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視野】華西秋雨,「個性」並非那般簡單,秋雨來了,一場冷暖空氣的定時「約架」

2022-10-11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地理視野】華西秋雨,「個性」並非那般簡單,秋雨來了,一場冷暖空氣的定時「約架」

秋雨

處暑節氣期間,我國北方在冷高壓控制下,往往盛行下沉、乾燥的冷空氣,當它與大氣中的暖濕氣流相遇時,往往會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雨後的氣溫明顯下降,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此外,我國華西地區的秋雨也逐漸開啟。在華南地區,秋雨依然比較「暴力」。雖然此時雷暴活動不及炎夏那般活躍,但仍然比較頻繁。

預計8月22日-29日,我國降雨範圍較大。其中,22-24日,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東北地區以及西南地區東部還將有一次中到大雨天氣過程,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27日前後,華南、江南等地部分地區將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天氣,並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此外,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和東北地區有小到中雨。

四川:敢信不?楞個四川的華西秋雨比常年晚了半個月才開始?

陝西:這一場場連陰雨,種的蘋果都摘不得!

貴州:看似綿綿細雨,下得時間長了山區容易滑坡,危險!

沒錯,最近又到了華西地區「雨連綿」的時節,今年各地秋雨形勢如何?主要有哪些影響?華西秋雨常常是「夜雨」?本期首席來了,來自四川、貴州、陝西三省的氣象專家帶大家認識下華西秋雨——這位秋季不得不提的「天氣大咖」!

來源:unsplash

採訪專家:

貴州省山地環境氣候研究所農業氣象中心工程師 譚文

陝西省氣候中心預報員 蔡新玲 趙曉萌 李茜

四川省氣候中心副高級工程師 王春學 龐軼舒

1. 什麼是華西秋雨?

主要成因是什麼?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早在1100多年前,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就用「巴山夜雨漲秋池」的詩句來描述華西秋雨,到底是什麼樣的雨能讓李商隱發此感慨?到底哪裡才算是華西地區,又為什麼會秋雨不絕呢?

每逢進入8月底後,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的時節,華西卻陰雨綿綿。20世紀二三十年代,竺可楨、涂長望先後在中國氣候區劃中,將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周邊山區劃為華西氣候區;上世紀50年代末期,高由禧和郭其蘊系統地研究了中國的秋雨,並提出了「華西秋雨」的概念,最終得名。

華西秋雨主要涉及的行政區域包括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陝西、寧夏、甘肅共6省1市1區。

華西秋雨的形成,是由於秋季頻繁南下的冷空氣與滯留在該地區的暖濕空氣相遇,冷暖空氣長期對峙,於是就形成了長時間的陰雨天氣。

秋雨量的年際變化較大,有些年份秋雨不明顯,甚至出現空雨季,有些年份則陰雨連綿,持續時間可達一月之久。以四川為例,1962年10月,「雨城」雅安一個月下了29天雨;1975年9月26日至11月22日,四川曾出現持續50多天的超長秋雨。

華西秋雨在各地還有許多民間叫法,陝西一帶稱「秋淋」,貴州地區叫「秋季連陰雨」,四川地區叫「秋綿雨」。

何為華西秋雨?| 打開「天」窗系列短視頻

2. 如何判定華西秋雨的開始?

根據氣象行業標準《中國雨季監測指標 華西秋雨》(QX/T 496-2019),將華西秋雨南、北兩區域秋雨先開始日期作為整個華西秋雨的開始日。

今年華西秋雨北區(包括陝西南部大部、寧夏南部和甘肅南部)於8月25日進入秋雨季,較北區常年雨季開始日期(9月12日)偏早18天;截至8月底,華西秋雨南區(包括湖北西部、湖南西部、重慶、四川東部、貴州北部以及陝西南部)尚未進入秋雨季。故2022年華西秋雨判定於8月25日開始。

華西秋雨監測站點空間分布圖(紅點代表北區,藍點代表南區)

  • 四川:

根據華西秋雨氣象行業標準(QX/T496-2019)監測,9月14日,今年四川省「華西秋雨」正式開始。四川省通常「華西秋雨」開始和結束時間分別是8月30日和11月1日。

  • 貴州:

貴州:

貴州華西秋雨有著正式的判定標準,即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期間,出現日雨量≥0.1毫米且持續時間5天或以上的時段(其中從第6天起,允許有間隔1天無降雨),定義為秋季綿雨過程,簡稱秋綿雨。今年,貴州的華西秋雨,從9月9日正式開始。

9月9日至17日,貴州省安順市、畢節市、貴陽市、六盤水市、黔南州、黔西南州等6市州22縣(區)出現22站次秋綿雨過程,均為輕級。

  • 陝西:

今年華西秋雨(陝西區)於8月25日開始,較常年偏早18天。8月25至30日,陝西中南部出現大範圍持續性降水過程,華西秋雨陝西監測區(關中和陝南)從25日開始連續6天有超過80%以上的台站出現降雨,按照監測標準,8月25至30日為今年秋雨季的第一個多雨期。

華西秋雨(陝西區)的判斷標準是,自8月21日起,秋雨監測區內≥50%的台站日降雨量≥0.1毫米為一個秋雨日,若區域內連續出現5個或以上秋雨日(中間可有一個非秋雨日),則為一個多雨期,首個多雨期的第一個秋雨日為當年秋雨的開始日

3. 今年華西秋雨的形勢如何?

國家氣候中心預測,預計2022年秋季,華西秋雨強度總體較常年偏強,但空間分布有差異。

與常年同期相比,西南地區中西部和西北地區中東部降水偏多,其中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陝西中南部、四川北部偏多2至5成;西南地區東部、華中大部降水偏少,其中湖北東部、湖南、貴州東部等地偏少2至5成。

  • 四川:

2022年四川的華西秋雨開始期較常年同期(8月30日)偏晚,9月14日才正式開始。預計今年四川地區華西秋雨強度較常年同期略偏弱,結束期接近常年同期(11月1日)略偏晚,主要影響區域為盆地西北部、盆地西南部和盆地中部。

  • 貴州:

今年,貴州的華西秋雨主要集中在貴州西部地區,從9月9日開始,9月17日結束。截至9月19日,從目前的形勢看,貴州北部地區還沒有出現「華西秋雨」的徵兆,相關部門仍需加強水資源的科學調度,氣象部門也隨時關注天氣發展趨勢,將抓住一切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

  • 陝西:

陝西:

預計今年陝西區華西秋雨強度偏強。8月25至30日的降水改善了土壤墒情,有效緩解了關中和陝南大部的旱情,也有利於渭河和漢江上游流域水庫的蓄水。

華西秋雨(陝西區)常年開始時間為9月12日,結束時間為10月8日。秋雨開始後,截至10月31日再無多雨期出現,則秋雨結束,最後一個多雨期的結束日為當年該區域的秋雨結束日。

4. 華西秋雨量級不大?

為何備受關注?

和夏季降水相比,通常秋雨總的量級不算大。相對而言,雷陣雨、暴雨和強對流天氣出現的幾率也不高,降水的強度多維持在小到中雨。那麼為什麼華西秋雨仍會受到廣泛關注呢?

  • 四川:

主要是因為華西秋雨對農業生產影響較大(包括大春作物收穫和小春作物播種),秋雨期恰好處於秋收秋種的時段,連續的雨水容易對農作物的生長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如遭遇嚴重秋雨可能會引發秋汛,帶來洪澇災害。

2022年四川華西秋雨開始期偏晚,年度秋雨情況還需秋季結束才能判斷。今年8月下旬後期,四川省出現連續降水天氣過程,雖然沒有達到華西秋雨開始期判定標準,但是連續降水還是極大緩解了前期高溫乾旱。

預計,今年四川區華西秋雨強度較常年偏弱,且降水多寡空間分布不均。其中,盆地西北部、西南部以及盆地中部偏西地區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0%左右,四川秋雨區其餘地區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10%至20%。另外,秋雨期內,四川盆地大部會有階段性降水過程發生。

因此,今年的華西秋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墒情,尤其有利於緩解盆地西北部、盆地西南部、盆地中部偏西地區的旱情。

川西高原和盆周山區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防範華西秋雨可能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盆地農區要及時開溝排水,並利用晴好天氣進行大春作物收曬和小春作物的播栽,減少農業損失。

  • 貴州:

貴州:

秋季是秋收秋種的關鍵時期,「秋綿雨」對農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秋雨有利於較乾旱地區的土壤增墒、利於冬小麥的播種和出苗,農諺有雲「你有萬擔糧,我有秋里墒」;弊端是持續陰雨天氣,日照時數少,導致氣溫偏低,成熟作物易出現腐爛、發芽等。

同時,由於雲貴高原地質結構複雜,強降水及連陰雨引發洪水,還易使地表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引發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目前,正值秋季成熟的農作物收穫時期,農民朋友需關注天氣變化,抓住降雨中斷間隙及時搶收。

  • 陝西:

秋收季節里,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天氣不僅影響秋收、秋種等農事活動,持續性強降水還可能引發秋汛,帶來城市內澇、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例如,2003、2011、2021年強秋淋期間,渭河和漢江上游流域均出現秋汛。特別是2021年,秋淋顯著偏強,秋雨期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3.5倍,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2021年10月3日至6日,渭河流域出現區域性暴雨,引發1935年有實測資料以來同期最大洪水,10月7日潼關水文站出現1979年以來的最大洪峰,強降雨和降溫給洪水救援增加了難度。

202110月,渭河洪水經過西安臨潼段,渭河洪峰正在形成

5. 華西秋雨常常是「夜雨」?

早在一千多年前,詩人李商隱似乎在無意中,完成了一次天氣筆記。

在華西秋雨的天氣背景下,他寫下詩篇:「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顯示出四川、重慶一帶秋雨纏綿多發的氣候特點,也揭示了華西可觀的夜雨率。根據歷史記載,詩中的巴山,大概位於指四川東部、重慶西部一帶地區。

來源:科普中國

夜雨率高是華西秋雨的特點之一。資料顯示,華西秋雨期間,華西各地區的夜雨量占總雨量的60%至70%。夜雨多,主要是受當地特殊地形的影響。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這是因為西南地區終年空氣比較潮濕,入夜後,雲層對地面有保溫作用,而雲層上部因輻射冷卻,易使水汽凝結,上冷下暖的氣層不穩定,利於夜雨產生。

來源:科普中國

對於農業生產來說,夜雨具有諸多益處。夜雨多可提高空氣和土壤的濕度,相應地使作物晝間有豐富的陽光進行光合作用;日晴夜雨使得日夜溫差增大,有利於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夜雨多的地區,大量雨水有可能滲入土壤深層,保持土壤水分充足,避免在白天因氣溫高、蒸發強使水分損失快。

另一方面,深夜發生的災害,給救災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對汛期的夜雨要加強預測預報,對可能產生的汛情切不可掉以輕心。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例題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自古以來,雅安便有「雨城」「華西雨屏」之稱。圖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區年降水量,圖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數分布。

(1)描述該地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徵。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稱的原因。

(3)說明雅安降水季節變化對秋季農作物的不利影響。

【解析】第(1)題,等值線分布特點的描述,可從總體遞變規律、極值分布等角度回答。第(2)題,陸地局部降水多於周邊,除了宏觀的大氣環流因素外,還與影響局地小氣候的地形、大氣運動等因素有關。第(3)題,首先明確關鍵詞是「秋季」「不利」;然後從圖中可看出,秋季降水日數最多,降水量較大;降水多易導致澇災,降水日數多則影響光照和氣溫,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

【答案】(1)總體從東南向西北先增後減;雅安降水量多,向四周遞減。

(2)西側是青藏高原,東側是四川盆地,常受高原下沉氣流和盆地暖濕氣流影響;喇叭形的地形構造,造成暖濕氣流只能進不能出;夏季受偏南暖濕氣流影響大。

(3)降水多,易發生洪澇災害,不利於農作物收穫,造成減產甚至絕產;降水日數多,濕度大,氣溫偏低,光熱不足,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例題2: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13分)

華西雨屏帶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長400~450公里,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是我國年平均降雨量最大,日照時間最短的地區,是分布於我國的比較罕見的氣候地理單元,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擁有大量珍稀獨特的動植物。下圖是華西雨屏帶區域圖。

(1)分析華西雨屏帶氣候以陰濕為主要特徵的原因。(4分)

(2)分析華西雨屏帶生物多樣性豐富、多珍稀獨特動植物的原因。(9分)

【答案】(1)全年多雨,多大霧天氣,年日照時數偏低。(2分)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年降水量遠大於年蒸發量;(2分)海拔較高,氣溫低,蒸發弱。(2分)(任答2點)

(2)豐富:緯度較低;(2分)區域面積大,範圍廣;(2分)地勢起伏大,氣候垂直差異顯著;(2分)地處亞熱帶常綠林與青藏高寒草原過渡地帶。(2分)(任答2點)

獨特:氣候單元獨特;(2分)山高谷深,地理位置偏遠,人類活動影響小。(3分)

【解析】本題考查了氣候的影響因素、生物物種豐富的成因等相關知識,要求考生準確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與運用地理知識回答問題,難度一般。

(1)華西玉屏帶地區處於四川西部的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的過渡地帶,突然陡升的地勢如一面聳峙的屏風,來自太平洋和孟加拉灣的暖濕氣流與高原的冷空氣,數股氣流交匯於此,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帶來異常豐沛的降雨。降水天數多,大霧天氣多,日照時數少,因此氣候以陰濕為主要特徵。

(2)生物多樣性豐富、多珍稀獨特動植物的原因可以從水熱條件優越、氣候差異顯著、多局地小氣候、人類活動影響小等方面進行分析。該地緯度較低,降水豐富,水熱充足;山地地勢高差大,形成垂直氣候帶;地形複雜,多局地小氣候;人類活動少,對自然環境破壞小等。

綜合自湘說地理等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產品。期待同學們每天在已閱文章下方留言打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3d0829ddc69abd7e24b1f66ac0b3d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