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其意識形態是比較特殊的,他們從西方引進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東西「上帝」,在此基礎上,太平天國通過一系列的戰爭,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而且還頒布了體現平均主義的《天朝田畝制度》。從這些來看,太平天國運動確實是影響很大的。
太平天國起兵的最初,以楊秀清和蕭朝貴為首的農民領袖還頒布了一系列的檄文,從而來抨擊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太平軍領袖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的人來反對清朝。
而清朝也有所行動,曾國藩為代表的清王朝地方勢力除了軍事抵抗太平軍外,也頒布了相應的《討粵匪檄》,他們與太平軍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輿論戰,總之,雙方的輿論戰都得到了一部分人的響應和支持,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大不相同的。
我們下面就來看看雙方的輿論戰是如何展開的。
1852年,太平軍連續發布了多篇討伐清政府的檄文,其宗旨就是以民族大義和拜上帝教的宗教思想號召,呼籲天下人推翻清政府。
在太平天國頒布的眾多討清檄文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最為激烈,這篇檄文中,太平天國對清政府的抨擊非常嚴重:
「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也……罄南山之竹簡,寫不盡滿地淫污;決東海之波濤,洗不盡彌天罪孽……」
太平軍的這篇檄文,上來就是開門見山,以先聲奪人的方式,向清政府發起輿論挑戰。除了這些外,這篇檄文中還羅列了大量清政府的罪行:
比如「易變形象、毀棄衣冠、殘暴統治、玷污女人、破壞制度、歧視漢族」等等。太平軍就是想通過這些來號召民眾眾志成城驅除韃虜。
然而,太平軍的這篇檄文不但沒有給他們帶來應有的輿論效果,相反卻給他帶來了諸多的一隱患和影響。為什麼呢?因為這篇檄文大量運用上帝。
根據相關學者統計,在短短的一千多次的檄文中,「上帝」這兩個字就用了十次。這種崇拜上帝的做法,是對孔孟的貶斥,這就容易讓很多士大夫階層遠離太平軍,他們越擁護上帝,反對太平軍的人就越多,太平軍這種宗教色彩明顯的輿論戰,給了曾國藩抨擊他的很好的理由。
曾國藩的《討粵匪檄》上來就以捍衛綱常名教而發起挑戰,曾國藩的目的就是為文化道統而戰的,曾國藩在檄文中說到:
「(太平天國)荼毒生靈百萬,蹂躪州縣五千餘里,所過之境,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生。」檄文通過貶斥太平軍軍紀殘暴,從而來激起民眾對太平軍的憤怒。之後的曾國藩在檄文中又說到:
「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盡」。
曾國藩說太平天國崇尚外國天主教,毀壞中國得傳統文化綱常理論,這能很好的讓讀書人對太平天國不斷怨恨。而且檄文中還有描述:「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這種對其他宗教零容忍的態度,也遭到了很多人士的反對。
和太平軍將上帝視為一切的做法相比,曾國藩在開展輿論戰的過程中,有理有據,語言曉暢明了,氣勢咄咄逼人,曾國藩將自己全部指揮凝聚到一篇討賊檄文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這兩篇檄文我們對曾國藩還有洪秀全就能夠有很好的對比。參考資料:《曾國藩全集》《討粵匪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