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4年8月3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樊怡君)8月30日晚,「2024感動深圳——第二十一屆深圳關愛行動先進事跡分享會」舉行。分享會上,第二十一屆深圳關愛行動「十佳愛心人物」名單發布。
十佳愛心人物獲獎感言·楊匯瀅
作為一名奮鬥在一線的普通教師,能夠得到家長信任、學生喜愛、社會讚譽是我的光榮。古人說:「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未來我將繼續秉承小事快樂做、小事堅持做、小事用心做的工作態度,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愛的種子、勤奮的種子、堅持的種子,匯教育微塵,聚共融亮光!
楊匯瀅是深圳市寶安區燕山學校的一名英語教師。2021年9月,楊匯瀅帶著時年不滿三歲的小女兒安安趕赴龍川縣登雲鎮登雲中學支教。「我們家有3個孩子,老大和老二在深圳讀書,老父親是鼻咽癌中晚期患者,老母親年近七旬,沒法照顧孩子,把安安帶在身邊,就可以全身心投入支教工作。」楊匯瀅說。
支教三年,楊匯瀅披星戴月,時常從早上五點半忙到深夜,備課、教書、改作業、寫教學方案、處理支教隊各項工作。她忙在其中,卻也樂在其中。
助學護苗的「教書匠」
2012年,時年27歲的楊匯瀅來到深圳市寶安區燕山學校,先後任班主任和英語教師。為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她平均每學年旁聽近百節課程;為當好班主任,她家訪了419個家庭,開展了800多次面對面交流,在懷孕期間也堅持家訪。十餘年在教學中的探索實踐,為她日後在登雲中學的支教提供了經驗支撐。
2021年8月,寶安區教育局在全區遴選16名優秀教師前往河源支教,楊匯瀅第一時間報了名併入選。「我一直有支教的想法,現在終於有機會了。」她興奮地說。
自2021年9月起,楊匯瀅連續三年在龍川縣登雲鎮登雲中學擔任初中英語老師。山區的孩子英語基礎薄弱,楊匯瀅鼓勵孩子們,從頭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楊匯瀅秉持「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她和孩子們的努力下,班級優秀率、及格率顯著提升。
楊匯瀅同時還擔任龍川支教組副組長,組織15名支教隊員完成市、區教育局安排的教育幫扶任務,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開展組團式教研幫扶活動。三年來,楊匯瀅組織帶領支教團隊深入龍川縣6個片區23個鄉鎮,開展教研培訓活動67場,開展公開課、示範課、研討課78節,對當地418名教師開展了學科專業素養培訓,為586名畢業生進行入職培訓。
楊匯瀅還組織支教團隊成員聯繫商會、企業家和社會愛心人士開展捐資助學活動138次,籌集資金及物資合計250餘萬元,惠及28所學校12000多名學生,其中楊匯瀅個人捐資30萬元。
「老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
登雲中學有很多留守、單親孩子甚至是孤兒。如何給予留守學生更多的愛和陪伴?
2021年10月開始,楊匯瀅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時間,走訪登雲鎮、鶴市鎮、通衢鎮、鐵場鎮28個村的245名學生家庭,同時帶動登雲中學48名教師共計走訪306個家庭。這些村落空間分布較為分散,山路蜿蜒盤旋、崎嶇不平,導航時而因信號不好而失靈,楊匯瀅開的車多次爆胎,剎車片也更換了數次;日常校園午餐期間,楊匯瀅會帶著移動音響,為孩子們唱歌;晚自習後,她深入學生宿舍,和孩子們聊天、談心,及時發現和疏導學生的情緒問題。
在登雲中學支教期間,只要時間允許,楊匯瀅便窩在自己的小廚房裡炒菜做飯,歡迎學生們輪流來她的宿舍做客,並給自己的廚房取名叫「楊媽媽廚房」。「手撕雞、東北亂燉、關東煮、土豆排骨都是我常做的幾道菜,孩子們喜歡吃關東煮,每次我都做一上大鍋......」楊匯瀅時常回憶起師生們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飽餐一頓的場景,共有549名學生在「楊媽媽廚房」用過餐。「孩子們多數時間都在學校食堂吃飯,我想為他們做一些家常便飯,讓他們多嘗嘗家的味道。」楊匯瀅說。在她心裡,廚房裡有煙火氣,餐桌上有歡笑聲,是一種簡單而踏實的幸福。
在楊匯瀅的認知中,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她曾把在課堂上睡覺的兩個男孩兒叫了出去,對他們說:「如果睏了,可以在課間出來活動活動、洗把臉,但是上課時睡覺會錯過重要的學習內容。」「我認為教育就應該是這樣的,該善待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和藹,但是該嚴厲的時候絕不能放鬆,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楊匯瀅說。
家庭的力量,讓她堅持支教
「對教育事業的情懷,源於我母親的言傳身教;對支教的執著,源於愛人和孩子的支持。」楊匯瀅說。
楊匯瀅的母親曾是黑龍江省一個偏遠鄉鎮上的一名小學教師,她常對楊匯瀅說:「教育學生很簡單,你將他們視同自己的孩子就好辦了;教育學生很困難,難在你能否自始至終都將他們視同自己的孩子。」楊匯瀅回憶起,黑龍江的冬天寒冷徹骨,楊母總會提前半小時到教室,把爐子生好;閒暇時分,楊母會邀請學生們來家裡做客,教他們做飯、包餃子,那其樂融融的場景讓楊匯瀅至今難以忘懷。
支教時間原本只有一年,但楊匯瀅一次又一次申請延長支教時間。2022年9月,她把另外兩個女兒一同轉到了支教所在的鎮上讀書,母女間一解兩地牽掛之苦,孩子們看到媽媽給學生們做飯會主動幫忙。為了支持她的工作,丈夫化身私人醫生,定期前往龍川幫她調養身體,同時還充當司機,配合學生家訪工作。
楊匯瀅和小女兒安安。
如今,楊匯瀅已經結束支教,返回了深圳。「三年支教時光,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想陪著山區孩子們快樂成長,想為孩子們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想見證孩子們重要的每一個瞬間。」她說,「期待孩子們繼續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堅持熱愛,心中有祖國河山、社會大任、世界格局。」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