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夜話丨「職場蠢人」,是個什麼人設?

2024-10-15   搜狐號政務

從「職場虐我千百遍,我待職場如初戀」,到今天「上班噁心穿搭」,繼而「職場蠢人」頻頻「出圈」,職場究竟怎麼了?

穿衣代表著心情。面對職場的不公、老闆的批評、薪水的微薄、升職的無望,一些網友選擇了躺平,不惜以「弄醜自己,噁心公司」來對抗。不但自己要儘可能穿得丑,連社交平台頭像都要選那種「讓老闆失去溝通慾望的」。「這衣服好醜啊,正好留著上班穿」,絲毫不顧及自己的「臉面」與公司的「門面」。

而最近在網絡上流行的「職場蠢人」一詞,稱得上是「上班噁心穿搭」的進化,是對抗職場的升級。一些職場「打工人」開始以「扮蠢」的方式,來回應繁重且無窮無盡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工作壓力面前——不會、不知道、幹不了,用「一問三不知」作擋箭牌,儘可能使自己在職場上「隱身」,發薪水時除外。

「職場蠢人」的人設其實並非今日才有,久經職場磨礪,一些人悟出了一個所謂「深刻」的道理——「任怨不任勞」,你可以批評我工作能力不行,我認,但讓我多干工作,那可不行。放在過去,這種做法與心態簡直震碎三觀,可如今得到不少理解,這不免發人深思。

在一些公司,誰能幹誰就要時時承擔最繁重的工作,稍有差池便會在領導面前落個不佳的印象;挑三揀四、慣於懶散的反而落了個輕鬆。這是倒逼「職場蠢人」出現最直接的生態。更何況,免費加班常態化,周末單休「制度化」,休假被擠壓,降薪成常態,微信需要時刻在線,形式主義蔓延到職場,還有裁員時公司的各種扣罰……

公司也有公司的苦衷。內外大環境重壓之下,不少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若走到裁員這步多是不得已而為之。「打工人」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公司蒸蒸日上,作為其中的一員自然既有面子,也有里子,還有「票子」。可問題就出在,不能因為公司有困境就置相關勞動法律法規於不顧,剝奪員工應有的權利。

誠然,當下工作難找,好工作更是千里難尋。可這不是漠視員工應有權利的理由,更不能因此將加班、單休、降薪看得理所當然。對員工多一些關心、關愛,以真心換真心,職場關係才可能有所改善。

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樣:一定是特別的緣分,才可以一路走來變成了一家人,他多愛你幾分,你多還他幾分。公司多關心員工,員工自然視公司為家。要倡導職場公平,努力營造良好的職場生態和氛圍,激發員工在職場上不斷磨鍊自己、提升自己。否則,員工懷著「怨念」工作,寧可「扮丑」「扮蠢」,消磨時光,也不願真心付出。長此以往,公司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無可救藥的「草台班子」,「塌房」自然是早晚的事。

職場上出現的「鞭打快牛」現象,尤須關注。能者多勞,本質是對職場表現出眾者的肯定。當職場負重者只能負重前行,卻看不到希望,甚至遭遇「背刺」,刻意「扮蠢」也就不稀奇了。

對員工多一些關愛,光靠企業自覺是不行的,監管必須硬起來,督促企業落實好員工的權利與福利。對於企業的勞動違法行為,該查處的不能模稜兩可、選擇性解釋。既要體諒企業經營的不易,企業合理的訴求要採納,又不能因此放任企業的違規甚至違法用工行為。多從以人為本的理念、站在群眾的立場考慮問題,監管部門自然能作出正確的取捨。

營造良好職場關係,扭轉「扮丑」「扮蠢」式畸形職場文化,需要職場雙方的共同努力。公司要及時回應員工現實關切,員工也要多一些理解和溝通,樹立積極的勞動價值觀。仔細想來,將腦袋埋在沙子中逃避壓力,只會虛度光陰,終究於事無補。面對職場不公,既要勇敢表達,更要設法尋求最優解,讓自身能力和內心日益強大起來,跳出越逃避越卑微的怪圈。

源/半月談

圖片/攝圖網

編輯/廖芸卿

審簽/明芳

監製/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