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地方能像中國這樣兼顧質量、數量和價格」

2023-11-04     正解局

原標題:「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地方能像中國這樣兼顧質量、數量和價格」

這幾年,很多人擔心中國產業外流。

大家都聽說,有企業到越南、印度、墨西哥等不同的地方建工廠。

比如,阿迪達斯、耐克把供應鏈轉移到越南。

但最近,有國外媒體報道了一個新情況。

先前離開中國的企業,又準備回中國了。

核心原因,用鞋類品牌Bata集團高管馬吉爾的話說,就是:「中國不僅確保價格競爭力,在大規模生產上也提供了難以複製的穩定質量。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地方能像中國這樣兼顧質量、數量和價格。」

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

越南的紡織廠

一是西方需求下降。

這幾年,西方不少國家在拉攏越南、印度等國家,給出了很大幅度的關稅優惠。

但問題是,歐美等已開發國家這兩年物價飛漲,普通人節衣縮食,歐美國家進口大大下降。

看似有不少關稅優惠,但實際上,關稅優惠的意義就不大了。

二是工資低,但工人的素質也更差。

像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工資的確低,可能只有中國的一半。

就像在柬埔寨開工廠的中國老闆發現,中國工人的技能水平更高,中國工廠的生產力比柬埔寨工廠高約20%,而且質量更有保障。

東南亞或者印度、墨西哥的工人是便宜,但是技能差,常常返工,造成浪費。

媒體的相關報道

三是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還無可取代。

這是最為關鍵的。

就像前不久有報道說,澳大利亞當局花了8年時間,通過三項獨立調查,想搞清楚澳大利亞能不能擺脫中國,完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

但三項調查結果都是:這不可能。

不只是澳大利亞,連美國副國務卿何塞·費爾南德斯(Jose Fernandez)也承認,儘管美國希望產品原材料來源「多元化」,但不可能把中國排除在關鍵的礦產供應鏈之外,而需要繼續和中國合作。

實際上,像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現在承接最多的紡織業,像紐扣、線、包裝,甚至是標籤都來自中國。

只有三到四成的材料是當地生產的。

所以,有做貿易的老闆公開說,他們把重心放回了中國廣州。

也許就像新加坡一家媒體說的:難撼中國世界工廠地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5eff637921079fbd6a2508cef904a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