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土機和刺刀」下:沖繩美軍基地建造背後的琉球人民血淚史

2023-07-19     國家人文歷史

原標題:在「推土機和刺刀」下:沖繩美軍基地建造背後的琉球人民血淚史

本 文 約 5000 字

閱 讀 需 要 16 分 鍾

「美國在太平洋地區防務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近海島嶼鏈。」1951年1月4日,美國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首次明確提出「第一島鏈」的概念,目的是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圍堵的鏈形島嶼帶。沖繩本島就位於從東北的日本列島開始,連接琉球群島、台灣島,到西南的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的「第一島鏈」上。

如今,雖然沖繩縣面積僅占日本國土面積的0.6%,但超過74%的駐日美軍軍事設施和70%以上的軍事人員集中於此。美軍沖繩基地與中國近在咫尺:距離釣魚島只有400多千米,距離台北600多千米,距離福州也只有800多千米。作為鞏固和擴展美國在亞太地區戰略利益的最前沿,沖繩基地面朝東亞大陸,背靠西太平洋,與橫須賀、佐世保等美軍基地相呼應,既可支援美軍陸上作戰,又可馳援美軍海上作戰。沖繩本島作為琉球群島第一大島,位於東亞海上交通要衝,其軍事價值在二戰期間就已經顯現出來,不僅易於進攻日本本土,而且還是整個太平洋的樞紐。二戰後期,美軍出動45萬大軍與日軍激戰近100天,付出傷亡7.5萬多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的巨大代價後才奪占它。

遠東「太平洋基石」

1946年2月2日,盟軍總司令部宣布對琉球群島實施軍事管理。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認為:「美國掌握這個多事之地,將對該地區的和平穩定有著重要的影響,戰後這一海域將存在很多潛在性危機,因而在琉球建立軍事基地對其進行控制,或讓其控制在自己盟國手中是非常必要的。」1946年7月,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向杜魯門陳述了占領琉球群島的戰略價值,並將琉球群島上的沖繩視為關鍵性的戰略基地。

1947年,麥克阿瑟和正在訪問東京的美國人記者團會談時說:「琉球人不是日本人,所以日本人不會反對美國擁有琉球」「把琉球作為美軍空軍基地可以保障日本的安全」等等。1951年1月13日晚餐會上,日本首相吉田茂表示想讓琉球人保有日本國籍,麥克阿瑟當場明確回答「NO」。麥克阿瑟關於「琉球人不是日本人」的談話,表明他確實對琉球歷史有深刻的認識,更清楚日本政府面臨利益抉擇時一定會放棄琉球。日本在叫喊「一億玉碎」的二戰末期,琉球群島成了「本土抗戰」口號下最大的戰爭犧牲品。所有地面的文化遺蹟幾乎都毀於戰火,大量琉球平民死於戰爭。1979年被披露出來的「天皇口信」曾經給世界帶來巨大震動。1947年9月,在傳達給麥克阿瑟的昭和天皇的口信中,昭和天皇表示:「天皇希望美國繼續對沖繩以及琉球其他島嶼的軍事占領。」

1949年,停在沖繩島上的美軍F80戰鬥機

為充分發揮琉球在美國遠東安全戰略中的軍事效用,美國不惜違背琉球人的意志,完全漠視其個人自由、政治權利和經濟發展需求,逐步將琉球軍事基地化。1949年7月,美國國會首次通過5000多萬美元的沖繩基地建設預算。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天,美軍希茨(Joseph R. Sheets)少將就任駐琉球美軍軍政長官,並一改臨時性的各種政策,推出戰後沖繩復興計劃和沖繩「民主化」政策,永久性軍事基地建設正式啟動,相關投資也大幅增加。CARIOA(占領地區救濟金)1948年只有1400萬美元,到1949年增加到2500萬美元,1950年達到5800萬美元。美軍開始修建恆久的軍人住宅、倉庫、娛樂設施,以此取代原來颱風一吹即倒的臨時軍事設施。伴隨軍事基地的建設,道路、港灣、碼頭、發電廠、儲藏石油的油庫等也開始修建。沖繩西海岸從那霸至嘉手納一線,集中建起與軍事相關的各種設施。

隨著美國遠東政策和琉球政策塵埃落定,沖繩基地重要性逐漸凸顯,並成為美國立足遠東的「太平洋基石」。1951年《舊金山和約》《日美安保條約》和1952年《日美行政協定》的簽訂,標誌日美安保體制的確立。在該體制下,日本重獲主權,但實際仍處於美國的半占領下,而琉球則無限期處於美軍統治之下。美國試圖將日本打造成遠東遏制體系的戰略支點和軍事前沿陣地,並開始構建以日本為中心的第一島鏈防禦線,琉球的戰略重要性更加凸顯。由此可知,為獲得美國的武力保護,日本以放棄琉球作為投名狀加入美國的同盟圈子,選擇追隨美國步伐。

全島「基地化」

沖繩美軍基地剛剛建立時就占用40000英畝,大約占可使用土地面積的20%。到20世紀50年代,美軍已經侵占沖繩40%的農地,驅逐大約25萬人,占到當地人口總數的近一半。關於土地的占領,琉球有一種流行的說法——他們是被「推土機和刺刀」奪去了土地。

由於大批農業用地淪為軍用土地,沖繩居民的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土地軍用化使原本自然形成的村落布局被分割得支離破碎,數以萬計的居民被迫搬遷或重新安置。據報道,截至1949年10月,僅那霸市就有3萬多居民無法回到原居住地生活。沖繩本島中部西海岸,尤其是嘉手納、瑞慶覽、那霸和牧港等地,集中了軍港、石油存儲設施、軍屬住宅、軍用倉庫、發電站、軍隊醫院、駐軍司令部等美軍設施,當地真和志村、北谷村等7個村被陸軍作為「指定軍用地」而永久性占據。在20世紀50年代的基地擴建中,僅1950年9月到1951年2月的短短數月間,該地區就有683間住宅、1378座墓地、408242坪農田被搬遷移走。更為嚴重的是耕地的減少和居民生活的窘迫。相比於戰前,1950年3月,整個沖繩諸島耕地面積減少35%,基地設施集中的中部地區更是減少54%。越來村便是其中的典型,其耕地面積僅為戰前的1/10,不僅無法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甚至由於美軍將沖繩絕大多數土地變為軍用,迫使村民放棄了土地,一些小農已經落魄到瀕臨餓死的地步,村民們不得不向軍方提出增加糧食分配的請求。

沖繩普天間基地鳥瞰

沖繩本島的嘉手納基地在戰前屬日本陸軍管轄。美軍占領後,為能夠起降B—29重型轟炸機,從1946年10月開始對其進行大規模改造,將原來1500米長的飛機跑道延長至2250米。嘉手納基地的建設打亂了原有村鎮行政區劃,造成原來同屬一村的北谷村與嘉手納村的分離。整個嘉手納村被用作機場或其他設施的面積高達83%;北谷村55.3%的土地被用來建造兵營,失去土地的居民被迫遷徙,致使該村殘餘的丘陵地帶集中居住了約1萬人。而在戰前,這裡僅有七八十戶居民。再如宜野灣市的普天間基地,美軍一占領該地,陸軍工程兵就開始將原來的旱田改造成機場。等到後來居民返回住地,看到的是隨處豎立的「禁止入內」指示牌。讀谷村是美軍在沖繩登陸之地,隨後包括原日本陸軍使用的機場在內,幾乎全境被軍事基地化。1946年8月,返回的村民只能在剩餘5%面積內生活。坐落於沖繩本島中部的越來村,在沖繩戰役中先用作收容所,後又被設置為戰時醫院和海軍陸戰隊駐地,該村面積的70%被徵用。位於沖繩本島以東的津堅島,在住民返鄉後不久又被列為空軍的射擊靶場,島上1400名居民被迫再度向島外搬遷。由於生計艱難,居民又冒著生命危險多次來島捕魚或收集木柴。情況最為糟糕的是位於沖繩本島以西的伊江島,經過兩年後才返回的居民發現,美軍將原陸軍機場擴建為基地,並且還用暴力徵收土地建造射擊靶場,全島面積的63%被基地化。

美國原本以為琉球群島與朝鮮半島同樣是被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的殖民地,因此長期以來一直以將琉球獨立為目標運作。1948年,美軍發行B型軍票(Type B Military Yen)作為琉球群島上唯一合法的貨幣。1958年後,改以美元為正式貨幣,把琉球與日本本土的經濟圈分離開來。當時美軍還禁止採用日本教科書,刻意培養琉球人的民族意識。日本本土與琉球人員不能自由往來。與日本本土來往,琉球人必須持有美國護照等等。隨著美國對日政策的調整,美國原先以扶持琉球獨立為前提的託管計劃也逐漸變成認可日本對琉球群島有「剩餘主權」。由於美國陷入越戰泥潭,尼克森在1969年1月上台之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戰略收縮。加之美國在沖繩的軍事統治不得人心,在此起彼伏的抗議聲浪下陷入困境,因此美國開始尋求在保障美國軍事利益的前提下減輕美國在沖繩的負擔,開始考慮調整對琉球的政策,而政策的調整又更多顧及日本在琉球問題上的立場。

1948年美軍發行B的型軍票,是當時琉球群島上唯一的合法貨幣

抵制「沖繩處分」

琉球民眾抗爭了二十多年,全面恢復琉球主權的訴求卻被美日雙方又一次私相授受所取代,這激起沖繩民眾的強烈反抗。11月17日,沖繩各界召開縣民總動員大會,抗議「佐藤—尼克森聲明」,要求馬上無條件全面恢復琉球主權。11月26日,沖繩各界再次召開縣民總動員大會,抗議美日聯合聲明將琉球私相授受給日本。

1970年12月20日,在美軍統治下的沖繩縣胡差市(現沖繩市)發生的一場民眾自髮針對美軍的暴動中,一輛美國人的汽車被當地人燒毀

1971年4月15日,沖繩縣勞工協會舉行罷工,要求取消美日達成的《沖繩返還協定》。5月18日,沖繩各界發表五一九總罷工宣言,沖繩北、中、南各地連夜舉行「總罷工宣言」集會。6月17日,《沖繩返還協定》美日雙方正式簽字。次日,那霸、名護、八重山、宮古等沖繩主要城市召開抗議大會,反對「無視縣民意志的歸還協定簽字」,沖繩行政長官屋良朝苗取消出席簽字儀式。

1971年10月,日本政府召開通過「沖繩復歸」相關重要法律的「沖繩國會」上,當佐藤榮作發表施政演說時,有3名沖繩青年聯盟成員在旁聽席上點燃爆竹並散發傳單,宣布「日本人沒有決定沖繩命運的權力」。11月11日與17日,美日雙方國會分彆強硬批准《沖繩返還協定》後,沖繩各界發表聲明,抗議美日暴行。11月19日,沖繩聯盟、恢復沖繩主權協會等1個團體、16位文化名人共同號召「彈劾強行表決暴舉、反對沖繩返還協定、打倒佐藤內閣、要求日本中央解散國會」,並在代代木公園舉行抗議集會。12月22日,沖繩各界再次召開縣民總動員大會,組成由那霸市長平良良松等8人的縣民代表團趕赴東京抗議忽視縣民意志的《沖繩返還協定》。

1971年6月17日,《沖繩返還協定》美日雙方正式簽字日,一名農民在嘉手納空軍基地旁的田地里犁地,近在咫尺的SR-71「黑鳥」偵察機在基地跑道上滑行

根據《沖繩返還協定》,不但保留美軍基地,而且日本自衛隊也將進入沖繩。1972年3月15日,美日交換《沖繩返還協定》批准文件,沖繩民眾立刻動員起來抗議,並且反對日本自衛隊進駐沖繩,拒絕軍用地簽約。5月15日,美國正式將沖繩的「施政權歸還」日本。當天,沖繩各界在與儀公園、土石降雨公園、宮古、八重山同時舉行五一五縣民總動員大會,堅決抵制「沖繩處分」、撤銷美軍基地、廢除安保條約、拒絕軍用地簽約、反對部署自衛隊,要求全面恢復沖繩主權。

「美軍可重新在基地內部署」

在美國「返還施政權」以前,美軍在琉球群島共有134個軍事基地。陸軍輔助設施主要集中在從那霸到古座市一帶;空軍基地主要集中在以嘉手納機場為中心的嘉手納地區;海軍基地主要集中在那霸港和東海岸懷特灘一帶;海軍陸戰部隊主要集中在東海岸的三個基地,其演習訓練場分布在沖繩北部;美軍通信設施則遍布沖繩各地。按照1971年6月17日美日雙方簽署的《諒解議事錄》及附表A,在繼續向美軍提供使用的88個軍事基地當中,共計有12個軍事訓練場、4個機場、1個港口、3個彈藥庫、6個倉庫、16個通信設施、23個營地與兵站、10個陸海軍輔助設施、7個射擊/轟炸靶場、2個住宅區、3個休養設施、1座棧橋。1972年5月15日,美日聯合委員會設施分委員會雙方代表簽署備忘錄,對日本政府繼續向美軍提供使用的軍事基地的使用目的、使用期限、使用條件作出詳細規定。繼續供美軍使用的軍事基地,占地面積約達72571英畝。這些軍事基地都是「無限期使用」。

「返還施政權」以後,移交日本自衛隊和運輸省管轄的12個基地、4個通信設施占地面積約500英畝。這些軍事基地移交日本政府管轄,標誌日本自衛隊開始部分承擔沖繩的防務責任。在美軍解除軍事使用的34個基地當中,最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是那霸機場和那霸港口部分設施。若從設施類型看,解除軍事利用的機場只有兩個(那霸機場、本部輔助飛機場),解除軍事利用的訓練場、陸軍輔助設施和兵營的數量相對較多,共計23個。此外,還有通信設施6個、採石場1座。美國政府決定不再繼續使用設施和區域也並不是移交給該土地原來的所有者,而是由日本自衛隊或者日本政府其他機構接管。例如,那霸機場移交給日本運輸省,而那霸海空軍輔助設施移交給日本自衛隊。根據美日兩國政府之間達成的諒解,這些移交日本自衛隊管理的軍事基地,由美日雙方「共同使用」「在緊急事態時美軍可重新在這些軍事基地內進行部署」。在《美日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條約》和相關協定適用於沖繩的前提下,這種調整非但沒有損害美軍履行其在遠東防衛義務的功能,反而彌補了美國削減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駐軍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且賦予美日安保體制以新的特徵。

1972年5月15日,在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司令官兼美國駐琉球高級專員詹姆斯·蘭伯特(James Lampert)在沖繩「回歸」日本當天取下旗幟的場景

另外應該注意的是,美日關於駐琉球群島美軍基地問題的談判,絕非局限於美日雙邊關係領域,其中還涉及中國的領土主權問題。美日擅自將釣魚島區域納入「返還」琉球群島「施政權」的地域範圍,並且將釣魚島群島中的黃尾嶼、赤尾嶼作為駐琉球群島美軍的射擊/轟炸靶場以及將釣魚島劃入日本沖繩防空識別圈,嚴重侵害了中國國家主權。面對美日兩國的這些行徑,中國政府多次嚴重聲明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擁有主權。

隨著琉球「返還」日本,琉球人民進入被美日聯合壓制的時代。

從1945年起,位於資本主義陣營的日本,一直被作為琉球民眾對抗美國琉球統治可能的外援,相當一部分民眾對日本寄予非常大的希望。但是,琉球「復歸」後,日本政府外交上以日美關係和安保條約為基軸,在琉球問題上以維護美軍基地為指歸,為此一次次作出違背琉球民眾意願的決定,這讓很多人20多年的企盼轉化為深深的失望與怨恨。

參考資料:

徐勇、湯重南《琉球史論》;

新崎盛暉著,胡冬竹譯《沖繩現代史》;

崔修竹《美日返還琉球群島施政權談判中的諒解事項研究》;

劉慧《美軍沖繩主要軍事基地探析》;

王可可《沖繩美軍基地背後的權力結構探析》;

蘇安超《冷戰後沖繩駐日美軍基地問題博弈研究》;

甄思同《冷戰後美國駐日軍事基地的調整及其特殊性分析》等

本文摘編自《國家人文歷史》2023年7月下,原標題為《「推土機和刺刀」下的占領「基地之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前沿》,有刪節,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黃金生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彥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801a460f43b7f0f6bf82528578bed2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