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歐洲大國的舉動讓人感到非常的意外。
通過美國最新公布的數據,我們發現,這個國家居然在一個月之內大幅度增持了美債,買入量達到357億美元。
現在這個國家的持有美債總量已經接近7,000億美元,隨時有可能成為第二大海外買家。
這就是英國。
之所以說意外,是因為英國雖然如此緊緊跟隨美國的腳步,卻似乎沒有獲得什麼利益,相反不斷買入的美債,正在面臨著不斷的下跌。
與此同時,英國的經濟情況也越來越惡劣,難道心甘情願送上門被美國收割嗎?
現在英國的普通老百姓對未來的信心越來越差,通貨膨脹依然非常高,物價還在不斷的上漲,但是經濟情況卻明顯的下滑。
最新公布的10月份信心指數是-30,不排除未來還會不斷的下探。
上周英國官方公布了9月份的CPI,同比增長率達到6.7%,比預期得更高一點。本來市場已經預期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但現實表明,物價的漲幅比悲觀的預期更悲觀。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適當的通貨膨脹,對於經濟是有利的刺激,但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學家也一致認為通脹是雙刃劍,過高的通脹對經濟的損害是必然的。
目前我們看到英國的通脹率超過2%的合適區間,已經三年的時間了,暫時還看不到回落至2%還需要還需要多久。
這也導致不僅僅消費者感到悲觀,連英國的境內企業也越來越對未來沒有信心。
雖然在美聯儲加息的同時,英國央行也在不斷的加息,但是英鎊還是非常明顯受到了美元的打壓。
貨幣貶值並非一定是壞事,至少有利於出口。但是在英國這裡,卻完全沒有享受這一點收益。
英國最新公布了8月份的經過季度調整之後的貿易數據,逆差高達159.5億英鎊,又是一個不如預期的經濟數據。此前分析家們認為逆差將達到147億英鎊。
此前的數據表明,在今年的第2季度,英國的整體貿易逆差達到252.89億英鎊,對比之後,我們發現8月份的逆差超過了二季度的1/3,這說明英國的貿易逆差有擴大的趨勢。
很顯然,英國的製造業碰上了巨大的麻煩。
9月份的製造業PMI僅僅是44.2,低於預期,同時製造業採購今年指數已經長時間的低於50,一直處於收縮狀態。
如果我們關注其中的一些行業,一定發現8月份英國的汽車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了9.7%,各行各業都差不多,收縮非常明顯。
即使不少經濟問題是美國造成的,但是英國依然選擇緊緊的跟隨美國的腳步。
現在美國不斷的發行新的國債,自然需要多些其他國家購買,英國就是身體力行的國家之一。
上一個月公布的數據,英國的持有量為6,624億美元,但在這一個月公布數據來看,已經增加到6,981億美元。
目前英國是美債的第三大海外持有國家,不過由於英國不斷的增持,而中國一直都在堅定的減持,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以目前的速度來看,也許半年之內英國就可以成為第二大海外持有國家。
但問題是,哪怕不考慮宏觀經濟,不考慮長期趨勢,購買美債也是一個虧本買賣。
由於最近幾個月美債的價格持續的下跌,相信這一批新買入的300多億美債,已經錄得不小的浮虧。
英國會為此感到後悔嗎?
PS:寫一篇文章需要2-3小時,閱讀只需2-3分鐘。
既然看到了這裡,請您花2-3秒,給本文「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