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奧特曼一定要有光,原因竟是……

2023-11-14     果殼網

原標題:為什麼奧特曼一定要有光,原因竟是……

正所謂,自古逢秋悲寂寥。你有沒有發現,一進入秋冬之後就特別容易心情不好?

很多研究都發現,如抑鬱、敵意、憤怒等很多消極情緒都會在秋冬季節滋生,而又隨著春夏季節的到來消失。這就有可能是所謂的「季節性情感障礙」。

難道是秋風吹落了樹葉,也吹走了我們的快樂?雖然,蕭條的景色確實有可能讓人心情不好,但真正影響我們情緒的更可能的誘因是——

蕭條景象只是表面原因丨圖蟲創意

隨著秋冬日照時間逐漸減少,人體激素的分泌也會受陽光減少而改變,如果其中一些能激發積極情緒的激素分泌減少,就可能導致人們更長時間地沉浸在消極情緒中。

光的力量確實足夠強大,怪不得奧特曼粉都要問一句「你相信光嗎?」。

神奇的光,改變人類世界

實際上,光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著許多作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平日裡說的光,通常是肉眼所見的白光,但早在1666年,牛頓就用三稜鏡色散實驗告訴我們——光,實際上是由七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將這些光依照波長的大小依次排列組成圖案,就是可見光光譜。

光譜實際上是連續的,用七色來形容並不完全準確丨圖蟲創意

當然,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發現太陽光譜其實應該更廣。在這張可見光譜兩側,還應分別添加上兩抹黑色才足夠完整。紫光的左側,還有波長更短的紫外線、X光;在紅光的右側,則有波段更長的紅外線。它們同樣存在於太陽光中,但人眼卻無法識別,也就是所謂的不可見光光譜。

當我們談及光的某個功能時,真正指的往往是光譜中很窄的一段光。

比如太陽光中280nm以下的紫外線光就具有殺毒殺菌的作用。它們波長短、能量高,能夠直接破壞DNA和RNA結構,達到殺滅細菌和病毒的效果。

當然,波長短能量高的光,除了能殺細菌,對人類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波長460nm左右的藍光,接觸過多會影響我們體內褪黑素的分泌,可能對我們的睡眠造成一些負面影響。當然,也並不能就此把藍光一棒子打死,在合適的時間照射藍光可能幫助調節晝夜節律。

光波波長的改變,賦予了光不同的應用特點。隨著波長變長、能量變低,光還會具備一些「療愈」作用。比如近年來的一些研究就發現,520nm附近的綠光具備緩解疼痛的能力,一些關節炎、偏頭痛的患者就能在接受綠光治療後,感知到疼痛降低。

而紅光波段為620nm-760nm,有研究顯示紅光可能起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細胞增殖的作用,因此也許會帶來促進組織再生、傷口癒合、促進毛髮生長等一系列的積極影響,近年來在皮膚治療中的應用十分廣泛。

紅光的應用丨圖蟲創意

除了用於皮膚治療,近年來有一些研究人員發現,650nm以上的長波紅光對於眼睛可能也有積極作用

紅光,靠譜嗎?

目前,中國的近視患者人數已超6億,青少年近視問題更是十分嚴重。在2020年,我國的青少年近視率就已經達到了52.7%,位居世界首位。不光人多,而且現在孩子戴上眼鏡的年齡也越來越小了,在6歲兒童中的近視率就已經有14.3%,到小學生增長到35.6%,到初中生71.1%,高中則是80.5%,其中有將近1/4是高度近視。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容易得近視了,而且情況也更嚴重了?在繁重的學業和各種電子產品的圍剿中,孩子的眼睛真的沒法得到休息。

教室學習場景丨圖蟲創意

升學壓力之下,孩子們從小就需要花大量時間伏案學習;結束學習,又想玩會兒遊戲、看會兒手機放鬆。大部分用眼場景,都是在近處。

而青少年時期,眼球本就在持續發育,長時間的近距離用眼就會導致眼軸增長過快,很容易導致近視。

眼軸這個概念,近年來被提的比較多,實際上它就是眼球前後徑的長度。青少年時期,孩子的眼軸本就在發育中,孩子還小的時候眼軸往往比較短,眼睛天然偏向遠視。隨著孩子的眼球自然發育,眼軸逐漸增長,遠視的度數也會逐漸降低,來到正視狀態。而不正確的用眼習慣,卻可能讓眼軸在這個過程中過度增長,一旦超過閾值就成了近視。而且眼軸增長得越長,近視度數就越高。簡單來說,眼軸的變化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著眼睛度數的變化,也難怪眼軸變化會成為防控近視的關鍵指標。"眼軸增長一毫米,度數增加三百度」的說法,也令人「聞風喪膽」。

青少年兒童預防近視丨圖蟲創意

無論是預防近視眼的發生,還是在近視眼發生後延緩度數增長,關鍵都在於延緩眼軸的增長

近年來,已經有不少研究就紅光對眼軸增長的影響進行了實驗,也對紅光影響近視的原理有了一些合理猜測。目前紅光對近視的影響尚不明確,但有研究認為,紅光照射能引起眼部脈絡膜血流的增加,從而增加脈絡膜厚度、血液循環和供血量,最終起到延緩眼軸增長的效果。此外,也有猜想認為紅光還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起到緩解眼軸增長的作用。當然也有一些研究持保留意見。

雖然紅光對於眼睛的影響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不過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應用原理的護眼燈具。點擊下面的視頻,觀看更具體的分析解讀。

如視頻中闡述:最近中國科學院權威發布的一篇論文,就驗證了人造光線對於延緩獼猴眼軸增長的作用。在這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分別採用了3000k、4000k、5000k三種色溫的燈光作為環境主光源,並分別測量了實驗對象在光線條件下眼軸的增長速度。

所謂色溫,其實反映的就是燈光的光譜。我們眼睛識別到的顏色,是不同比例的光混合形成的,光譜不同,就會讓我們感受到的顏色發生變化。

不同色溫對應的光的顏色丨圖蟲創意

而在人造光線的光譜中,紅黃光比例越高,藍光比例越低,我們看到的光就更偏暖黃色;反過來,紅黃光比例越低,藍光比例越高,我們視覺感受到的光就會逐漸偏冷偏白。

從色溫的逐漸升高,反應的其實就是光譜中的紅光減少,藍光增加。按照紅光有助於護眼,藍光對視力有害的理論基礎,紅光占比更高的低色溫燈應該對抑制眼軸增長有明顯作用,那麼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研究人員用幼年獼猴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其他條件相同時,採用低色溫的2700k和3000k光線時,獼猴眼軸增長顯著小於4000K和5000K條件下的增長,也就是說低色溫光確實能有效延緩實驗對象的眼軸生長速度,而且這種影響在整個觀測期間都是穩定的。

由於實驗對象獼猴和人類在視覺系統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無論是解剖結構、發育過程、信息處理策略都幾乎與人類一致。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結果對於防控青少年近視具有重要意義,未來也許能為預防因眼軸增長導致的青少年近視提供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因此,儘管這項研究還需要在人群中進行進一步的驗證,但從2020年開始,該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已經連續三年被列入教育部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中。

「靠譜」的護眼燈,是怎麼煉成的?

國家教育部已將此類護眼燈的研究列入了 2023 年近視防控重點研究計劃,基於這個原理光譜研發的拾光紀護眼吸頂燈 X1,也已經見於市面。

想要讓燈光光譜符合護眼的需求,對於燈具的製作有很高的要求。為了獲得含有680-780nm的長波紅光,同時減少藍光比例的光譜,從燈珠的製造階段就需要十分嚴苛。

我們熟悉的各種人造光源,其發光原理其實各有不同。比如最為古老的蠟燭,靠的是燃燒,而鎢絲燈則是通電產生高熱讓鎢絲進入白熾狀態,就像燒紅的鐵塊發光一樣,燈絲溫度越高,發出的光就越亮。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LED的發光原理則更為複雜。LED燈的全稱其實是發光二極體,其本質也是通電致發光,但由於製作二極體的材料有所不同,燈光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比如砷化鎵的二極體發紅光,磷化鎵的二極體發綠光……使用不同化合物製作二極體,LED燈也就擁有了多彩的顏色。

而想要擬合出特定的光譜,研究人員在長時間實驗後,發現用多種珍稀的稀土材料科學組合搭配,才能獲得上述穩定、精準的光譜。

在拾光紀護眼燈的製作過程中,就採用了人因測試配比多種護眼燈珠,在此基礎上,光源排列方案也經過了10000次驗證測試,不僅能達到有效的保護視力效果,更能保證出光均勻。產品照度高顯色度高無頻閃護眼效果,為青少年,更為全家都營造良好的光環境,呵護全家視力健康。

封面來源:圖蟲創意AI繪圖

-果殼商業科技傳播聯合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07eb12f53b6ba199a9e1fc5b90f4a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