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言,寢不語。那麼,吃飯怎麼吃才算是最好的姿態呢?
1.吃飯時挺直腰
人們吃飯時很容易含胸駝背,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2.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
就餐時談論複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慾和消化,可以談論一些簡單愉快的話題。
3.飯後半小時再喝茶
飯後不宜立即飲茶,否則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給胃增加負擔。飯後半小時再喝茶,能起到促進消化吸收,起到殺菌消毒和護齒的作用。
4.飯後別馬上用腦
飯後,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因此,一定要在飯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工作狀態。聽聽音樂、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5.多嚼硬的食物
根據年齡不同,可適當補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黃瓜等。這是因為較硬的食物要費勁去嚼,當咀嚼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活化了大腦皮層,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6.選擇愉快的就餐環境
如果在不愉快的環境中就餐,必然會直接影響脾胃功能,使脾胃運化失調,肝氣不舒,日久就會導致氣滯血淤,給癌症的發生創造條件。獲得健康,最好選擇一個安靜愉快的就餐環境。
7.不要在餐間多吃零食
一日三餐是我們攝入營養的主渠道,這符合人體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若餐間多吃零食就會影響正餐時攝入食物的數量。
8.細嚼慢咽
細嚼慢咽有助於消化,專家建議,每吃一口飯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細細地咀嚼30次以上。
9.早飯吃熱的
清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於收縮狀態,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麵包等干主食。
10.兩餐間隔4-6小時
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慾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6小時比較合適。
來源:生活小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