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李保銘
編輯|吳亞
家居行業迎來新的進入者,總市值超300億元的A股定製家居龍頭企業顧家家居(SH:603816)或「易主」,「接盤者」將是美的集團(SZ:000333)創始人何享健的獨子何劍鋒。
11月6日晚間,顧家家居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控股股東顧家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顧家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TBHomeLimited與盈峰集團有限公司和/或其控制的主體(均非上市主體)正在籌劃有關公司的股權轉讓事宜,可能涉及公司的控制權變更。
此前在6日早間,顧家家居已申請緊急停牌;鑒於上述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公司7日上午開市起繼續停牌。
據公告信息,盈峰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為何劍鋒。目前,何劍鋒已控制兩家上市公司,分別為盈峰環境(SZ:000967)和百納千成(SZ:300291)。此外,他本人在美的集團擔任董事職務。
成立於1982年的顧家家居,於2016年在A股上市。至最近一個完整財年即2022年總營收規模已達180.1億元,歸母凈利潤18.12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總營收141.4億元、歸母凈利潤15.0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72%、6.98%。
就本次控制權轉讓來看,作為大股東的顧家集團及一致行動人存在資金壓力,截止今年三季度末所持近20%股權已質押;受房地產下行帶來的產業鏈影響,疊加家居行業自身的產業調整,顧家家居股價在2021年漲至66.42元的歷史高點,此後不斷下行,截止停牌前收報36.78元、跌幅達45%。
若本次控制權轉讓事項最終完成,得到何劍鋒投資的顧家家居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會,其所在的家居業務是否會與美的集團的家電業務合作發展,這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大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近20%股權質押
如公告披露,該事項或涉及顧家家居控制權的變更。
根據顧家家居2023年三季報在前十大股東部分披露的信息,顧江生持有顧家集團66%的股權,顧玉華、王火仙分別持有TB Home 60%、40%的股權;顧玉華與王火仙系夫妻關係,顧江生系顧玉華、王火仙之子,故顧家集團與TB Home構成一致行動人。
截止2023年三季度末,顧家集團對顧家家居的持股數量約為2.09億股、持股比例為25.47%,其中6311.41萬股處在質押狀態;同期,TB Home Limited持股數量約為1.15億股、持股比例13.97%,其中9447.68萬股處在質押狀態。
據此計算,顧家集團和TB Home Limited合計持有的顧家家居質押股票約為1.58億股,這些質押股票約占顧家家居總股權的約19.72%。
成立於1982年的顧家家居,專注於客餐廳、臥室及全屋定製家居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銷售,於2016年在A股上市。截止2022年末,公司業務覆蓋全球120餘個國家和地區,運營6000多家品牌專賣店。
顧家家居由顧江生創辦,他年輕時曾擔任浙江樹人大學體育老師。2000年從父親手中接過家族產業,2016年帶領顧家家居完成上市;隨後兩年間,顧家家居大刀闊斧進行了多起商業併購飛速成長,在家具業界被稱為「顧家現象」。
公開資料顯示,僅在2018年顧家家居在收併購方面的投資額就接近40億元。包括4156.5萬歐元收購德國品牌Rolf Benz99.92%股權,6500萬歐元收購上海圖茲公司51%的股權,2.52億元收購其他股東持有的顧家寢具合計25%的股權,合計4.24億元持有璽堡家居51%股權,收購班爾奇家居、卡文家居等投資事項。
顧家家居在2020年12月曾陷入負面輿情,主要因作為董事長的顧長江因涉嫌內幕交易股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這背後牽涉的正是顧家家居在2018年至2019年收購喜臨門的交易事項。
那是在2018年10月,顧家家居與喜臨門控股股東紹興華易投資簽署《股權轉讓意向書》,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以單價不低於每股15.20元,總價不低於13.80億元的價格收購華易投資持有的喜臨門合計不低於23%的股權。但在2019年4月,喜臨門卻公告,由於交易雙方未能達成共識並簽署正式的轉讓協議,顧家家居終止收購喜臨門。
雖然在2021年9月,證監會表示顧江生的涉嫌內幕交易事實不成立並決定結案;但因存在法人利用他人帳戶買賣證券的行為,證監會對顧家集團處以了二十萬元罰款。
而以顧家集團為首的大股東除了存在股權質押情況之外,此前也曾減持過顧家家居股份。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6月23日,顧家家居公告,顧家集團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1.97%股份,減持總金額為8.01億元。
事實上, 在定製家居板塊,顧家家居也曾是資本市場青睞的對象,一度被用來和歐派家居進行對標,只是發展多年,其在規模上仍不及歐派家居。從業績來看,2022年歐派家居實現營業收入22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則達到165.65億元,仍大幅領先顧家家居。
在二級市場,受行業環境和房地產見底的雙重壓力影響,顧家家居股價自2021年走出66.42元的歷史高點後不斷下行;截止停牌前報36.78元、最新市值約為302億元,與高點相比累計跌幅達45%。
「接盤者」何劍鋒:旗下已擁有2家上市公司
按照顧家家居公開的說法,引進優質股東,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或將進一步釋放公司生命力,開啟發展的新紀元,持續為公司和股東創造價值。而盈峰集團或成為其新控股股東。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盈峰集團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第一大股東均為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獨子何劍鋒,其最終受益股份為93%。
據盈峰集團官網顯示,其創建於1994年,總部位於廣東深圳及順德。旗下產業布局環境、文化、投資、科技、消費五大領域,擁有盈峰環境、百納千成等上市公司以及盈峰中聯、上專股份、PMORE、華藝國際、摩米童裝等品牌。
具體來看,盈峰集團收購盈峰環境、百納千成的時間節點為2006年和2018年。2006年,盈峰集團收購上風高科,由此進軍環保產業。
之後的上風高科更名為盈峰環境,其發布的2023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是以「智慧環衛」為核心的城市服務投資及運營商,為客戶提供全新維度的全生命周期物聯網集成應用解決方案和智慧平台運營服務。
2023年三季度,盈峰環境實現總營收28.58億元,同比增長3.91%;歸母凈利潤2.3億元,同比增長15.94%。前三季度,實現總營收89.9億元,同比增長6.79%;歸母凈利潤5.23億元,同比增長15.26%。
在2018年時,盈峰集團又收購北京華錄百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以完善文化產業布局;2022年6月,華錄百納更名為百納千成。
百納千成主營業務為多格式影視作品的投資、製作、發行及衍生業務,IP運營的線上部分(虛擬人、虛擬主播、數字藏品、潮玩數藏等)及線下部分(文旅、衍生消費品等),以及營銷業務及圖書版權營銷業務。
近日來,《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遊戲大火,也讓百納千成在資本市場上獲得關注。這款遊戲人氣角色扮演者鍾晨瑤參演的電影《熱搜》定檔於12月1日全國上映,其背後出品方便是百納千成,其股價在上周5個交易日內累計漲幅近50%。
但從基本面來看,百納千成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歸母凈利雙雙下降。總營收為1.84億元,同比減少13.37%;歸母凈利潤虧損3151.02萬元,同比減少184.06%。
此外,搜狐財經梳理髮現,盈峰集團也曾涉足家電領域,從OEM起步逐步涉足家電製造等領域。隨著風口的不斷變化,何劍鋒也像眾多「廠二代」一樣,不滿足於家電行業,而逐漸在金融等領域不斷摸索。
公開資料顯示,何劍鋒除了投資實業外,還青睞投資金融企業。除了在私募股權領域的盈峰資本及盈峰投資外,盈峰集團還是廣東省民營企業聯合投資平台粵民投發起人之一。
盈峰集團中最重要的金融資產當屬易方達基金,2007年3月,何劍鋒曾以1.65億元從美的處收購了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5%股權,為易方達並列第一大股東;盈峰集團至今在易方達基金的持股比例仍達到22.65%。
而何劍鋒雖然作為美的集團的少東家、董事,但根據美的集團2022年報,其並不持有美的集團股票。現年81歲的何享健及其家族,則在2023年10月公布的胡潤百富榜中以2000億元財富位列第八位。
美的智能家居業務暢想:家電和家居的新融合
事實上,顧家家居的業績仍在增長中。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總營收52.58億元,同比增長10.78%;歸母凈利潤5.78億元,同比增長12.74%。
2023年前三季度,顧家家居實現總營收141.36億元,同比增長2.72%;歸母凈利潤15.01億元,同比增長6.98%。
而何劍鋒、盈峰集團和顧家家居組合在一起,外界猜測背後或系美的集團有布局智能家居業務的考慮。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若何劍鋒此次能成功收購顧家家居,則意味著顧家和美的有了較為密切的資本關係,或將為美的集團業務版圖從家電進一步融合家居提供助力。
他認為,「當前,美的集團正在從原來傳統的家電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非常重視智能家居業務。所謂智能家居,就是各種各樣的家電、家具、家居產品在統一的智能家居平台上運行,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協作共享;所以家居產業是智能家居非常重要的一環。」
隨著美的集團赴港上市的招股書遞交,更多其有關智能家居的業務布局目標也浮出水面。
招股書顯示,本次港股募資,將提升不同品類家電產品的環境感知和分析能力,使電器能夠更智能自動和高效地執行其功能;持續完善專有的智能家居核心控制終端,旨在加深各類家用電器的融合;提升基於AI賦能的用戶交互技術,以優化智能家居業務的用戶體驗等。
不過,資深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賓則認為,此次收購的資本角度考量現在還不可知,「是否會和大家居做協同發展,這些都是未來的事情。」
在他看來,此次收購有一部分人際關係方面的影響,「顧家家居總裁李東來是美的系出來的,是原來何享健的老部下,彼此知根知底,而且和美的在投資合作方面有一定淵源,創業者都是如此,要找資源,肯定找熟悉的階層。」
不過,他也認為,顧家家居若被何劍鋒收購,或將有利於自身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