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民的名義》大爆,讓我們看到了主旋律作品原來也可以那麼有「市場」,也讓觀眾感受到了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原來是可以推動「現實」改變的。
這部劇不僅劇情懸念迭起,讓觀眾欲罷不能,捧紅了一眾「老戲骨」;劇里影射的現實,也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真實地推動了相關部門的改進。
那個時候就有消息傳出《人民的名義》將拍姊妹篇,但是導演李路卻一直不鬆口,沒給確切的消息。
後來上線的《陽光下的法庭》因為風格跟《人民的名義》高度相似而被觀眾稱為「人民的錘子」;今年的《因法之名》過審艱難低調開播,也讓觀眾聯想到了《人民的名義》。
雖然編劇周梅森原本也已經和耀客傳媒合作創作了《人民的財產》,正式喊出《人民的名義2》的名號,但是,卻無奈撤檔,播出無望。
而剛剛殺青的這部《人民的正義》,雖然更換了編劇,但必須要說這回穩了,它就是官方蓋章的《人民的名義》真正「姊妹篇」。
因為基本是《人民的名義》原班製作團隊:
如此有保障的製作班底+升級版的演員團隊,這部作品如果能順利播出,相信一定能製造出不小的動靜。
至於能不能複製《人民的名義》的成功,還是得辯證地看。
《人民的名義》能大火可以說是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當然是審查的放行。其實這類作品可以說是遍地雷區,一些同類型作品往往在規避雷區的同時降低了作品的深度,但是《人民的名義》卻幸運地以最原本的狀態被放行了。當然播完後約談不斷,不允許重播那都是後話了。
其次播放平台湖南衛視的功勞絕對不小,湖南台的觀眾群體相對年輕,這一圈層是網絡活躍分子,作品能爆,主要還是前期口碑發酵迅速,湖南台的觀眾功不可沒。
然後是作品前兩集太抓人!其實主旋律作品在年輕群體中並不吃香,湖南台也很少在黃金時段播放如此「正」的作品,這一次的嘗試,作品前兩集的劇情和節奏把握好,才是吸引觀眾留存的關鍵。
當然,總的來說這部作品情節設置精彩又發人深省,戲骨雲集表演突出,品質過硬才是成功的關鍵。
剛殺青的《人民的正義》相信在有了前者的經驗,在審查方面應該不用太擔心。
原班製作團隊和升級版的戲骨陣容也是品質保障。
但復刻《人民的名義》的成功再度成為現象級還是有難度的,因為它已經是一個「跟隨者」的狀態,在借前者的光,新鮮感上面會大打折扣。並且高期待必然帶來高要求,達不到觀眾的超高預期,一般會得出比本身應得更低的分數。
並且其實《人民的名義》的靈魂人物,應該算編劇周梅森,周梅森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對當前社會中一些非常敏感的社會焦點問題進行藝術呈現,在揭露這些不正常社會現象同時,對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層次的探討。這種「現實」和「深刻」,是能強烈引起觀眾共鳴和思考的。
這次《人民的正義》編劇換成了余飛,雖然余飛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編劇,但是他的風格卻沒有周梅森明顯、專注,很可能在揭露現實上力度不夠。
從《人民的正義》劇評概要來看,本身也似乎有要往愛情戲拐的趨勢。
不過,即便如此,這部劇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畢竟大製作強班底戲骨雲集,總不會差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