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潰

2023-04-21     錢耳朵

原標題:大崩潰

大崩潰音頻:進度條00:00 09:35 後退15秒倍速 快進15秒

今天市場暴跌,消息很多,有人說「一季度數據被修飾了」、有消息稱「拜登禁止對華投資」……小作文滿天飛,只不過這次是「利空」。

不講宏大敘事了(文章第2部分會講講宏觀),不管怎樣,A股肯定有投資價值, 我們面臨的只是投什麼的問題。目前, 所糾結的無非是「抄底新能源」還是「追高TMT」

我認為, 在中短期,TMT的性價比下降,新能源的性價比上升;但在中長期,它們各有千秋,建議「適當均衡」配置,然後根據市場的漲跌情況靈活「高低切換」。

1、TMT和新能源對比

為什麼相信「在中短期,TMT的性價比降低,新能源車的性價比提高」?看3則消息。

1)牛散章建平20億爆買AI龍頭中科曙光,一天就買成了第二大股東。

歷史上,章盟主曾4次爆買「妖股」,2007年14億買入中國神華,當天是中國神華的最高點;2021年1月10億買入TCL,第二天TCL見頂;2021年7月15億入三安光電,隔天就是三安光電的歷史大頂。

章盟主大筆買入是遊資們大筆買入的縮影。 遊資大筆買「妖股」是為了「快速割韭菜」,買了估計短期就要賣;到時他們賣了,TMT沒資金接力,不就要跌了嗎?

2)昨晚一眾公司公布一季報了,寧德時代一季度凈利潤大增558%;AI龍頭科大訊飛凈利潤大降152%,三大電信運營商凈利潤同比增長10%左右。

但看股價,寧德時代今年微漲0.66%,科大訊飛大漲95%。

不管從業績還是估值看,中短期,新能源的性價比更高。

3)眾多基金經理披露了一季報,不少 紛紛止盈AI,調倉新能源

例如李曉星,一季度減倉了TMT,加倉了電動車、光伏、儲能、海風。

例如劉格菘,對光伏、儲能、新能源車方向保持相對樂觀。

基金經理是「市場定價的主力」,他們認為新能源跌出性價比了,就會買,就會「抬轎」,所以我認為新能源中短期的性價比在抬升。

如果看中長期,TMT和新能源則各有千秋。

這輪TMT行情主要由ChatGPT催動的,ChatGPT和電動車、光伏的最大區別在於, 它們處於不同的生命周期

ChatGPT處於「快速成長期」,預期的業績增速快,投資者對它的估值容忍度高。

電動車、光伏處於「成熟期」,增速相對下降,投資者對它們的估值容忍度低。

正因為處於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特點,所以 在不同的條件下,它們都有投資價值

(1)TMT

ChatGPT是一場類似於2012年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增量價值」非常有想像空間,TMT板塊預計能大受其益。

復盤2012-2015年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革命,「通信設備」指數最高漲了314%,「中證傳媒」指數最高漲了503%,「電子」指數最高漲了298%。都遠遠超過「滬深300」127%的漲幅。

今年以來,TMT雖然漲幅較大,但遠不及2012-2015年期間的漲幅,所以說,在中期,TMT可能依然有上漲空間,有配置價值。

但是,ChatGPT存在種種不確定性,例如數據隱私、倫理等問題,發展可能不會一蹴而就。比如,萬一前兩年ChatGPT發展不順,2025年才有進展怎麼辦?或者更直白地說,萬一TMT今年回調,明年也不漲,後年才漲怎麼辦?

所以,投資TMT,也不能盲目投;核心要注意兩點。

1)估值容忍度可以高點,但別高到天上去了。對應的操作: 大幅回調了再買

2)關注基本面超預期,或低於預期的變化。對應的操作: 如果預計基本面大幅超預期,才能買

(2)新能源

新能源雖然漸漸步入「成熟期」,但目前的增速依然非常快。 可以適當降低它的估值,但別「覺得它一無是處」

未來兩年,新能源車、光伏的平均業績增速都在20%左右,現在它們的PE也是20倍左右, 按PEG估值法,這個估值,長期來看完全合理。為什麼會沒有配置價值?

而且,今年一季度,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凈利潤同比增長557.97%,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凈利潤同比增長139.31%-231.35%,非常強勁。 一季度的凈利潤並未「計入價格」,等月底一季報披露完畢,新能源車、光伏板塊的估值預計進一步降低,到時就是「 估值修復」的良機。

進一步講講新能源的投資邏輯。

今年碳酸鋰、矽料的價格跌跌不休,被認為是新能源車、光伏板塊調整的主因。 我不這麼認為,到了4月,碳酸鋰、光伏的價格調整空間基本已被預期了,不還是在跌嗎?

新能源板塊最大的利空,我覺得還是在於「基金持倉占比太高了」,截止到2023年一季度,基金對新能源的持倉占比高達14.46%。 基金持倉太高,沒有增量資金進場,沒法抬轎,這才是新能源漲不動的原因。

往後看,隨著新能源的調整,基金慢慢減少對新能源的配置(比如追TMT去了),新能源的配置價值有望逐步提高。

綜上, 不論TMT還是新能源,從中長期看,都有配置價值;只是影響漲跌的邏輯不大一樣

所以我建議,TMT和新能源適當均衡配置,然後在中短期根據基本面和估值的變化,靈活調整倉位。

2、點評一下今天的行情

今天吃了一碗大面,4507隻股票下跌;上證指數大跌1.95%,滬深300大跌1.96%;北上資金凈流出76億。

原因嘛,可以說是「風格切換」沒成功,可以說是拜登限制對華投資……

但我認為, 最主要的是對「經濟復甦」沒信心。具體講講吧。

4月18日出了一季度經濟數據,GDP增長4.5%,出口同比增長14.8%…… 數據太美,很多人懷疑「被修飾了」。例如,北大國民經濟研究中心預測每一季度出口增速為-5.8%,實際為14.8%,相差了20個百分點。

所以,投資者根本不相信這個增速可以持續,進而對「經濟復甦」悲觀。

而且,既然一季度數據這麼「好」, 是不是就說明沒有「刺激政策」出台了呢?昨天4月的LPR也沒降,更加堅定了「沒政策」的觀點。

所以,這兩天A股持續調整。

我覺得,做投資還是別有太多的「陰謀論」, 「數據修飾」的可能性小

3月,中國對歐盟、美國、東協和日本出口的當月同比增速分別為3.38%、-7.68%、35.43%和-4.81%。過往我們的出口大頭是歐洲和美國,但 沒想到今年對「東協」的出口大增,彌補了對歐美出口的回落,大機率是「預期模型沒有考慮這個變化」,所以才出現了較大的「預測偏差」。

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中國產業鏈齊全,韌性強大,這個產品的出口不給力就出口那個,總有能行的。比如,今年一季度集成電路出口減少2.96%,但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產品合計出口增長 66.9%。

所以我覺得,不要悲觀。而且正好, 趁這幾天調整,可以慢慢布局「以前想買、但估值高的」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看第二條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7381cec6b354b3449d19b172d0e91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