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摘鏡」別跟風

2023-07-09   保健時報

原標題:暑期「摘鏡」別跟風

高考結束後,屈光手術中心就診高峰期也隨之到來。不少醫院表示,做屈光手術諮詢、檢查的學生呈井噴式增加,高考學子成為暑期近視手術的主力軍。另外,還有想通過手術提升顏值的大學生等。那麼,「摘鏡」手術有沒有健康風險?「摘鏡」手術是人人適宜嗎?

近視手術

並非人人可做也非隨時可做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眼科主任劉增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示,近視手術並非人人可做,也不是隨時可做。

目前,近視手術主要分為角膜屈光手術和晶體植入手術兩大類。角膜屈光手術主要包括全飛秒、半飛秒等,通過改變角膜的厚度及曲率來矯正近視和散光。晶體植入手術是在角膜上做一個小切口,然後通過推注器將定製的晶體放置於眼內,可以理解為在眼睛裡植入了一個特製的鏡片。

近視手術有很多禁忌,不是所有的近視人群都適合做近視手術。近視手術適合有摘鏡需求,年齡在18~50歲之間,近兩年近視度數穩定,即每年加深不大於50度;角膜屈光手術可矯正的近視度數為50~1200度,遠視不超過600度,散光不超過600度;無嚴重角膜疾病,女性不在妊娠期及哺乳期等。

有8類人群不適合做近視手術:患有圓錐角膜或其他角膜擴張性疾病、重度乾眼症及眼部活動性炎症的人群,患有青光眼、白內障的人群;角膜過薄的人群,患有眼瞼缺損、眼瞼畸形及眼瞼閉合不全等眼附屬器嚴重病變的人群,患有嚴重角膜疾病的人群,角膜切削區有手術或外傷史、患有嚴重眼表疾病及眼底疾病的人群,患有影響傷口癒合的全身性疾病的人群,精神及心理異常的人群。

另外,近視手術前需要經過系統的檢查和準備,需提前準備,為近視手術預留充足的時間。部分近視群體可能存在自己未察覺的眼部疾病問題,這就需要先治療眼病,等眼睛情況達標後再進行手術。所以,近視手術並非隨時可做。

不同近視手術

各有適合人群

「摘鏡」手術有多種,但不同近視手術各有適合的對象。濟南市第二人民醫院屈光手術中心主任醫師張亞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目前在近視「摘鏡」手術中開展最多的是飛秒雷射近視手術,分為全飛秒雷射SMILE手術和飛秒雷射LASIK手術。全飛秒的手術特點是微創、切口小,即2~4毫米,對角膜的完整性結構維護更佳,術後抗外傷能力更好;半飛秒優勢在於價格相對較低,適應的患者範圍更廣。無論是全飛秒還是半飛秒,一般情況下,兩隻眼睛僅需要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手術。

雷射近視手術是通過飛秒雷射或準分子雷射改變角膜弧度,從而改變眼球的屈光力,獲得較好的視力。人眼角膜中央厚度約為550微米,半飛秒雷射手術是先用雷射在角膜表面掀開一個厚度約110微米的角膜瓣,然後依據屈光度數去除部分組織,恢復正常視力。而全飛秒手術無需制瓣,只用雷射隔空在角膜基質內部製作一片式的3D「透鏡」,再通過角膜表層2~3毫米的切口取出。其與半飛秒雷射相比,創口小,能大幅降低術后角膜神經損傷和乾眼等併發症。

晶體植入術也有其優勢,它更適合高度近視患者。但對於想參軍以及報考體校的同學來說,此類手術後可能過不了體檢關。當然,做什麼類型的手術也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各項指標為患者量身定製。

做近視手術

不能一勞永逸

需要注意的是,近視手術並非一勞永逸。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李仕明曾提醒,近視手術只能矯正人們現在已存在的近視度數,而不是讓近視不再發生。如果術後不注意科學用眼,過度用眼,仍有可能再次近視。因此,要科學用眼,儘量避免近視「反彈」。

雷射手術只是將角膜做成一副眼鏡,但是患者本身的眼睛還是處在近視眼的結構,即使雷射手術可以矯正近視,摘掉眼鏡,也不能改變已經變形的眼球和病變的眼底,不能降低視力損傷的風險,如果後期的治療恢復當中並沒有改變不良的用眼習慣,那麼度數依舊會往上增長。因此,預防近視發生、防止近視度數快速增長,對於預防近視可能帶來的嚴重危害意義是重大的。

手術後更要注意用眼健康和用眼習慣,比如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工作半小時左右要抬頭遠眺等,避免發生併發症或者視力的回退。

另外,有研究表明,增加每天日間戶外活動時間,能夠延緩眼軸增長、延緩近視出現。陽光下的戶外活動可以有效提高眼部多巴胺的含量,增加脈絡膜厚度,抑制眼軸增長,控制近視的發展。因此,最好在陽光充足的時候進行戶外運動。建議青少年每天堅持至少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學齡前兒童可以增加到三四個小時的戶外活動。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