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特區報(記者 綦偉 徐強 實習記者 陸嘉妮)(圖片 |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7月18日,深圳召開「加快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十大專項行動工作會議暨土地整備攻堅現場會。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全市上下要結合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論述,以自我革命精神攻堅克難,推動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實現新突破。市長陳如桂向各單位頒發了責任書。
王偉中出席會議並講話。
陳如桂向各單位頒發了責任書。
王偉中、陳如桂率各區各部門負責同志來到光明區科學城項目指揮部,實地調研土地整備工作經驗做法。項目指揮部建在一個條件簡陋的鐵皮房,高峰期近500人集中辦公,日夜奮鬥,常常是凌晨仍燈光通明,再現了經濟特區建立之初激情燃燒、幹勁十足的景象。王偉中與工作人員深入交流,對大家用耐心信心決心真心、依法依規公開公平公正推動工作給予讚揚。與會人員實地感受了熱火朝天工作場面,紛紛表示要像光明區一樣拿出更硬作風、更足幹勁、更實舉措,全力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王偉中強調,
要堅定不移走國土空間集約高效利用之路,不斷推動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牢牢守住城市開發建設剛性約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民生髮展需求,打造高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要依法依規強力推進查違拆違、較大面積產業空間整備、已批未建土地清理處置等重點難點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要堅持因勢利導調動各方積極性,充分保障業主合法權益,激發企業參與的市場活力,引導督促各區各部門狠抓工作落實,加快形成合力攻堅局面。要堅持以「繡花」功夫,突出精細化管理,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加大城中村綜合整治,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能力水平。
王偉中要求,
要拿出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發揚鑽研精神,增強憂患意識,堅定信心決心,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強化擔當作為,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為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提供有力空間保障。
市領導鄭軻、楊洪、高自民、賀海濤、陳倩雯出席會議。
深圳加快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隨後召開的工作會議上,光明區、龍崗區、坪山區先後作典型發言,交流各自經驗做法,達到互學互鑒、相得益彰的效果。王偉中指出,加快國土空間提質增效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打基礎利長遠的重點工作,目前已到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要清醒認識和準確把握當前面臨的形勢,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看清大勢,保持戰略定力,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堅決打好打贏這場攻堅戰。
光明區:重燃改革開放初期火熱激情
光明區委書記王宏彬表示,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地整備項目,是我市近年來體量最大的土地整備項目,自3月1日正式啟動簽約,廣大黨員幹部「5+2」「白加黑」日夜奮戰,僅用22天就完成了全部527戶的簽約任務,28天就完成了騰空交房任務,創造了土地整備的「科學城速度」。
項目指揮部建在一個條件簡陋的鐵皮房,高峰期近500人集中辦公,常常是凌晨仍燈光通明。「條件簡陋,但激情燃燒。」王宏彬說,光明區堅持把土地整備攻堅戰場作為磨練幹部、淬鍊作風的「練兵場」,作為考察檢驗幹部的「考場」。在項目指揮部工作的廣大黨員幹部發自內心想幹事、主動幹事。有的幹部因簽約率落後而睡不著覺,覺得愧對組織;有的幹部在妻子臨產前夜還堅守在指揮部;有的幹部奔走千里,遠赴香港、茂名上門做思想工作;有的幹部守候到凌晨5點與業主簽約……
說到底,土地整備是一項群眾工作。工作中,光明區堅持守住土地整備政策法規底線,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政策,標準、口徑」三統一,為群眾積極爭取應得利益,堅持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嚴格規範各項工作環節,將土地整備每份補償協議完全公開,工作情況及時向社會及媒體公示,審計全程介入、全面覆蓋,實現了同一標尺下的完全公開透明、公開公正,讓早簽約、不觀望成為風尚。正因為把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做到了極致,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地整備項目實現了零投訴、零訴訟、零上訪。
「當前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地整備工作已告一段落,大科學裝置核心區5平方公里和光明城站周邊區域2平方公里土地整備工作即將啟動。全區上下幹勁十足,信心十足。」王宏彬說。
龍崗區:繼續趟「深水區」啃「硬骨頭」
龍崗區委書記張勇表示,龍崗區率先開展規劃國土改革實踐,在片區統籌,歷史違建處置等方面積極進行探索。
強化「片區統籌」,以新機制推動工作實現新突破是龍崗區的亮點。張勇說,這是龍崗區為破解城市規劃缺乏統籌,布局不夠合理、土地空間不足等問題,通過深度對接城市總規,率先啟動分區規劃,大膽探索的全新模式。通過優化騰挪,不僅盤活聚集了大量的產業用地,還一攬子解決了片區內教育、醫療等公共配套不足以及道路拆遷難、「鄰避」效應突出等各類難題。龍崗區在土地空間供給側改革方面下功夫,目前已梳理出了平湖金融基地及周邊產業整備片區等7個較大面積產業空間整備項目,總面積達18.79平方公里,通過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不斷為未來發展提供空間支撐。
龍崗河新生村河段的「新河龍舫」,曾是一個24年拆不掉的違建「硬骨頭」。去年以來,龍崗區著力攻堅,抽調211名處、科級幹部全流程參與土地整備工作,推動違建拆除呈現出「滾石下山」的態勢。2018年,龍崗區提前半年完成中央環保督察一級水源保護區147處違建拆除處置任務,拆除了「新河龍舫」爛尾項目和懸而未決10年之久的坂田街道「最牛農民房」,打通了10餘年「豪華斷頭路」紅棉路、沙荷路等,全年拆除違建518.95萬平方米,查違共同責任績效考核連續3年獲得滿分。
「我們還率先完成四種類型歷史遺留違建處理確認,核發全市產業類和公共配套類歷史違建『第一本房產證』。」張勇說,下一步,龍崗將繼續趟「深水區」,啃「硬骨頭」,騰出大空間,謀求大發展。
坪山區:以硬幹部硬作風硬措施全力推進十大專項行動
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表示,今年以來,坪山區舉全區之力開展重點項目土地整備工作,並取得突破性成效。4個月內完成全年任務量的72%,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完成地鐵14、16號線征拆任務,累計釋放較大面積產業空間1.8平方公里。
「我們把整備征拆工作作為事關坪山長遠發展的重中之重,將區、街、社區三級人員力量全部投放到一線,構建了『大兵團作戰』體系。」陶永欣說,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提高決策效率,實行責任包干,集中攻堅行動開展以來,日均拆除12棟、5085平方米。
坪山區堅持機制創新、流程再造,探索走出土地整備新路徑。通過深化運用「先整備後統籌」工作機制,將政府用地整備和社區利益統籌有機結合,有效縮短利益統籌項目周期,實現「政府用地早供地,集體利益有統籌,業主權益有保障」的多方共贏;通過探索實施「土地整備獎勵遞減」機制,在不突破現有政策的前提下,按簽約時間先後,以遞減原則給予權利人不同等級獎勵,極大提高簽約效率;通過建立「並聯實施」機制,打破測繪、評估、確權等串聯運行的常規流程,實現部分程序「串聯轉並聯」,最大限度壓縮工作時間。「實施並聯機制後,權屬核查由原來2周壓縮至3天內完成,簽約全流程由原來2-3個月壓縮至20天以內。」陶永欣說。
陶永欣表示,接下來,坪山區將把較大面積產業用地整備及重點項目拆遷工作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起來,以硬幹部硬作風硬措施全力推進十大專項行動,不折不扣完成好5平方公里的較大面積連片產業空間整備硬任務。
十大專項行動交出亮眼成績單 深圳3年共盤活土地約40平方公里
從會上獲悉,我市去年十大專項行動成績亮眼:全年共完成土地整備13平方公里,城市更新供應土地257公頃,綜合整治舊工業區140萬平方米,清退建設用地856公頃,處置閒置土地130公頃。
十大專項行動開展三年來,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悉,十大專項行動開展3年來,我市共盤活土地約40平方公里,為實體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配套提供了寶貴空間,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
打造國土空間提質增效的「工具箱」
十大專項行動始於2016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對土地開發手段進行了一次全面系統的梳理整合,在拆除消化違建、保障發展空間、優化營商環境、扶持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經過前3年的努力,拆除消化各類違法建築5900萬平方米,盤活土地約40平方公里。
深圳加快推進工業區升級改造,立體化拓展產業空間。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大專項行動開展3年來,全方位保障了產業空間,為築牢實體經濟根基、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比如,在土地整備方面,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通過創新「規模整備、一體規劃、連片開發」實施模式,整合更多集中連片的產業空間,吸引更多百億級、千億級項目落地,光明科學城就是十大專項行動在光明區結出的一大「碩果」。
據了解,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地整備項目是我市近年來體量最大的土地整備項目,整備面積182萬平方米。去年7月25日成立了光明科學城啟動區土地整備指揮部,今年2月完成權屬核查、測繪清點等各項基礎工作;今年3月1日正式啟動簽約,僅用22天就完成了全部527戶簽約,28天完成騰空交房任務,創造了土地整備的「科學城速度」。目前,光明科學城正按照規劃,朝著創建世界一流科學城的目標邁進。
該負責人表示,十大專項行動經過3年的實踐探索,打出了解決空間提質增效問題的一套「組合拳」,形成了包括土地整備、城市更新、綜合整治、違建處置、閒置用地處置等在內的「工具箱」,為國土空間提質增效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最大限度用好每一寸土地
經過3年努力,雖然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質量發展對城市功能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大專項行動進入攻堅突破期。接下來怎樣進一步挖掘國土空間潛力?該負責人介紹,將嚴格落實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各項部署,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歷史機遇,立足打造高品質國土空間,牢固樹立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的理念,緊緊圍繞盤活低效用地主戰場,堅決打好規模空間整備、歷史違建處置、工業區升級改造等攻堅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
首先要儘快摸清家底,加快夯實國土空間管理基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國務院部署的一項戰略性工作,要在搞好調查基礎上加快形成空間本底「一張圖」、「一套表」、「一平台」,為自然資源全鏈條管理提供堅實的底盤支撐。其次,要將十大專項行動打造成為動態式、常態化、全口徑空間拓展平台,對全市所有低效用地,綜合運用更新、整備、棚改、查違、閒置土地處置等多種手段,分類施策、逐個擊破,系統高效推進低效用地盤活利用,最大限度用好每一寸土地。同時,持續深入開展查違3年攻堅行動,加大歷史違建處置政策執行力度,創新控停規模違建處置,確保全年拆除消化違建不少於2650萬平方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vkJKmwBmyVoG_1Z6b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