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們在為誰打工?揭秘李佳琦、羅永浩和小楊哥背後的老闆們

2023-07-17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網紅們在為誰打工?揭秘李佳琦、羅永浩和小楊哥背後的老闆們

第3938期文化產業評論

在MCN界,從李佳琦、羅永浩,再到小楊哥,舞台上他們都是成功的主播、頂流KOL。然而他們背後的老闆卻一直以隱身聞名。在財富被嚴格審視的今天,這種低調為老闆們換來了安全感。但近期,伴隨著胡潤富豪榜的發布、交個朋友的成功上市,這些幕後老闆又以一種近似於「被迫」的方式,被集中趕上了前台,接受大眾的檢閱。

作者 | 林秋藝

編審 | 時光

編輯 | 半島

來源 | 真故研究室 (ID:zhengulab)

有一個超級打工人在前台打天下,你在後台神隱當老闆數鈔票,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MCN界,從李佳琦、羅永浩,再到小楊哥,舞台上他們都是成功的主播、頂流KOL。然而他們背後的老闆卻一直以隱身聞名。在財富被嚴格審視的今天,這種低調為老闆們換來了安全感。但近期,伴隨著胡潤富豪榜的發布、交個朋友的成功上市,這些幕後老闆又以一種近似於「被迫」的方式,被集中趕上了前台,接受大眾的檢閱。

因財富被迫走向前台的老闆們

老闆是誰?老闆有多少錢?是許多企業的核心秘密。

2000年,任正非被排上了胡潤百富榜第三位的寶座,然而隔天華為總部就向胡潤發去了律師函,要求刪除任正非的財富預測。2004年,第一次被評為中國首富的黃光裕,將該榜稱之為「通緝令」,稱「誰上誰倒霉」,結果4年後一語成懴。

財富暴露老闆的遊戲,如今傳遞到了直播帶貨行業。人們熟知的李佳琦,其背後的老闆名叫戚振波。

2022年,坐擁170億元財富的戚振波,第一次入列胡潤百富榜。與上述這些百富榜大佬相比,戚振波的財富咖位不大。然而,他被媒體戴的帽子卻不小。

戚振波被稱為是「MCN首富」,是 MCN 行業唯一一個入選富豪榜的企業家。

可能還沒來得及和胡潤「打電話」,到了2023年,戚振波又以159.8 億元財富值,第二次被拉進《2023年新財富500富人榜》。如果直播行業沒地震,看來他要成為這個榜單的常客。

圖 | 戚振波

他本人實際怎麼想不得而知。但顯然輿論為起底他興奮了好幾天。只能說,當初有多神隱,來自大眾好奇、獵奇的反彈后座力就有多強烈。

其實,戚振波躋身胡潤富豪榜,想想就應該在情理之中。據媒體報道,美ONE 2022年GMV達到了650億元,排名直播機構第一位。超過排名第二、年GMV達600億元的辛選集團。但後者可是要本人出鏡聲嘶力竭掙吆喝的,比較起來,還是戚振波躲在幕後吹空調,來錢比較舒服。

第二個被趕上台的是羅永浩背後的老闆李鈞。7月11日,由羅永浩擔任主播的「交個朋友」(MCN公司),借殼世紀睿科,歷時2年在香港成功實現了曲線上市。總市值超24億港元。

和戚振波一樣,李鈞也很低調,在網絡上,你甚至找不到一張他的真身像。然而,這並不掩蓋他的光芒。

在交個朋友上市過程中,這個今年才33歲、浙江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的男人,一人分飾兩角,展現出了極高的財技。

他左手任交個朋友這家MCN母公司(星空野望)的實控股東。通過借力羅永浩的個人大IP魅力,讓2020年才起步的交個朋友在MCN界成功躍出,趕上了2020年直播帶貨的風口;

右手則努力尋求上市,要將交個朋友資本化。

他於2021年8月,通過一場1.07億港元的收購,成了世紀睿科的實控人。這是一家長期被稱為1元仙股的公司,但這絲毫不妨礙有一項能令李鈞眼睛發光的東西,那就是最值錢的殼資源。

今年6月19日起,李鈞正式成為世紀睿科的董事會主席。通過早前讓世紀睿科全資收購交個朋友業務,掌握全部帳號,世紀睿科這樣一家本來和直播不怎麼搭邊的公司,成了一家直播收入占7成以上的新公司。

這為之後的上市夯實了基礎,成就了李鈞的財富帝國。

某種程度上,身兼霸總、網紅、主播等多職業於一身的羅永浩,是被李鈞高級地「運用」了。就在前不久的7月9日,羅永浩迎來了51歲生日。李鈞比他足足年輕了18歲。

當然羅永浩自身也不虧,借當主播還了不少債,還積累了一點本錢,選擇在AR領域重新再創業。

然後就是瘋狂小楊哥背後的老闆杜剛。時間進入2023年,杜剛這個路人名字,開始頻繁與小楊哥深度綁定在一起。

這一切源於小楊哥勢不可擋的紅火生意。

去年11月1日,「瘋狂小楊哥」抖音帳號粉絲數量破億,成為全網第一個粉絲破億的素人網紅。隨後他又花1億元買樓再次衝上熱搜,如今被傳身價早已超過50億元。

在小楊哥的財富帝國中,杜剛和小楊哥這個留守兒童出身的男人,在生意上進行了深度綁定。據說2021年,小楊哥的帶貨生意從清冷轉向火爆,正是杜剛在背後指導所致。

圖 | 杜剛

目前,僅小楊哥直播每月靠授權切片生意,就凈賺1600萬元以上。其中600萬元分給了下游直播切片合作達人,1000萬元留給了機構。

想不被人關注,似乎都到了不行的地步。然而杜剛卻一直較為抗拒。他對好不容易來合肥找他對話的《億邦動力》稱:「如果你還在北京,只是發條信息,我可以告訴你還是不會有這次交流。第一我們不在一塊,第二我不知道我們會談什麼,第三我覺得這個事情對我們的業務經營似乎也沒有影響,反而只要你講話,一定會有輿論產生,所以我們很多時候選擇閉嘴。」

MCN的老闆們為何一直靠後站

直播行業是一個鎂光燈打得很亮的行業。相比較於三大主播在前台的高調與活躍,這三位MCN界的大老闆顯然活在另一個世界,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這是為何?畢竟同樣是鎂光燈行業,同樣在幕後孵化明星與網紅的編劇界的於正、馬伯庸等,從來不把自己藏著掖著,而是盡力榨乾自己的價值。但MCN界的老闆們卻玩起了躲貓貓。

以李鈞為例,網絡上幾乎搜不到他的照片。他又不是沒在人多的行業工作過(曾在第一財經研究院當研究員),保密工作做到了家,也基本上找不到其公開場合的照片與講話。這一點,杜剛也與李鈞類似,但好歹杜剛還有幾張憨厚的照片、以及鳳毛麟角的受訪記錄流傳於世。

或許也正因為這種低調,當大眾知道他們已經積累了如此驚人的財富時,又會猛然間形成強烈的震撼與反差。

就好像網友當初得知日日見面的口紅一哥李佳琦,竟然已經攢到了1.3億的房款,許多網友紛紛自嘲自己為「磚下之魂」,雖然事後這被李佳琦助理稱為假消息。

三位大老闆藏於幕後,或可從必要性、利益安排、風險隔離、財產安全性三個方面來理解。

一是確實沒必要。畢竟不是身處娛樂圈,需要通過持續曝光來維繫熱度。做實業,講究的是要把生意做好,合法地把錢賺到,這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比如羅永浩剛開始做主播時,李鈞就先是當起了HR,為他招募專業的電商團隊。然後自己也成立了杭州盡微這一供應鏈企業,專門為羅永浩打好基礎,解決後顧之憂。

二是一種利益安排。與其與主播感情親昵,不如通過制度設計來達到彼此目標。

不管是李佳琦、羅永浩,還是小楊哥,身為主播,做的就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不但一舉一動受到社會大眾監督,就算沒事,每天天降的各種口水、意見也能淹沒直播間。

一個把員工當作家人的老闆不是好老闆。只要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併兼顧多方協調的才是稱職的老闆。

幕後老闆與前台保持距離,不但可以通過留出緩衝空間來達到止損目標,防止引火上身,而且還能為自己留下靈活轉圜空間。這一點上,不管是李鈞還是戚振波,都進行了很好的制度設計。

比如李鈞,從一開始就知道他要打造的不是「羅永浩一人工作室」,而是一家矩陣化、規模化的MCN公司,所以羅永浩在交個朋友中的進入與退出時間點,都被做了細緻的考量。如果將交個朋友的全部命運押在羅永浩一人身上,李鈞也知道,其主播個人的動盪性也難以推動交個朋友最後成功上市。

戚振波也如此。李佳琦火了之後,戚振波在公司架構設立下,並沒有在美ONE之下給予李佳琦股份,而是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模式,形成生意上的綁定,將兩人做成了一個可長期共贏的利益共同體。

圖 | 李佳琦

天眼查顯示,李佳琦與戚振波共建有3家公司,彼此有業務交易。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保證大家有錢一起賺,也能在風險來臨時,做到表象切割,不殃及所有。

從結果論來看,在過去三位主播遭遇的一些輿情危機時,三位身在幕後的大老闆,多分毫不傷。

三是進行風險隔離。同時兼任台前主播和背後老闆雙重身份的薇婭,因偷逃稅全網被封后,作為公司實控人的薇婭丈夫董海鋒也出面發文致歉。

失去頂流主播給謙尋帶來巨大損失,曾經的助播團隊「蜜蜂驚喜社」上線,承接了一部分薇婭的核心粉絲,但粉絲數量始終無法回到過去。

這之後謙尋開始自創品牌,並通過收購一些小眾品牌的股份來擴大自己的供應鏈基礎服務。還嘗試了數字化平台打造、虛擬偶像帶貨等業務探索。然而,這些努力並沒有帶來明顯的效果。

薇婭作為謙尋的老闆,同時也是公司的主要形象資產,一旦出現風險,無法完成個人形象和公司的隔離,帶來的損失就需共同承受。

四也是一種守財需要。

時下社會對白手起家的老闆的評價,較前些年有下降趨勢。社會風氣的變化,也讓老闆們更加趨于謹慎。

以戚振波為例,其在網絡上流傳比較廣的照片,還是其2021年參加中國品牌論壇時的視頻連線截圖。

在截圖中,戚振波一身藍色中山裝,其背景是一面頗有古風色的書櫃,上置若干古董瓷器和若干大部頭書籍,頗有70後的年代風。

從媒體報道的其演講內容來看,其講話頗為緊扣熱點熱詞,彰顯主流化立場。

比如,「打破國貨低價心智」、「推動中高端供應鏈國產化」、 「積極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等語句,都讓人乍聽之下,需要把自己從輕鬆活潑的化妝品民生印象中擰一把,跳脫出來理解。

主播在前、老闆靠後,或許這種模式就是MCN行業的一種分工,一種標準安排,也是時下社會的一面鏡子。

本文來源真故研究室(公眾號ID:zhengulab)——真問題,更商業。

加入私密社區

主題閱讀

網紅大遷徙:主播帶貨湧向東南亞

電視台在淘寶直播帶貨,這會是行業下一個風口嗎?

直播帶貨營銷心理學揭秘:為什麼你會忍不住買買買?

推薦收聽

飛盤被拋棄,匹克球火了?

導遊這麼多,為何單單「傻小子」小祁火了?

憑藉東方奇幻出圈,《玉骨遙》有點東西

旅遊收入超12億,貴州「村超」憑什麼?

交換式旅遊:旅行住到陌生人家裡去,現在年輕人旅遊玩這麼大?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維近4000期(持續10年有餘,跨越近4000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8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ffb21b73c5570672dd4e25b31ee1c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