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雲頂城。
吳曉鈴
2023年12月21日,川渝宋元山城遺址保護利用聯盟在金堂成立。川渝20餘座宋元山城遺址將以聯盟為平台加強協作交流,高質量推動遺址保護利用。其中一個重要舉措便是攜手以川渝宋元山城防禦體系的名義,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爭取早日能夠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川渝宋元山城規模宏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是中國古代宋元時期區域性軍事防禦工事營建的典範。在此之前,已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的高句麗遺址中也包含了山城遺址。如今川渝宋元山城防禦體系正式申報世界遺產,價值幾何?還有哪些工作需要進行?
陣容強大
22座山城組團出擊
公元1235年,宋蒙戰爭打響,數十萬蒙古大軍在東起淮河、西至巴蜀的戰線上,對南宋發起了全面進攻。
蒙古鐵騎所到之處無不摧枯拉朽,卻在四川受阻。南宋朝廷在此依山就勢修築城寨,構建起一套規模龐大、「如臂使指,氣勢聯絡」的山城戰略防禦體系,在此拖住蒙(元)軍長達半個世紀。而蒙(元)軍也如法炮製修建了10餘座城寨,向南宋守軍發起攻擊。
史料記載,宋蒙(元)雙方修建的山城當時多達100餘座,規模巨大。時隔700多年,在川渝兩地殘存的山城遺址仍多達50餘處。此次納入宋元山城防禦體系聯合申遺的包括了其中的22處。四川省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它們由重慶、四川兩地能夠體現建制級別、地理環境、布局選址、功能作用以及建造技術的不同城址構成。
22座山城中級別最高的是位於重慶市渝中區的老鼓樓衙署遺址。這處遺址為南宋四川制置司及重慶府衙治所,是南宋川渝山城防禦體系的戰略樞紐和指揮中心,考古人員在此發現了宋代夯土包磚式高台建築,是南宋時期營造技術水平的直觀體現,對研究宋蒙(元)戰爭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比制置司級略低的則是路和安撫司級,以位於長江幹流沿線的奉節白帝城遺址和瀘州神臂城遺址為代表。白帝城,「據荊楚之上游,為巴蜀之喉吭」,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242年,白帝城進行了擴建,在1278年降元後廢棄。瀘州神臂城,同樣因為處於長江幹流的重要軍事位置,與釣魚城分別控扼長江與嘉陵江,拱衛重慶,屏障南宋半壁江山,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被宋蒙(元)雙方來回爭奪,前後五易其城。南宋軍民在此浴血抗戰34年,在宋蒙(元)戰爭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位於嘉陵江、渠江、沱江沿線的路和安撫司級城址,則挑選了金堂雲頂山遺址。這處遺址為著名的「蜀中八柱」之一。宋蒙(元)戰爭時期,有8處山城所在地的府治也遷往城中,山城因此被後世稱為「蜀中八柱」。當年,成都府治、潼川府治、利州州治、利戎司、懷安軍先後駐紮雲頂城,是成都東北之門戶,東西川之要衝。
22座山城中,府州軍監級的城址多達15座,包括了四川劍閣的苦竹寨遺址、廣安的大良城遺址、渠縣禮義城遺址、蒼溪大獲城遺址等。其中最著名的當數重慶合川釣魚城遺址。這座山城因為宋蒙(元)戰爭時蒙古大汗蒙哥陣亡於此,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有「上帝折鞭處」之稱。2012年,釣魚城就已經單獨納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宋蒙(元)戰爭中,蒙軍也曾先後修築了十幾處進攻的軍事堡壘。此次22座山城中,蒙軍修築的武勝城遺址也被納入其中,而它當年的主要作用便是進攻釣魚城,以期撕破宋軍的山城防禦體系。
價值幾何
既是軍事遺產也是建築遺產
川渝宋元山城防禦體系具有哪些價值?抱團申遺優勢幾何?專家們認為,宋蒙(元)戰爭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備受關注的大事件。川渝宋元山城防禦體系不僅是珍貴的軍事遺產,也是難得的古代建築遺產。
「川渝宋元山城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制城市體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介紹,古代中國修築了無數城市,但這些城市要麼被現代城市覆蓋,要麼就成為遺址,「而川渝宋元山城保存相對完整,為古代城市規劃、建築歷史提供了物質見證,也因此具有重要價值。」孫華認為,川渝宋元山城的價值還體現在是中國古代軍事史、宋蒙(元)戰爭史以及地方史的特殊見證,「它們體現了古人利用山水形勝來修築城市並通過水陸交通連成體系的智慧,也是這段歷史最好的物質見證。」
早在十幾年前,重慶釣魚城遺址就已經納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此次組團申遺有無必要?孫華認為山城防禦體系的價值遠大於單獨城址的價值,「因為釣魚城只是一個撫州級的城址,是宋元山城防禦體系中的一個環節而已。要完整闡釋宋元山城體系,僅靠一座城還不夠。相反,22座城形成的體系則可以體現宋蒙(元)戰爭時期雙方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在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研究資源中心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杜曉帆看來,川渝宋元山城防禦體系即使在全世界也十分具有獨特性。「西方也有山城,但它們更多是用一個人工建造的城來作為防禦體系。相反,宋元山城更加利用自然形貌。它的很多城把山體變成了城的一部分。這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並且把人與自然結合的智慧和理念。事實上,我們現在看到的宋元山城防禦體系,不光有對山勢的利用,同時還有效利用了江河,讓水系在整個防禦體系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何有效利用自然河山?我認為這可能是宋元山城防禦體系最重要的價值。」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考古摸清家底、加強闡釋的工作也相當重要。近年來,川渝兩地在山城考古方面成果顯著。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袁東山介紹,目前重慶地區宋元山城的考古已基本廓清了城址布局與防禦特徵,對山城沿革變遷與文化延續認識逐步深入。此外,包括釣魚城、白帝城等多處城址不斷取得重要發現。釣魚城新發現了一處南宋末期的建築群,為釣魚城宋蒙(元)戰爭山城防禦體系、分區布局和結構功能研究提供了新證;白帝城遺址發現南宋時期的火藥及保存完好的火器,證實宋蒙(元)戰爭時期已處在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的重要階段。
在四川,宋元山城考古調查勘探也頻有斬獲。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歷史時期考古所所長鄭萬泉介紹,瀘州神臂城新發現了北城牆,證明當年宋軍為了讓城址固若金湯,四面修築了完整城牆;蒼溪大獲城發現寬9.8米的踏道及建築基址、瓷器等,勾勒出大獲城更多的歷史信息;廣安大良城也找到了石鋪的地面,可能是某處核心建築的一角。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江滔透露,金堂雲頂城也新發現宋代城門和廣場遺址,推測附近還有大型建築分布……
申遺之路
考古、研究、闡釋還需齊頭並進
川渝宋元山城防禦體系價值重大,但申遺之路依然漫長。在半個月前舉行的川渝宋元山城體系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的專家紛紛表示,川渝宋元山城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還需繼續做好考古、研究及價值闡釋等相關工作。
孫華認為,重慶釣魚城的考古工作已經做得十分紮實,「但其他山城的考古工作並沒有充分開展。這些山城還有多少宋元時期遺存,遺存能否從物質上見證那段歷史,都需要紮實的考古工作來實證。」孫華還表示,宋元山城防禦體系還應展開建築、軍事等多學科研究,並與其他地區的山城體系進行比較、提煉出獨特價值,才能為申遺奠定比較堅實的基礎。
開展軍事史方面的研究獲得多位專家的一致支持。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劉曉介紹,釣魚城事件影響了世界的格局。正是因為蒙哥之死,他的弟弟旭烈兀為爭奪汗位收兵回程,才放棄了對非洲的進攻,保護了開羅等歷史文化名城。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貴祥曾參與五台山與嵩山的申遺文本編寫工作,他也認為「川渝宋元山城遺址體系有很強的軍事屬性,對世界軍事史都有很高的價值」。王貴祥表示,宋蒙(元)戰爭正處於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的時代,「要注意遺址中是否有火器使用的痕跡,城市防衛系統對於冷熱兵器的不同設計;要注意川渝宋元山城防禦體系沿革與歐洲城防史的對比研究,梳理其對歐洲城防史的影響,確定『上帝折鞭之處』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通過考古和研究摸清宋蒙(元)戰爭在川渝地區究竟怎麼打、用了什麼武器,專家們認為也非常重要。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研究員鍾少異表示,南宋軍隊修建的山城防禦體系對蒙軍打擊相當大,「未來的考古和研究一定要把攻防雙方的真實情況摸清楚、講清楚、展示出來。蒙哥身死釣魚城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大事件,我們要以更多的考古證據來豐富這段歷史。」
專家們還建議,在未來對川渝山城的研究中一定要有國際大視野,要把宋元山城與蒙古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修建的城堡進行對比,要充分借鑑世界蒙古史的研究成果,要透物見人。此外山城考古也是一種城址考古,要在考古中總結古代城市建築的築造技術與營造法式。申遺還需要破圈,要擴大川渝宋元山城體系在公眾中的影響力,讓老百姓看懂山城,並在不破壞文物本體的前提下,做好對山城遺址的展示利用。
記者從省文物局了解到,未來川渝兩地文物部門將繼續開展山城遺址考古、研究及遺產價值闡釋等相關工作,是否以宋元山城防禦體系之名申遺也將繼續嚴謹論證,爭取早日讓宋元山城遺址達到世界遺產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