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對話 | 張朝陽,歸來之後

2023-10-27     每經影視

原標題:深度對話 | 張朝陽,歸來之後

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側坐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面的沙發里,面對一位記者,他明顯比接受群訪時放鬆多了。

10月中旬的一天,這位網際網路大廠的老闆,正在重慶為自己即將開啟的第二場線下物理課「打call」,並不遺餘力地呼籲大家入駐搜狐視頻成為大有可為的「播主」。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的第一批弄潮兒,張朝陽在近兩年又有了一個新身份:物理網紅。從2021年年底開啟物理直播課,張朝陽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關注,迅速「出圈」。

事實上,無論是作為主持人、老闆,還是IT明星、物理課主播,張朝陽總有種「魔力」——能成為搜狐最大的符號。

最風光時,他拿到過中國網際網路史上第一筆風投,成立了中國第一家中文門戶網站;先後擁有搜狐、暢遊和搜狗三家上市公司,搜狐更是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網際網路贊助商,市值一度超250億美元。

如今,暢遊完成私有化、搜狗賣身騰訊……搜狐視頻想要重整旗鼓。張朝陽身先士卒地帶領搜狐視頻走向視頻社交和知識直播,但要在抖音、快手、B站等群狼環伺中再次崛起,並非易事。

縱使外界質疑不斷,張朝陽仍有信心:「我以新姿態重新投入工作和人生時,並沒有感到太大壓力,雖然行業越來越『卷』,但關鍵在於自己做好,搜狐正處於一個中興的狀態。」財報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歸於搜狐公司的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為2100萬美元。截至10月27日,搜狐總市值2.7億美元。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近一個多小時的專訪過程中,張朝陽敞開心扉,談及搜狐視頻轉型、開啟直播課、過往的遺憾以及找尋到新的人生意義等。

「重整人生觀」成為張朝陽頻頻提到的短語,他表示,這是在與焦慮症作鬥爭後的收穫。

成為「物理網紅」「我很享受講課的樂趣,這輩子應該這樣過」

張朝陽又「出圈」了,這次是從網際網路大廠老闆秒變物理「老師」。

2021年尾聲,張朝陽開啟自己的物理直播課。近兩年的時間裡,他做了180餘期物理課,從牛頓運動定律到白矮星等天體物理,張朝陽享受著直播課帶給自己的新的成就感和人生意義。社交帳號上,張朝陽更是每周不間斷地分享自己的物理課連結。截至目前,他在搜狐視頻上擁有超8000萬名粉絲。

張朝陽並不避諱自己的「網紅」標籤:「以前我是網際網路創業比較早期的人之一,後來有點過氣了。現在,我們搜狐視頻就是打造網紅的,沒想到自己先通過知識直播成了『物理網紅』,還挺奇妙。」

NBD:有人說你是被企業家身份耽誤的學霸老師?

張朝陽:這是個有趣的說法。我並沒有把自己定位成老師,要教會大家什麼,更多只是把我的研究、計算做個彙報。可能只有物理圈的一小部分人能聽懂,大多數人都是「湊熱鬧」,覺得在黑板上刷刷地寫推導挺酷的。

很多評論都是年輕人的自嘲,有的人會說「我怎麼沒有多長几個腦袋」等,這種自我調解的態度挺好,這說明現在的年輕人思維比較寬闊,很多事情會有很好的平衡,我們在上學時競爭壓力太大,那時說自己不聰明感覺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思維太窄了。

我更認為自己是一個物理愛好者。把一個有趣的問題理解計算後講給大家,能夠得到一小部分共鳴,就很滿意了,我很享受講課的樂趣。直播讓每個人都可以在互動討論中有自己的受眾,激發自己的興趣,拓寬自身思考。

NBD:作為網際網路行業早期的領軍人物,為什麼想要做物理直播課?

張朝陽:最開始做直播,其實是因為早年我對物理的學習沒有保持下去,一直心有不甘。

2021年我們團隊計劃在9月去登雪山,所以夏天我們就開始訓練,有次在爬香山的過程中,我和團隊幾個人聊起了馬斯克的衛星,當時我們就在心裡算衛星軌道。後來在登雪山時,我們晚上沒事就繼續討論這個問題,我當時很快就現場推導出了衛星繞地球的高度等數據,我特別震驚,在這麼缺氧的情況下腦子還能轉這麼快,就很有成就感,當時就想下山後要不開個課。

英語直播和物理直播是我重整人生觀後的一個決定,即要做有價值的事情。我曾經也公開談過,自己之前有好幾年的精神焦慮症。當我把這些堅持做下來後,我發現自己得到了很多,比如我這幾年的英語詞彙量比之前在美國九年都要積累得多,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更加平衡,這件事對我來說很重要,我覺得我這輩子應該這樣過。

NBD:各個視頻平台都在關注泛知識內容,你看好知識直播賽道的前景嗎?

張朝陽:很多人會覺得大家對娛樂的關注有些過度,這其實是個誤解。當有真正的科學知識被直播時,很多人也特別關心。知識的出版、傳播因為網際網路改變,很多人現在想學習什麼,在網際網路平台上一搜索,就會有很多選擇,知識直播帶動了跨地域、跨課堂學習熱潮的出現。

其實,物理學的很多進展都是討論出來的,這種教育的直播互動很有啟發性,也讓很多以前只出現在象牙塔里的晦澀內容,成為了大眾話題、大眾語言。

標籤和爭議「以前有些叛逆,如果能重來,會用5倍勤奮去工作」

中國門戶網站第一人、高考狀元、海歸精英、億萬富豪……張朝陽身上有多個標籤,這些標籤也曾帶給他無數讚譽和爭議。

巔峰時期,他如明星般受到追捧,頻頻登上熱搜,盡情享受個人的自由世界:登山、聽音樂、跑步,不亦樂乎。但在被外界稱為「影子CEO」兩年後,復出的張朝陽表示要「再造搜狐」,但這次,迎接他的不再是坦途。

他用叛逆概括自己的前半段人生,用滿血復活回歸人生定義當下的自己。採訪中,「重整人生觀」成為張朝陽頻頻提到的短語,他稱這是在與焦慮症作鬥爭後的收穫。「如果讓我重來,我會用至少5倍於當時的努力更勤奮地工作,如果能以現在的狀態去做,可能會更好。」

NBD:外界給你貼上了眾多標籤,會排斥嗎?

張朝陽:如果貼的標籤不太離譜,我肯定不排斥,也覺得沒關係,但有時候有些標籤完全不靠譜,那就不太能接受了。我這一路,回顧起來就是早期網際網路創業者,後來經歷了一段痛苦,然後又滿血復活回歸人生。現在是真正有意義的活著,也希望創造價值。

NBD:從創業到做影視投資、做直播課,是什麼促使你不斷去嘗試?

張朝陽:我在國外看到很多西方人,一輩子都在折騰。我們的生存不是為了簡單地獲取物質。很多人認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是要賺很多錢,過奢華的生活,這是功利主義的價值觀。

人要活得有意義,我們其實不應該有退休的概念,無論是多大的年齡、到什麼人生階段,人活著都應該做事情。你可以自己去定義年齡,要活到老折騰到老。我現在活得完全是90後的感覺,心態、作息、運動、飲食等各個方面,把自己調整到年輕的狀態。

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這樣,我上次與曹德旺對話,他也說,如果不建大學、不捐這個學校,你讓我幹什麼?

NBD:再回望門戶網站的黃金時代,作為親歷者,你有遺憾嗎?

張朝陽:那個黃金時代讓人印象深刻的太多了。當初創業時,雖然有預料到網際網路的加速疊代,但其實也沒想那麼多。回國算是當時的一個重大決定,因為我覺得人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做事,是最不擰巴也是效率最高的;其次就是我在美國看到了網際網路的到來,決定要做這方面。

我成長在價值觀構建很缺失的年代,所以從小到大,包括後來去美國我都沒有樹立一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就像我物理書序言中寫的那樣,我比較拖延、厭學、叛逆,雖然曾經也得到一些出人頭地的機會,但那時太不成熟了。如果讓我重來,我會用至少5倍於當時的努力更勤奮地工作,如果能以現在的狀態去做,可能會更好。

網際網路越來越「卷」「不要因為AIGC火爆,就忽視了腳下正在發生的事情」

從2000年上市,到市值一度超250億美元,搜狐曾一度是中國網際網路的先鋒;搜狐視頻更是曾牢牢占據視頻平台一線梯隊。

如今,除了BAT,還有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飛速疊代。面對越來越「卷」的網際網路競爭,張朝陽坦言沒有感到太大的壓力,「會投資一些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公司,但核心業務不在開發大模型上。」

「重新成為行業內一個新崛起、大家都在用的平台,走不一樣的視頻社交和知識直播路線」,是張朝陽為搜狐視頻規劃的新願景。

NBD:當下很多平台都在加碼短視頻,行業也進入存量競爭時代,搜狐視頻還有機會嗎?

張朝陽:市場的機會主要依賴用戶規模,只要用戶喜歡,用戶規模能做大,商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是很好賺錢的。網際網路是經常會被顛覆的,現在的算法已經非常流行,但總有人不滿足這種被投喂的內容,所以社交還有很大的機會。

搜狐視頻是以視頻社交的方式來轉型的,和其他平台不一樣,我們提供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分發模式,以長短形式劃分視頻太單一,市場化的生產方式和分發方式才更值得研究。

雖然搜狐視頻現在還處於「撒錢」激勵創作者來創作和社交活躍的投入階段,但未來這個模式如果被證明了,它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無論是推廣遊戲、網劇,還是帶貨,商業化都很簡單。目前整個網際網路的競爭雖然激烈,但潛下心來製作好產品的公司不多,所以還有機會。

NBD:外界對搜狐視頻有很多討論,你如何看待?

張朝陽:早些時期,搜狐視頻的確做了很多創新,也為視聽行業帶來了內容增量,但後來因為各種原因(當然也有我自己的原因),沒有堅持做下來。現在我們想重整旗鼓,也做了很多嘗試和調整,希望能為視頻社交帶來創新,重新成為行業內一個新崛起、大家都在用的平台,這就挺好。

外界有討論很正常,最近四五年我的狀態好了很多,我更加有信心。其實這幾年搜狐視頻做了很多事情:產品的改進、現金流的管理、團隊的打造等,可能這些事情外界還不知道。

我覺得這樣還挺不錯的,尤其是我以新的姿態重新投入工作和人生時,並沒有感到太大壓力,雖然行業越來越「卷」,但關鍵在於自己做好。其實這幾年我們的競爭對手也處於反思、收縮的狀態,我們現在的日子過得還挺好,虧損也不是那麼嚴重,現金流也不錯。

NBD:今年AIGC在各行各業掀起了巨大浪潮,很多人非常焦慮,如何看待這場技術革命?

張朝陽:任何新技術的產生,都不要忽視它長期發展後帶來的改變,但在短期上並不需要過度害怕焦慮。技術帶來顛覆是需要時間的,並不是有了AIGC後社交、短視頻等就不重要了。

移動網際網路崛起後,手機的出現占用人們的時間是以前的10倍,同時以10倍速帶來大量應用,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社交的分發……這些都成為網絡形態。2011年的時候因為帶寬不行,所以視頻形式的內容很少,但現在短視頻直播等已經成為網際網路這場急風驟雨的核心地帶,這些比AIGC重要得多,不要因為AIGC火爆,就忽視了腳下正在發生的事情。

AIGC或許是未來一個巨大的革命,但當下對生活影響最大、仍在改變我們的還是網際網路的社交和算法。AIGC目前主要是對人類社會效率進行提升和改進,但能不能帶來顛覆還有待觀望。比如,元宇宙就是一陣風,AIGC要比元宇宙好一些。

文中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記者|溫夢華編輯 |魏官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405d1e8717a918221233ecc66d28a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