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富二代到大資本,電競市場裡的N個「Uzi」

2023-06-21     鋅財經

原標題:從富二代到大資本,電競市場裡的N個「Uzi」

作者|路世明

編輯|大 風

近日,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006號選手簡自豪(ID:Uzi)二度復出,以自由人身份加盟EDG,且在首場比賽中幫助戰隊以2比1取勝,結束了隊伍的三連敗。

作為LPL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中國電競的一個標誌性人物,從Uzi打職業以來,就有無數的支持者。經過多年的發展,Uzi身上所蘊含的流量、話題、熱度,對於俱樂部、LPL、乃至整個電競市場,都意味著龐大的商業價值。

雖然近兩年來LPL聯賽的熱關注度出現了下滑,同時2022年中國電競產業收入也出現了五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但從Uzi首次復出BLG,以及本次復出EDG的「炸裂」熱度來看,整個電競產業的「價值」仍然是值得市場關注的。

來源:EDG俱樂部

作為電競產業絕對的頂流明星,Uzi的二度復出引發了玩家們的狂歡,也為整個產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回顧國內電競產業的發展,從富二代競逐時期的野蠻生長,到大資本入主之後的不斷完善。選手交易、品牌贊助、電商帶貨,中國電競產業正不斷從「純粹」走向「正規」,但也在從「狂熱」走向「平靜」。

Uzi復出,引發久違狂歡

相信《英雄聯盟》玩家們有一個很明顯的感受,今年LPL春季賽的熱度和之前比起來差了太多。以前電競圈的事情動不動就上熱搜,而現在電競圈的事情已經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了。

國外數據統計網站EsportsCharts統計了2023年LPL春季賽常規賽的總觀看時長,以及場均觀看人數和最高觀看人數三項數據。結果也發現相比2022年夏季賽常規賽,2023年春季賽常規賽的收視情況整體下降了30%-40%。

作為公認的世界頂級賽區,LPL也是中國電競產業的核心賽事。其關注度、熱度的不斷下滑,也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電競產業的信心。

如何才能讓市場掀起一場波瀾?Uzi的首次復出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2021年12月中旬,在BLG戰隊的新賽季選手見面會上,Uzi首次宣布「重回賽場」。消息公布後,各大社交平台「Uzi」 的相關話題都牢牢占據熱搜榜首的位置。

相關話題隨著熱度的不斷提升,也讓BLG戰隊獲得了巨大的流量曝光,包括戰隊粉絲數、微博超話人數以及討論度,都有明顯的增長。也正是憑藉Uzi的「復出」,BLG的商業化在2022年取得了不錯進展,包括但不限於贊助商、手辦、周邊、直播廣告植入等,營收多元。

圖:Uzi復出BLG後接受採訪

可惜的是,與BLG戰隊簽約並成功登台比賽後,由於種種原因Uzi並沒有獲得首發名額,最終在一年後遺憾地與BLG戰隊解約,再次退役。

坐擁「LPL頂級Star」和「世界頂級Star」兩大標籤,事實上Uzi完全沒有必要二度復出,做個主播收收禮物,給品牌代代言,日子可以過得很「舒坦」。但是他還是選擇了復出,去追逐「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的夢想,這種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與首次復出的效果一樣「炸裂」,自6月7日Uzi的消息開始發酵,EDG官博的粉絲5小時內增長了4萬餘人,Uzi的熱搜也是直衝第一霸榜一天一夜。關於「Uzi」的熱搜話題24小時閱讀量超55億,討論次數達1922.4萬,熱度極高。

此外,Uzi二度復出後的首場比賽同樣萬眾矚目,虎牙主直播間的觀看人數峰值突破5000萬。無數划過直播間的彈幕,讓玩家們再次感受到了那種久違的「熱鬧」。

Uzi極強的流量效益結合其本身的商業資源,無疑會進一步提升EDG的品牌吸引力,為俱樂部在贊助層面提供更多可能。而對於贊助商們來說,也在希望藉助Uzi影響力打通和年輕群體溝通的渠道。

二代競逐,推動市場起步

選手價值、贊助品牌、簽約代言......當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市場化、商業化,中國電競也失去了「二代」時期的那份「熱血」與「純粹」。

回首國內電競發展史,能夠發現眼下的這個千億產業,最初的「玩家」不過是一群富二代。

2011年,在那個「遊戲」還被稱為「毒藥」的年代,所謂的「電競」根本得不到社會的認同。也正是這一年,DOTA電競戰隊CCM拿下魔獸爭霸3中國區的總冠軍。可風光背後,CCM老闆因為老闆資金鍊斷裂,工資斷髮,情緒低迷,奪冠之夜也成了戰隊解散之時。

但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CCM奪冠當晚,「萬達之子」王思聰宣布600萬美元收購CCM,並改名IG戰隊,且在微博官宣:「強勢進入,整合電競。」

建立IG之後的數年中,王思聰不僅付出了大量的投資,先後成立了ACE聯盟、香蕉遊戲和熊貓TV,還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邀請周杰倫等文娛明星為電競圈獲取熱度,使得電競產業的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王思聰一系列的操作,也引來了一幫富二代相繼湧入這個賽道。

比如EDG俱樂部的創始人朱一航是珠江商貿集團董事長、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孟依之子;又比如OMG戰隊背後金主侯閣亭則是雛鷹農牧集團董事長侯建芳之子;再比如Snake電子競技俱樂部的老闆蔣鑫是中國稀土控股集團執行董事蔣泉龍之子。

二代們讓「打遊戲也可以賺大錢」得到了印證,也讓打遊戲不再是不務正業成為了過去。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家族企業的產業布局,但在此之外也不能忽略二代們對於這份事業的熱愛。

王思聰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曾親自上陣以選手的身份進入LPL打比賽,完成了做「職業選手」的夢想。他也曾在直播時自稱:「我是個宅男,天天在家打遊戲,打遊戲占據了我生命的大部分。」

圖:王思聰上場比賽

有了「富二代們」的玩票,才讓這個產業在短短數年內發生了質的轉變。選手們在收入上,有了大幅地提升;玩家們對於選手、俱樂部、賽事的關注度越來越強......

雖然在當時國內戰隊還沒有得到過世界賽的冠軍,但對於玩家們來說,那無疑是一段值得懷念的歲月。

比賽簡單、愛恨分明,沒有那麼多運營,也沒有那麼多的爭執,更不會出現太多的負面新聞。無論是選手還是玩家們,都會把精力放在訓練和比賽分析上,以及對於未來的展望。

可隨著電競的推廣和發展,在中國電競產業進入「大資本」時代之後,一切似乎又變了。變得更加繁華、熱鬧、瘋狂,但又變得複雜、凌亂、讓人失去熱情。

資本介入,加速產業完善

「二代」時期,國內電競俱樂部的商業化還在初期的階段,大多數俱樂部自身還未實現盈利,且尚未有成型的贏利模式。

以LPL來說,彼時俱樂部收入基本就是靠賽事獎金、直播打賞,收入完全無法覆蓋教練和選手的薪資、設備、搭建青訓營、訓練場地等一系列費用。

2017年是中國電競轉折的一年,國內電競市場開始加速專業化、國際化、商業化和體育化。

這一年,王思聰的普思資本受樂視拖累,資金鍊遭受重創,而同期騰訊看準時機進入電競行業,先是投資虎牙、鬥魚,而後LPL取消升降級制度向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盟看齊,完成了聯盟化改革。

圖:LPL2017春季賽WE VS EDG現場

賽事改革之後,紅杉中國、經緯中國、啟明創投等VC資本也看到了電競行業的巨大商機,瘋狂湧入。

此外,2016年,蘇寧組建SNG戰隊;2017年,嗶哩嗶哩投資成立BLG電子競技俱樂部;2018年,新浪成立微博電子競技俱樂部;2019年,李寧收購Snake俱樂部,將其更名為LNG;2020年,快手收購YTG戰隊……

大資本、大企業的入局,讓電競不再是「富二代」的遊戲。電競市場迎來了加速轉變,一切都變得開始「正規」起來。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從2017年開始,選手的價格越來越昂貴,類似EDG、RNG這樣的傳統豪門,在轉會期和此前相比變得越來越沉寂。

Uzi此次復出後,自身競技狀態仍保持在現役水平線內,這也讓很多粉絲懷疑Uzi當年退役是否真的是因為身體原因。對此,RNG老闆「軟泥哥」表示RNG沒有強制Uzi退役,是zi自己因為身體原因主動退役的。在BLG復出時,上場打比賽不用給RNG錢。

來源:「軟泥哥」微博

不過,RNG老闆的話很快就遭到了「吐槽」。WE老闆密友兼Doinb老闆的謝帆在微博上發文稱:RNG才不會因為一場給30萬這點錢就放Uzi復出,BLG是Uzi再次復出的最大功臣。

Uzi與RNG的合同究竟是怎麼樣的?沒人能說清楚。不過「二代」時期的選手合同並不複雜,選手們有著充分的自由度。但在大資本進入產業之後,選手們的商業價值得到了快速釋放,「賣身契」也不再像此前那樣簡單了。

電競選手的合同風波事件並不少,原因在於大資本進入行業之前,選手們還沒有個人權益、合同條款、商業可能的意識。

並且,由於彼時大多數電競選手文化程度並不高,在俱樂部的「引導」下,便稀里糊塗的簽下了一份「不平等」的合同,給自己的未來埋下了一顆雷。

選手們的合同、轉會費問題,只是大資本進入電競產業後的一種變化。還有賽事贊助商、俱樂部贊助商的增多,比如奔馳、合創、紅牛、Nike等大量品牌的湧入;以及俱樂部們搞起了電商,EDG在抖音至今帶貨超14萬件;也包括選手們簽約直播平台......

來源:EDG官方抖音

大資本的進入,讓這個產業的商業化色彩越來越濃。市場從無序走向了規則,玩家們的熱愛程度也從強烈走向了衰弱。

富二代時期的電競市場雖然讓人懷念,卻註定了無法持續。一個行業的興起伴隨的並不僅僅是知名度的擴大,最重要的是背後資本的輸出和相關產業鏈的完善。

相比商業端的變化,對於廣大的玩家們來說,資本的「好處」也是看得見的。

至今為止,LPL的選手們已經在世界英雄聯盟的賽場上拿下過三次全球總決賽的冠軍,並且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為中國隊拿回了一塊金牌。不得不承認,這些屬於每一個「中國玩家」的榮譽,離不開資本的助推。

當然,把大量的資金投放到一個「熱情」衰退的行業,人們也要警惕國內電競產業可能存在的資本泡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fe86073635c01918e335e0f41efbc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