耳鼻咽喉疾病的預防、治療及養生保健科普知識,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駕護航!歡迎持續關注!

立秋節氣至,暑氣卻未消,仍在「三伏天」之中。這個時候,很多朋友經常會覺得鼻子乾乾的不舒服,呼吸起來甚至會覺得有點熱或是有點痛,流鼻血的頻率還會增加。這種情況到底該怎麼解決呢?

暑邪加燥邪襲來,當心乾燥性鼻炎

從立秋到處暑的這段時間裡,既有暑天的酷熱,也有秋天的乾燥。暑熱耗氣傷津,亦容易疲乏,若經常熬夜,睡眠不足,則更加耗氣傷陰。而燥氣又是秋季的主氣,最易傷肺,而肺開竅於鼻,主皮毛,鼻、咽部為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之門戶,所以燥邪首先侵犯人體的鼻咽部位。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鼻腔每天要分泌出大量的黏液,用於濕潤空氣和鼻黏膜,以此保護我們的呼吸道。但暑熱和秋燥則容易讓我們的鼻黏膜變干,讓吸入的空氣沒有被濕潤,而外界乾燥的空氣又會不斷帶走我們鼻腔內的水分、又直接被吸入肺部,這就像是大地龜裂、到處塵土飛揚一樣,給人一種乾乾的煩躁感。時間長了,還容易導致鼻干、鼻癢、容易流鼻血的情況出現。這並不是常見的現象,而是說明我們得了鼻炎,這種鼻炎,就叫做「乾燥性鼻炎」。

如果出現這4個表現,就要當心自己是不是得乾燥性鼻炎了:

1、鼻干、咽干

鼻腔內有乾燥感,是乾燥性鼻炎最典型的症狀,這種乾燥感會帶來明顯的不適,而這種刺痛在吸氣時會加重。嚴重時甚至會感覺鼻腔有刺痛感。乾燥性鼻炎的朋友,有時候還會流帶血絲的鼻涕。

除了鼻干以外,乾燥性鼻炎的朋友咽部也會有乾燥感。

2、鼻癢

乾燥性鼻炎還會讓鼻腔內的纖毛運動減慢,這就會導致我們的鼻腔內會形成大量的干痂,這些干痂在摩擦鼻黏膜、加大流鼻血幾率的同時,還會刺激鼻黏膜、引發鼻癢,所以乾燥性鼻炎的朋友也會經常打噴嚏、用手揉鼻子、挖鼻孔,藉以減輕鼻腔的不適感。但這種摳鼻、挖鼻的行為又容易導致鼻黏膜損傷,引起鼻出血。

3、鼻出血

乾燥型鼻炎會導致鼻黏膜很乾燥,血管易於破裂,這時一些輕微的損傷就會導致鼻出血,因此乾燥性鼻炎的患者往往會經常流鼻血。如果一周有2次以上流鼻血的情況,伴有鼻乾的表現時,一定要警惕。

4、鼻塞

乾燥性鼻炎的鼻塞是一種假性鼻塞,也就是鼻腔實際上是通氣的,但患者會自覺鼻塞,這是因為鼻黏膜乾燥、萎縮或痂皮覆蓋,導致鼻黏膜表面感覺遲鈍,感覺不到空氣的進入而產生「鼻塞」的錯覺。這樣的鼻塞一定會伴有鼻乾的表現。除了假性鼻塞外,鼻腔過度通氣感同樣也會出現在乾燥性鼻炎患者身上。

如何鑑別乾燥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

雖然乾燥性鼻炎是秋季常見的一種鼻部疾病,但其他的鼻部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也會表現出與乾燥性鼻炎相近的症狀。那麼,我們該如何鑑別這些鼻部疾病呢?主要可以看這兩點。

乾燥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的區別:有無鼻干

乾燥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都有鼻癢、鼻塞、容易鼻出血的特點。但鑑別乾燥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看有沒有鼻腔乾燥的表現。

乾燥性鼻炎最主要的表現是鼻腔乾燥,這種乾燥感往往會持續一整天。而過敏性鼻炎以陣發性鼻癢、噴嚏、出清涕,在早晚或氣溫突變與不良氣體刺激後容易發作,且呈常年性或季節性反覆發作為特點,往往只是發作一段時間以後就沒有其他症狀了。

乾燥性鼻炎和鼻竇炎的區別:有無鼻涕

鼻竇炎最主要的症狀是大量流鼻涕,沒有鼻內乾燥感,而且常伴有鼻塞,一般鼻腔里沒有干痂。而乾燥性鼻炎一般不會流鼻涕,同時還有鼻腔內乾燥、大量干痂,所以想要判斷自己是乾燥性鼻炎還是鼻竇炎發作,看看自己有沒有流鼻涕就知道了。

需要注意的是,暑熱與秋燥帶來的鼻干情況,不僅會導致乾燥性鼻炎的發生,對於有原發鼻部疾病的朋友來說也是值得注意的。一方面,乾燥的空氣容易使得鼻黏膜乾燥、失去保護、變得脆弱,更容易產生破損和炎症。而另一方面,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下生存能力更強,如果我們的鼻黏膜變得乾燥,抵抗力就會下降,使得呼吸道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犯。因此,如果我們出現了鼻乾的情況時,就要及時提高警惕,加以調理。

調理鼻干先辨證,對症治療效果更好

中醫認為,乾燥性鼻炎是以津液不足,鼻竅失潤為基本病機的,但鼻干僅為表象,並不是體內真的缺水導致的,而是我們身體的氣血津液不足、不能輸布到鼻竅,才導致的乾燥。很多人在被暑熱秋燥侵犯導致鼻干、咽干時,往往下意識的多喝水,但多喝水,並不解渴,也不能緩解鼻腔乾燥的問題,反而會讓我們的脾腎代謝負擔增加、徒增水濕的困擾。想要調理鼻乾的情況,就要抓住關鍵、內外兼治,效果才會好。

燥邪犯鼻

燥是秋季的主氣,燥邪犯鼻也是乾燥性鼻炎最常見的病因,因為秋季的空氣非常乾燥,所以燥邪易傷肺,致使鼻失去津液的滋潤,出現鼻乾的症狀。再加上末伏未過,「秋老虎」、暑邪仍盛,這就導致我們的鼻竅更容易被燥邪侵犯。

燥邪犯鼻的朋友,往往會出現鼻內乾燥,灼熱疼痛,咽癢乾咳,舌尖紅,苔薄黃少津等表現。這時只要及時滋陰潤燥,症狀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杯對症的二冬茶,不僅適合乾燥性鼻炎的朋友,體質陰虛內熱、秋季容易皮膚乾燥、咽干鼻乾的朋友同樣可以使用。

沙參麥冬茶

材料:沙參20克,麥門冬20克。

功效: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做法:所有材料洗凈,加500毫升水後煎煮為300毫升,代茶飲即可。

服法:一周1~2次。

適宜:3歲以上兒童可用,蠶豆病可用。特別適宜乾燥性鼻炎患者,以及秋冬季節運動後解渴、解燥,保持肌膚滋潤用。

肺氣虛弱

肺氣具有濡養和滋潤鼻竅的功能。如果肺氣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津液清化不利,鼻竅失於護衛、濡養,同樣會導致鼻乾的情況出現。這樣的朋友往往會出現鼻內乾燥,頭痛頭昏,嗅覺減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面色萎黃,舌淡紅,苔白等表現。如果幹燥性鼻炎沒有發作,平時可能也會有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易感冒的情況存在。

這裡推薦一個適合肺氣虛弱的朋友調理體質的食療方:五指毛桃排骨湯,平時體質偏虛、容易感冒的朋友也可以用它來調理。

五指毛桃排骨湯

材料:五指毛桃30克,排骨一條,姜兩片(1人量)。

功效:補益脾肺,益氣固表。

做法:五指毛桃洗凈,放水裡泡15分鐘。排骨洗乾淨焯水。所有材料放入湯煲,先用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煲兩小時,放鹽調味,食骨喝湯。

服法:一周1~2次。

兒童用法:3~6歲分量應減半,2~3歲分量應減為三分之一,2歲以下不宜用。蠶豆病可用。

日常調理與保護

飲食調理

暑熱和秋燥容易耗氣傷津,這段時間容易鼻干、咽乾的朋友可以多吃瓜果,如西瓜、蜜瓜、葡萄、梨子、桃子之類,不過水果不宜冷藏或是冰鎮,容易傷脾胃。而油炸、燒烤、煎炸、肥膩的食物比較熱氣的,這些食物容易加重燥邪、引發內熱,因此不宜使用。

外治法

滴鼻

滴鼻是治療乾燥性鼻炎最有效的方法,它能夠緩解鼻黏膜的乾燥,刺激腺體分泌,從而保護鼻粘膜。在局部用生理鹽水或油劑滴鼻都可以。如復方薄荷油或鼻軟膏等油劑,可暫時緩解局部乾燥的症狀。但要需要注意的是,切勿用血管收縮劑,否則會加重鼻乾的情況。

另外,鼻乾的朋友,可能會缺乏某些營養素,可以內服促進細胞代謝、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如魚肝油丸、維生素C、維生素B等改善鼻乾的情況。

鼻腔沖洗

鼻腔沖洗可以幫我們改善鼻黏膜的狀態、濕潤鼻黏膜,是緩解乾燥性鼻炎症狀的有效方法。正確的鼻腔沖洗方法如下:

身體向前傾斜45度,頭微微前傾,先沖洗鼻腔堵塞較重的一側,將鼻腔沖洗器置於該側鼻孔中,保持沖洗器垂直地面,按壓沖洗;

沖洗過程中張嘴呼吸,避免閉嘴用鼻呼吸導致嗆水;不能說話,以免引起嗆咳;儘量讓鼻沖洗的水從另外一側鼻孔流出,若流入口腔,可以吐出;

沖洗完嚴重堵塞的一側,再重複上述過程沖洗另一側。

洗鼻液要使用醫用生理鹽水,也就是0.9%的等滲鹽水,不可以用純凈水或者自來水代替。

治療乾燥性鼻炎,選擇熏蒸和霧化吸入的方法可以直接濕潤鼻黏膜,效果非常顯著。配合上含有蒼耳、辛夷、白芷等通鼻竅的藥物熏蒸鼻子,效果會更好。

按摩

按摩是促進鼻部血液循環、恢復鼻黏膜功能的較好手段,對於乾燥性鼻炎同樣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按摩手法:點迎香16次,按印堂2~3分鐘,揉睛明2~3分鐘,搓鼻旁30下,每天一次。

此外,在治療乾燥性鼻炎的同時,日常生活中應對鼻子做好自我防護。感覺到鼻干、鼻癢不要經常用手挖鼻,這樣做會損傷鼻黏膜。正確的做法是每天清洗鼻腔,將結痂浸軟然後才取出。氣候乾燥時出門應戴口罩,減少鼻腔內水分的散失。

耳鼻喉醫話 | 鼻炎患者可以游泳嗎?

耳鼻喉醫話 | 耳朵總是嗡嗡響,內外同治有妙招!

耳鼻喉醫話 | 扁桃體發炎怎麼辦?文中有答案

醫學指導:

李雲英,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嶺南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醫大師干祖望教授的學術繼承人。

擔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耳鼻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中聯耳鼻喉口腔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嗓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精編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副主編。

曾獲「中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廣東省十大傑出青年醫務工作者」「南粵巾幗好醫師」「南粵優秀教師」「首屆顏德馨優秀中醫藥人才獎」「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 「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從事中醫和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診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對咽喉嗓音疾病有較深入的研究。

擅長:鼻炎、聲嘶、咽喉炎、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中耳炎、耳鳴耳聾、眩暈、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見疑難病症的診治。

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耳鼻咽喉頭頸科)

供稿:李雲英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李雲英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7adef78f0874a7efb0cf6a86aecff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