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華原創丨廈門遊記(二)

2023-10-25     真言貞語

原標題:石清華原創丨廈門遊記(二)

廈門遊記(二)

文/石清華

「各位遊客朋友,起床啦。」導遊在走廊的叫喊聲幾乎和鬧鐘同時響起。立馬起床,稍做準備,與白雲交換複查無誤,準時早餐。

七點鐘上旅遊車,雖然沿途皆有城鎮、山水、村莊可觀賞,並且與家鄉有不一樣的感覺,但兩個多小時仍然有些漫長。九點半鐘,到漳州市南靖縣田中賦土樓群。

近觀土樓群,有彼此靠近的六棟土樓,矮的二層,高的三層。與中央電視台介紹的福建土樓相比,沒那麼大、沒那麼完整,但大致的特點是相似的。買票進入,從實物推測,土樓群的很多建築都是近三十年修復、仿建的。來到外觀三層的土樓前,只有外觀的黃土外牆可能是三至五百年前的原始建築。進入土樓後,才知外牆厚厚的黃土牆內,全是由當地上好的杉木縱橫連接在粗大的圓木立柱上,各層樓的地面用寬大的厚木板築成。從一層樓至五層樓,各家獨立又彼此連通。細看第一層的外牆,厚度在二米左右,一樓的廚房煙孔傾斜向上,在陡峭的外牆三米以上冒出炊煙,加上許多瞭望點,在當時的條件下,外敵想侵犯、攻入幾乎是不可能的。可見當時的設計建造者考慮縝密,體現了人們以防禦為主、與人為善的觀念。

進入土樓內,一樓供祖先的大廳正中,有現代的成功人士田中賦對歷史的概括:「中原蕭氏南遷書洋,相國後裔一脈相隆昌。崇文教以承詩禮,人振族望。重耕讀而興家業,鳳翥龍翔,善哉。宗鳳深坵,祠祖德名鄉。潭角土樓蕭氏厝朝舊地,田中屹立。嶺南元代古房,夏消暑氣,冬抗寒霜。防倭寇之炮彈,御匪患之刀槍。斑駁陸離兮,歷盡滄桑。土樓新葺,聲震閩鄉。雄奇秀美,富麗堂皇。眾水縈洄,築基龍角上位,群仙朝拜。開閣獅山雄崗濟剛,柔和陰陽。通地理,應天罡,美哉。樓廣庭深浩兮,鱗次櫛比。來龍結穴兮,飛鳳朝陽。卵石鋪道兮,綠蔭成涼。贊曰:地脈興隆,遠浩列祖。潭樓露人文鼎盛,再振名臣蕭氏風。」(原牌匾中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作者依據自己的理解加上了標點符號。)末尾寫上公元2019年,田中賦題書。由此推測,該文簡述該土樓的居民們是蕭氏一族,可能是蕭何的後代南遷至此的興隆歷史。我有些疑惑地問導遊,他應比我知道得多。問他為何蕭氏如此興隆,卻由田氏書寫,命名田中賦土樓?他告知:田中賦是當時村裡的名人。他將全村人帶出去做生意,且都賺了很多錢,村民們因此感激他,故將其當作了現代的聖人。始知「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沒錯。

看聽之後,有了自己的猜想。當了四十多年的教師,深信環境決定論。以蕭氏土樓為代表的閩東南的土樓群,很好地詮釋了當時居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這種思想是不是有些保守呢?既然別人打我,我為什麼總是防守,不去進攻呢?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呀。仔細想了想,土樓主人也許只想憑自己的勞動過上安穩的生活,從不想奪占他人的勞動果實。而某種觀念的形成,是艱難而漫長的。中華文明起源於農耕文明的中原大地,長久的生活使他們確立了自保的觀念,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一旦有人犯我,決不輕饒,因而形成了華夏民族勤勞、堅韌的特點。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有些時間,有時是很長時間的非華夏民族的統治,統治者沒能馴化被統治者,反倒被同化了。由此有了個人的看法:環境決定論者受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影響,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又成了這一觀點強有力的論據。

十一點鐘到田家酒店午餐前,在一樓有將餐廳改設成賣南靖名茶金線蓮的多個銷售點。每一個銷售點都有一名穿紅色套裝的年輕美女當推銷員。不用說,對男士們和大多女士們來說,已不可拒絕。可見現代人們的營銷理念已不是從前的高高在上,而是抓住消費者的心理,對症下藥,大概是屢試不爽吧。年輕漂亮的推銷員遠比自己老婆溫和、熱情。不斷地把烹好的不同茶葉的茶水遞到你面前,味道也不錯,即使你想拒絕也可能難為情吧。我想了想網購的茶葉,味道、價格一比,買她們的也虧不了多少。本人有個看法:旅遊區的不論什麼東西,都比旅遊區外貴得多。實物比較後,買吧,虧也不大。出門在外,總得為社會作點貢獻才行。

午餐時,飯菜比想像的要好得多。八菜一湯,可算價廉物美,不錯。

下午兩點五十分鐘,到集美學村,觀看廈門島北岸的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從外觀上看,高聳、闊大的校園建築中西結合。如集美中學,歐式主樓是西方文化的體現,副樓是東方文化的展示。這體現了陳嘉庚先生主張中西融合而不是對抗的思想,比一般中國公民的理念至少領先了八十年。一心想去陳嘉庚公園看看,花不少時間,找到疫情期間的「非法」入口處——從海邊沙灘可翻越進入時,離歸隊的時間只有七分鐘了,不得不一步三回頭地離去。

下午四點鐘,去看廈門大學校門。門字非常規的藝術體表現了學子對老師的頂禮膜拜,學字的無寶蓋頭,昭示著學無止境。這些,把幾千年中華文化的謙虛、好學、溫文爾雅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因疫情不能步入名校而讓許多游者平添幾分遺憾。

從廈門大學出來直奔南普陀寺。我自詡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不信仰任何宗教,但並不反對其他的哲學觀點。由獨神論的觀點看,僅此,就不是一個完全的馬克思主義者,但絕不是佛教的敵人。懷著崇敬的心情觀看已開放的部分,覺得其博大深厚,不可知其源,只可仰觀,我人生中的無知感似乎愈演愈烈。

五點鐘在出口處等車回旅社,與幾位舊的、新的朋友推杯換盞,為今日的遊玩划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2020年11月8日)

【作者簡介】石清華(男),退休教師。出身卑微,有幸長成,但歲月蹉跎,一事無成,只好勤奮幹事,踏實做人。胸無大志,交遊平民,酸甜苦辣,離合悲歡,滲透於心。然盼其覺醒,努力上進。替己謀福利,為國盡忠誠。暢敘平民事,共享人間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2463f3bbc24889260caa8f090d8cc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