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發生「慘劇」,學院領導不幸遇害,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2022-03-02     王妹愛時尚

原標題:復旦大學發生「慘劇」,學院領導不幸遇害,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復旦大學是國內知名高校之一,每年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同時也吸引了眾多考生爭相報考。

然而近日復旦大學卻發生了一件「慘劇」。

復旦大學發生「慘劇」,學院領導不幸遇害

6月7日下午,當眾多高考學子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數學考試緊張準備著時,在遠在上海的復旦大學校園內,卻在上演讓人膽寒的一幕。

一名39歲的年輕教師姜某使用刀具奪去了另一名49歲的學院領導王某寶貴的生命,而這一切都是在剎那間完成,讓人不寒而慄。

那麼為什麼在中國頂尖高校的校園內,在兩名高校教師之間會發生如此極端的一幕呢?

據知情人爆料,事件的起因便是目前部分高校實施的「非升即走」制度。

這個制度意味著在規定年限內,新加入的青年教師必須達到怎樣的標準,從而才能獲得一份學校給予的長期合同,才能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不然就只能面臨被辭退的尷尬境地。

而當時在王某的辦公室內,王某便對姜某宣讀了學校的解聘決定。也正是這個決定成了壓倒姜某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導致慘劇發生。

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在對此事表示驚嘆之餘,我們不得不靜下來思考這背後隱藏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首先對於目前部分高校實行的「非升即走」機制,我個人是比較支持的,這能激發青年教師的拼勁。不過目前實行的機制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這套「非升即走」機制是從國外引進,從出發點來說,是為了避免大家獲得穩定工作之後就失去了上進心,失去了持續探索,不斷奮鬥的動力。

但是在執行這種制度的同時,我們應當給青年教師支持與鼓勵。而不是通過招聘大量的青年教師,來爭奪1個或幾個崗位,從而造成青年教師的極度「內卷」,這也就有了大家經常打趣所說的「青椒」(青年教師的焦慮)說法。

如果崗位很少,但是卻招聘了大量的青年教師,這種做法更像是在剝削青年教師的廉價勞動力。等到考核期限到了之後,再以正當的理由將他們辭退。

學校固然可以從中受益,但是對於那些被辭退的青年教師而言,這種代價還不如當初就沒有招聘他們,至少他們也能利用這幾年時間另謀出路。

此外,要想實行好「非升即走」制度,就得制定公開透明的標準,同時由專門的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對教師進行專業的評價,從而得出更加讓人信服的評價結論。

不能單純地以學術論文的數量作為考核的硬性指標,畢竟有的專業不一定能夠在短時間內出成果,但是並不意味著他的研究沒有價值和深遠意義。

相反,如果「唯帽子」「唯論文」,就會讓青年教師變得更加浮躁,盲目地追求論文數量而忽視了質量,甚至存在學術造假的動機,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所以,雖然「非升即走」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具體實施細節方面仍需要進行不斷完善調整。

當然,這同時暴露出教師的情緒疏導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作為被解聘方,內心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負面情緒,此時應當給予教師人性化的關懷,幫助教師及時走出負面情緒,從而儘可能地坦然接受眼前的事實。

最後,希望大家遇事一定要冷靜,衝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衝動是魔鬼並不是說說而已,往往衝動之後,大都會後悔,而那時候已經不能回頭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70d9040d5d65099dfd41205bcc8f2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