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晚上,
珠海站迎來了一位
特殊的「客人」,
他叫黎願諒,
來自廣西。
這是他第一次來珠海,
但他和珠海的緣分
早在多年前就已經結下了。
2012年,六年級的黎願諒在外就讀,因為家裡窮,為了省錢,他一天只吃兩頓,每頓就是三四塊錢的素菜。雖然,學校免去了黎願諒的學費,但即便如此,每月三百多的花銷,對於年人均收入只有800元的家庭來說,依舊是個不小的負擔。
右一、右二分別是潘堪立和黎願諒
就在這一年,潘堪立向他伸出了援手,每月資助他一百元生活費,幫助黎願諒繼續學業。一百元看似很少,但當時潘堪立每月的工資也只有一千三百元。
長大了要跟叔叔一樣幫助別人
1987年,潘堪立出生在雷州市英利鎮一個農村家庭,父母要撫養他及一個姐姐和兩個弟弟。「家裡生活常常入不敷出,經常得到親朋好友和愛心人士接濟。」 潘堪立說,自己是在一位愛心人士資助下完成學業的,那時起就想,「自己長大了也要跟這位叔叔一樣,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懂事起,潘堪立就經常幫父母做家務活以減輕家裡的負擔。中學畢業時,他考慮到家裡情況,放棄了報考大學的機會,報讀「學費低,好就業」的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校航空機務方向的MTU摩天宇班。
2007年,潘堪立完成學業以勞務派遣工身份來到南航珠海航空有限公司飛機維修廠。「當時面對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資,很興奮。」 潘堪立說,第一個想法就是,幫補家裡供兩個弟弟完成學業,然後回報社會幫助有需要的人 。
就此,潘堪立尋思著怎樣像「那位叔叔」一樣去幫助別人。
「珠海好人」的助學善舉
2012年年底,潘堪立和兩位好友決定成立一個助學小組。他們選擇了廣西百色,一起到當地實地考察,了解貧困學生的狀況,最終確定資助對象。「我們一般會優先考慮父母不在、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有經濟條件差的。」潘堪立說。
2015年的5月,潘堪立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來信,是黎願諒寫給他的,信中寫滿了黎願諒對他的感謝,以及黎願諒下定決心努力學習的心意。因為這封信被同事發現了,潘堪立所做的事情也才被大家所知道。
來自黎願諒的感謝信
如今,助學團的參與者數量超過300人,受資助貧困生超過480人。而潘堪立也因為他的善舉,在2017年5月榮獲珠海市「助人為樂」好人稱號,入選年度好人榜,並應邀參加了廣東省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交流活動。
努力的人總是有回報的
黎願諒是潘堪立資助的第一個學生,也是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今年7月26日,潘堪立收到黎願諒發來的微信,還附有一張嶄新的中國礦業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照片。
2019年高考,黎願諒以高考分數533分,超過廣西一本線,被中國礦業大學地質學系錄取。
而潘堪立也因為工作上的努力,從一名普通員工升任為現在南航珠海航空有限公司飛機維修廠勤務保障室副主任。
9月,
黎願諒將要去往江蘇求學。
可是,
在去學校之前,
他還想來一趟珠海,
因為之前都是「潘叔叔」
去廣西看他,
這一次他想換一種角色,
來珠海,
看一看他的「潘叔叔」。
所以,
清晨出發,
經過十餘個小時的車程,
黎願諒來到了珠海,
來找「潘叔叔」,
來看一眼「潘叔叔」工作的地方。
凡人善舉,
我們每一個人的一點善心
匯聚成涓涓細流,
也許就會幫助到更多的人,
讓我們為潘堪立點贊,
也為我們身邊
每一個善心人士點贊吧!
文字/珠海傳媒集團 熊偉建
編輯/小明
來源/珠海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