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校為世界難度最高超級工程貢獻智慧力量

2024-06-30     西安新聞網

穿雲破海,築夢伶仃。6月30日15時,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為粵港澳大灣區帶來新的發展活力。深中通道全長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其建設刷新了多項世界之最。

記者獲悉,此次長安大學多名教師和校友深度參與工程建設,為打造大灣區百年門戶工程貢獻了西安高校智慧。

五個科研團隊承擔深中通道科研項目

每一項世界級難題的攻克,都蘊含著建設者們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和不分晝夜的執著堅守。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2017年交通運輸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召集成立深中通道項目技術專家組,長安大學多名校友、教授參與其中,針對工程建設的關鍵技術難點和重大技術方案提供技術諮詢,為工程高質量建設保駕護航。

長安大學五個科研團隊承擔深中通道科研項目,為項目建設提供重要技術支持。其中,沙愛民教授團隊承擔了「面向大交通量與重載特點的高性能海底沉管隧道路面材料與結構設計研究」「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項目路面施工質量控制技術」項目,提出了海底沉管隧道路面結構、材料設計方法及施工關鍵控制參數和評價指標等,研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無縫伸縮縫材料,有力支撐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瀝青路面建設。

深中通道(長安大學供圖)

公路學院賀拴海教授團隊承擔「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最終接頭臨時錨拉系統承載能力試驗」項目,通過開展沉管隧道最終接頭臨時錨拉系統的軸向抗拉承載性能試驗、橫向偏位試驗等,這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最終對接提供了試驗依據。

公路學院李加武教授團隊承擔「深中通道工程伶仃洋大橋抗風性能研究」項目,通過風洞試驗和CFD分析,提出「整體鋼箱梁方案+上中央穩定板+水平導流板+高透風率欄杆+抬高式檢修車軌道」的新型氣動控制技術,保證該超大跨度懸索橋的設計方案具有充足的抗風安全性能儲備。

能源與電氣工程學院鄭晅教授團隊承擔「深中通道隧道洞口遮光機理和遮光設置標準研究」項目,主要負責隧道照明設計、隧道通風設計以及隧道電氣設備控制等研究工作,通過理論分析、實驗室模擬實驗、現場模擬測試等手段,評價洞口減光設施對行車安全性及舒適性,以及眩光及頻閃效應影響關係,提出減光建築設計參數和優化建議。

運輸工程學院王元慶教授團隊承擔「深中通道項目跨海集群工程造價管理及配套技術(施工定額)研究」項目,通過系統研究提出跨海集群工程計價標準、造價管控方法及行業管理政策建議,形成跨海集群工程造價控制一體化集成理論與實踐。

校友創新智慧 攻克項目乃至行業關鍵技術難題

據悉,深中通道的建設還匯聚了許多長安大學校友的創新智慧。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國平作為深中通道勘察設計總負責人,帶領團隊主持開展項目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設計、方案制定、建設難點和關鍵技術攻關等,有力確保了深中通道建設的順利推進。面對超寬、變寬、深埋、回淤量大等技術難題,團隊在國內首次提出採用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結構,設計研發了推出式最終接頭,並通過設計、施工、科研、裝備四位一體產學研聯合攻關,攻克了項目乃至行業的關鍵技術難題。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辦公室主任金文良作為科技創新團隊核心骨幹,全程參與策劃和組織實施了深中通道建設方案的論證比選和智能建造體系的構建。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結構形式方案提出後,金文良和同事們組織國內的頂尖高校、科研院所、施工設計單位開展了聯合科技攻關,成功攻克了項目乃至行業「卡脖子」技術難題,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設成套技術和中國標準,填補了國內全產業鏈空白。

深中通道(長安大學供圖)

深中大橋是世界最大跨徑全離岸海中鋼箱梁懸索橋,未來運營將長期面臨高溫、潮濕、極端天氣、高負荷重載交通等挑戰,要求橋面鋪裝具有良好的抗高溫、抗疲勞及抗水損壞性能。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楊東來把實驗室「搬」到了項目施工現場,帶領團隊歷時三年多時間,完成了近2000次室內實驗,最終研製出的環氧樹脂黏結層材料,各項指標均達到國內橋樑施工技術規範要求,實現了這一材料的完全國產化。

深中通道S08標項目副經理韋東進主要負責海底隧道沉管的預製施工、智能澆築設備的研發製造和過程管理。基於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需求,韋東進團隊自主研發了鋼殼沉管智能澆築台車,可實現自動尋位、自動調整澆築速度,真正實現了「一建啟動,自動完成隔艙澆築」的智能澆築。這是智能澆築技術首次應用於混凝土施工工程,在技術上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針對深中通道的營運安全需求,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馬二順帶領團隊設計研發了智能軟體控制平台,包含平台門戶網站、數字孿生系統、設備集控平台、最終應急管控平台,利用信息技術的加持,實現交通的智慧管控、設備的智慧運維、出行的智慧服務和應急的智慧響應。

合影(長安大學供圖)

多年來,在許多重大工程的建設中,既有長安大學教師團隊的深度參與,也有來自不同建設單位的長大校友通力協作、接續奮鬥,這已經成了一種常態。李加武教授團隊承擔了深中通道深中大橋的抗風性能研究項目,宋佳玲作為在讀博士生參與了科技攻關。博士畢業後,她選擇來到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堅守在施工一線:「工地環境雖艱苦,但那裡承載著工程人夢想成真的美好期望。」

看到深中通道順利通車,建設者們心中充滿欣慰。「深中通道的設計建設歷經了十幾年的時間,這是千萬建設者艱苦奮戰的結果,也凝結著許多長大老師校友的創新智慧,我能夠作為一分子參與其中,感覺很光榮。」一位長安大學校友說。(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任娜 通訊員 馮秋香 李可)

來源:西安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11e6f43578584401ddc1b4bf57e32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