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做「減法」

2023-12-26     江左梅娘

原標題:人到中年,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做「減法」

文\蘭物語

有人曾在大街上,問正在散步的雕塑大師羅丹:

「什麼是藝術呢?」

羅丹毫不猶豫地答道:

「減去多餘的部分。」

回答得好巧妙!生活中,我們總以為,擁有的越多越幸福,可後來才發現,人很多時候的不快樂,恰恰是因為慾望太大,想要的東西太多。

白岩松在一刻talks演講中說:

「我覺得30歲,是做了一系列的加法和四處亂跑以後,做減法的重要時機。為什麼要做減法呢?因為你並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事情都要去做。」

人到中年,成年人最頂級的自律就是:做「減法」。

01給身體做「減法」

前段時間,關於「90後都不敢看體檢報告」的話題,引發全網熱議。

有網友直言:

「平時飲食和作息都不規律,害怕看到體檢結果出現異常指標,增加心理壓力與負擔。」

不懂給身體做減法,體檢報告會說真話。

去年,老公做了體檢,一看結果——重度脂肪肝。關鍵他那時才剛滿30歲。

這個結果雖然意外,但也屬實合理。

因為,他愛喝酒,公司應酬,朋友聚餐,少一頓都感覺虧了一樣。除此之外,重口味,火鍋、燒烤、小龍蝦,一個都不落。

再加上,他常年熬夜,幾乎沒在凌晨1點前睡過覺。

說了很多次都不聽,還是一如既往地消耗身體。

等看到結果,他才開始痛改前非,給身體減負;戒掉高鹽高油,儘量少喝酒。

經過半年的努力,他的脂肪肝終於從重度降低到了中度,雖還需調整,但已經好轉了不少。

上帝賜予我們健康的身體,不要用它來盛放垃圾。

孫儷作為一個養生達人,就公開說過:

「為了減輕身體負擔,我每餐只吃單一蛋白;就是一頓飯只吃一種食物里的蛋白,比如這頓只吃牛肉或者只吃羊肉,只吃魚等等。這樣就會明顯感覺身體很清爽。」

她說,如果一頓飯吃了太多雜的食物,身體是很難消化的。

孫儷之所以擁有好氣色和好狀態,其實離不開她給身體減負。

喬布斯也曾齋戒過,他在《喬布斯給年輕人的30個忠告》中指出:

「幾天以後,你就會感覺到棒極了,一周之後,你會感到無比神妙,因為不用把體力花在消化食物上,自己會感到活力無窮。」

沒錯,學會減少不必要的飲食攝入,給身體減負,通過生理上的減負從而達到心理上的充盈,讓自己輕盈前行,這是在給身體做「減法」,會讓你的內在更輕鬆,你會更加健康長壽。

02給物質做「減法」

喬舒亞·貝克爾在《極簡》一書中說:

「扔掉20%的物品,提高80%的生活質量。」

曾經的我,是一個購物達人,最喜歡的就是買買買!有數不盡的衣服、鞋子、包包……

很多只用了一次就放在那裡,有些甚至吊牌都沒來得及拆。

每年換季,翻出來很懊悔,但又捨不得扔;舊的還在,新的又會繼續買,久而久之,家裡都堵實了。

但我並沒有因為物品的豐盛而內心豐盈,反而覺得空間狹窄侷促,內心也不夠敞開。

於是,痛定思痛,在今年換季收拾的時候,我扔掉了好幾包已經幾年不穿的舊衣服;

扔掉了從來不用還占據我梳妝檯的首飾和過期的化妝品,一下子覺得寬敞舒適。

與此同時,我會認真思考自己的購物需求,不再買那些廉價又多餘的物件,而是會去選擇精緻又實用的物品。

莊子《逍遙遊》中說:

「鷦鷯巢於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意思是,鳥兒在樹上休息,也就占據一根樹枝;鼴鼠飲食河水,不過喝飽肚子。

古人早就教誨我們生活的智慧:太多的物質,對我們無益。

是的,越是優秀卓越的人,越追求簡單的生活,從不被物質所控制。

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豪扎克伯格——Facebook的創始人,卻秉承「極簡主義」。

喬布斯一輩子也是貫徹「少即是多」的理念,家居和物品極少,每次出席發布會,他都是牛仔褲加上標準黑T恤。

這些成功人士,擁有普通人羨慕的一切,卻始終做物質上的減法。

他們的人生,簡單而幸福,因為,他們不被物質所累。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

「我願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骨髓,過得紮實而簡單,把不屬於生活的內容統統剔除乾淨,用最基礎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好經典!學會給物質做「減法」,真的會讓空間更有序,生活更自如。

03給圈子做「減法」

人類學教授鄧巴做過研究,我們的社交網絡中,精力最多只能維護150個人,而最核心的圈子可能僅有三五人。

前領導朋友圈個性簽名是「做減法」。他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大廠的高管,企業精英,業務遍布世界各地,人脈眾多,居然也在給圈子做「減法」。

他曾說過:

「到了一定年紀,我們都要學會給自己做減法,特別是給圈子做減法。」

要把時間和精力都留給最重要的人,也留給自己。

之前,玻璃大王曹德旺在宴會中埋頭吃飯的一張照片引起熱議。

當天的企業家發展年會上,在場的所有人都忙著社交,聊天、交換聯繫方式。

而曹德旺與眾不同,一個人坐在桌前直接開吃。

不僅如此,那些排著隊,準備向曹德旺敬酒的人,也都被助理禮貌攔開。

與其他人觥籌交錯地結識新人脈相比,他顯得特立獨行。

曹德旺的舉動顯然是給自己的圈子做減法,他給我們啟發是:你認識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誰認識你;與其費勁心思地擠進不合適的圈層里,不如靜下心來提升自己。

最近再次爆火的刀郎,20年前,曾憑藉《2002年的第一場雪》一舉成名。

但是,音樂圈和娛樂圈卻對他非常不待見,他受到了很多主流音樂人的抵制和批判。

刀郎沒有急著擠進任何一個圈子,甚至都沒有一句解釋。

他極其低調,退圈十年。

但他從未放棄音樂,只是用另一種方式在捕捉靈感。

他到遼闊地域採風,尋找更樸實動人的情感元素。

曾有記者問刀郎什麼時候覆出,刀郎說:

「我很享受現在的生活」 。

摒除娛樂圈的喧囂與繁雜,他有機會能夠靜下心創作音樂。

如今再次歸來,刀郎帶著專輯新曲《羅剎海市》引發現象級熱議,火遍全網。

拒絕無用社交,潛心做自己,提升技能,會贏得更多尊重。

《做減法的勇氣》一書提到:

「空間留富餘,才能出現余白。時間留富餘,才能出現餘韻。」

沒錯,人與人親密有「間」,才能出現餘力。

學會給圈子做「減法」,會讓你的社交更簡單,工作更從容。

04.梅娘說

30歲以後,請學會給自己做「減法」。

給身體做「減法」,才能給健康加分,讓身體更輕鬆。

給物質做「減法」,才能時刻輕盈,擁有掌控生活的能力。

給圈子做「減法」,才能在深思與沉澱中,獲得成長;

給慾望做「減法」,才能輕裝上陣,快樂前行。

生活的豐盈,從來都不是用加法塞進很多不需要的東西,而是不斷做減法,用留白給生命創造出一萬種可能。

一個幸福而飽滿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麼,更多的是看你沒有了什麼,能去創造什麼。

餘生,願你我都能夠學會做減法,做自在輕盈的自己,過豐盈美滿的生活!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7838d146d10801ca51a9c82750f99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