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餃子、包子、炒飯、炒麵...主食也能打進火鍋店的必點榜單,而且入局者收穫頗豐。
你敢相信嗎?
火鍋+主食三級跳
「火鍋+主食」這套組合走到今天,不僅走紅網絡,也走進了消費者的心巴上,更讓入局者收穫滿滿。
為了更好理解火鍋+主食的這對組合,火鍋餐見梳理了一下「火鍋+主食的進化論」。
1.0時代:火鍋+地域主食
各地人吃火鍋,不光在口味、食材上不同,搭配的主食也有所不同。川渝人要配一碗米飯、北京人要配一個麻醬燒餅、河南人要配一份燴麵、潮汕人要配一碗粿條...
在1.0時代,火鍋店主食很原始,米飯是蒸熟的、燴麵是扯好的、粿條是煮好的。市場創新需求低,故而商家研發動力小。
2.0時代:火鍋+特色主食
隨著火鍋菜品同質化嚴重的態勢,商家突圍不易,開始在菜品研發、花式擺盤、菜品賦能等方面下功夫。
主食花式出場,海底撈舞面、巴奴拽面等給原始主食加上了新動作,吃,不主要,吸睛引流才是目標。
海底撈 舞面
3.0時代:火鍋+網紅主食
亂劈柴炒飯、肥腸炒飯、開口笑餃子、黑金包子、招牌燒賣等多類主食悄然被打造成爆款,因自帶打卡屬性,很容易走紅網絡。
這些主食登上必點榜單,無疑是在有顏有料、貨真價實等方面滿足食客需求,同時也讓入局者嘗到了甜頭。
火鍋尖子生的主食筆記
「火鍋+主食」這套組合拳從無到有地打出來,並且打出了新花樣和新結果,入局者已經擼起袖子,未入局者還在翹首觀望。
那麼,入局者如何精進?未入局者又該如何打造?
一起來看相關案例。
朱光玉火鍋館:
「神奇路邊攤」請到檯面上
在重慶紅旗河溝開炒飯攤攤的胖老闆,連人帶菜開進了朱光玉的火鍋店裡。
自此,神火炒飯、綦江包子和粉蒸肉格格等,開始在川渝大地上爆火,成了顧客必點。
朱光玉官微如是說:新品來襲,讓街頭美食走進朱光玉。
朱光玉的新品打造,低投入,見效快。不僅主食消費群體大而穩固,而且單品容易操作、批量複製,無疑減少了研發和人工成本,是個降本增效好範例。
圖源:小紅書
後火鍋:
擺盤吸睛新奇是流量密碼
說起後火鍋的橋頭炒麵、肥腸炒飯和黑金包子,「出生」就自帶明星效應和打卡屬性,鹿晗、鄧超、賈玲、毛曉彤都曾「暗裡著迷」。
後火鍋注重主食顏值的打造,從擺盤上就能看出端倪。
像橋頭炒麵,擺盤和盤子就比較出彩,傾瀉而出炒麵,似乎展示顧客迫不及待地吃進嘴裡。
借力明星和網絡營銷打造一款網紅主食,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宣傳範圍廣、效果佳,真正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圖源:小紅書
洋馬兒火鍋:
現包餃子和生煎的「拿來主義」
當日手工現包餃子,皮薄餡兒大而勁道,丟進火鍋里燙熟,吸滿湯汁,一口一個,鮮嫩Q彈,拇指大的生煎包子,一口可以炫幾個。
洋馬兒火鍋的開口笑的餃子,寓意滿滿,寓意像元寶一樣財源廣進,更是寓意開心長樂。
明檔現包的餃子和包子,蒸汽騰騰,煙火氣息十足。兩者在外形上比較創新,突出小而精緻、方便利口,尤其是女生,吃了不花妝。
餃子、包子因其種類多、體積小、需求量大,從調餡兒到口味,從和面到擀麵皮再到包,店鋪經營能否支撐更多的人力投入?效益是否客觀?這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圖源:小紅書
巡山令酸湯牛肉火鍋:
挖掘地域美食,再加點浪漫
對於巡山令的主打「酥油奶渣+玫瑰花瓣+玫瑰醬」,皆是來自雲貴、西藏的美食,感覺瞬間穿越香格里拉。
雲南美食、藏式地道吃法,毫無意外地衝進主食必吃榜。
巡山令酸湯牛肉火鍋的主食,無疑是火鍋+主食3.0時代的原創尖子生。
但這種原創主食單品,需要品牌本身具有很強的實力,因為原創很能考驗團隊的研發能力、對市場敏銳性、以及對消費者心理的洞察。
原創菜品有一定的風險性,但若在同質化嚴重的產品中脫穎而出,不僅有市場溢價,還能達到自傳播的效果。
圖源:小紅書
井圈九宮格火鍋:
mini版的「西餐中化」
牛片、生菜加芝士,一口一個小漢堡,炫到停不下來!
井圈九宮格的mini漢堡,因好玩好吃,方便快捷而火速出圈,被各路美食達人狂推。
外來美食的本土化,是一個慢速增效的過程,但可通過網絡賦予它打卡屬性,增加傳播廣度,縮短市場回饋期。
左庭右院牛肉火鍋:
DIY收尾,省心省力
福建和潮汕人喜歡用什麼收尾一頓火鍋?當然是自製牛肉粿條。
在左庭右院,顧客涮一份牛肉,煮一份粿條,添上牛肉湯淋入醬料,家鄉味道頓時來了。
另外,食客自製還節約了店鋪人力,省事省心的同時,還能擁有一批穩固的消費群體。
圖源:小紅書
進化,是事物發展的必然。
「火鍋+主食」的進化,既是規律,也將是一個入局者遞增的進程,這需要火鍋人更多的探索與試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