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會影響那些行業,海鮮還能吃嗎?

2023-08-26     單仁行

原標題:日本核污水會影響那些行業,海鮮還能吃嗎?

本文首發於「單仁行」公號,訂閱「單仁行」公號

從企業家的角度探究商業本質

01

就在8月24日下午1點,日本頂著各種國家反對的聲音,正式把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

根據日本東電在發布會上的信息,福島核污染水總計有134萬噸,第一階段排海會持續17天,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水。

2023年計劃分4次將3.12萬噸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整個過程預計花費30年以上的時間。

根據測算,這些核污水會順著環流由西向東滲透太平洋沿岸,然後回流到中國,預計在240天後到達中國沿岸海域。

這一次日本排放核污水,會對那些行業帶來嚴重的影響?海鮮還能繼續吃嗎?

02

首先,我們來聽聽單仁牛商董事長,央視鳳凰評論員單仁博士的看法。

首先就像我們單仁行昨天所講的一樣,日本核污水排放之後,對日本高端料理會構成沉重的打擊。

在中國有近八萬家的日料店,從近期的市場表現來說,發生了兩個極端。

在上海、深圳的日料店出現了短期的上座率攀升,也就是趕在核污水到來之前吃一頓,這就跟屯鹽一樣的心態,而香港的日料店上座率同比下跌近8成,消費者的信心急劇下滑。

當然,餐飲是受影響的終端環節,往上遊走還有龐大的產業鏈,比如中國近海大面積的養殖,會在可預計的39天-240天之內,會逐步對中國近海海洋的養殖業構成嚴重的打擊。

但是,海鮮是一個全球性的概念,圍繞海鮮產業鏈的就業人口超過千萬,這部分群體肯定會被國家注意到,同時,他們也需要自救。

對很多的餐飲店來說,目前最直接的就是改變自己的進貨渠道,大西洋的海鮮,特別是南美海鮮,未來會有更大的空間。

我有個學員專門做南美海鮮的進口,主要是蝦類進口,他已經開始著手利用網際網路接觸更多的餐飲終端。

對很多的海鮮店來說,從太平洋地區進口的海鮮在短期內會劇烈減少。

但是根據營銷傳播的經驗,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眾總是容易習慣性遺忘。

因為大家對於海鮮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這部分有可能轉移給河鮮,但想吃海鮮的群體肯定會存在。

特別是當各種的店鋪告知消費者,食品來源於大西洋,北冰洋,也包括像南美的海鮮進口地的時候,需求就會被喚醒。

而且,因為進口地的更換,因為「安全」的概念,這中間就會產生溢價。

「安全」會成為未來這部分餐飲企業著重的營銷風口,誰能把安全做好,從源頭追溯進貨渠道,誰就能填補市場。

當然,我也特別好奇,為什麼歐洲在七月份就取消了日本海鮮進口限令?

本月15日,挪威、冰島,瑞士等國就已經廢除了對日本水產品的限制。

眾所周知,這些國家是水產資源大國,而且是出口國,他們為什麼要從日本進口水產?有沒有可能從日本進口馬上轉售給中國呢?

畢竟他們能找到的最好市場就在中國,我擔心他們拐個彎又運到中國,所以,作為消費者還是要擦亮眼睛。

當然,這個世界從來都是「一鯨落萬物生」,有去的就有回的,不斷更新疊代。

我們來想一想,日本核污水排海之後,哪些行業會有紅利的存在?

比如說第一個,有沒有可能對國內的河鮮、湖鮮構成一個利好的影響?

昨天A股幾家相關河鮮上市公司的股價出現了上升,但是從這幾年的大眾的變化來說,大家之所以選擇海鮮,放棄河鮮的核心原因,就是因為河鮮養殖過程當中濫用抗生素以及各種污染的原因。

所以,未來幾年,除非有嚴格的監管措施出台,行業在養殖過程中有嚴格的規範,減少大眾對河鮮安全的擔憂,否則海鮮消費劇烈減少的同時,河鮮的銷售不一定能提升。

當然,這幾年有另外一種海鮮養殖的方式,用大型海洋養殖船,按照中國的造船能力,未來會大量建造這種大型海上可移動的養植船。

這些大型養殖船可以開到遠海,包括大西洋和那些乾淨衛生地方去養殖,並且,通過自建自媒體平台,類似短視頻平台直接向B端或者C端去銷售。

第二個,有沒有可能對海洋監測行業構成一個好的影響?

這部分我認為是存在的,海關總署已經發布了消息,除了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之外,還要對近海所有地區進行環境檢測。

未來不光是我們的海鮮餐飲、進出口,包括化妝品都會有檢測的需求。

中國的海岸線是非常長的,而且海洋領土很龐大,這部分要全面檢測光是靠國家機構的力量可能存在不足。

相對來說,這就留出了一個空缺的市場空間等待開闢。

就像疫情突然爆發之後,核酸檢測突然就火了,同樣的道理,海洋環境監測、水質檢驗都會存在私營企業成長的機會。

任何的不確定都會有著雙重的影響,人類天生就有無數的創意去面對任何的挑戰,除非人類滅絕。

03

接下來,資深投資人,單仁行專欄作者宋子老師的觀點。

這次日本核污水事件,對周邊國家乃至世界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尤其是以中國首當其衝。

直觀來說,短期變化巨大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對中國海產品的影響;

2、對中國日系餐飲業的影響;

3、對中國食材的影響。

海產品比如說捕撈業和養殖業,污水所帶來的漁業資源流失,會加重這些產業的成本,迫使相關企業去到更遠的地方捕撈和養殖,也會加速產業的進程,個體養殖戶就會被迫加入更大的企業當中。

在日系餐飲方面,我這幾年回廣州,妹妹推薦我去吃一家網紅日料店摩打食堂,主打是日料風格,剛剛又在深圳皇庭廣場開了分店,依然火爆,等位經常超過1小時,消費還不低。

在日本核污水事件後,摩打食堂發公告說自己【最近是粵菜】,不是日料,還發出了《安心通告》,公布了自己的主要原材料產地,並停用所有日本原料。

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對於日系品牌餐飲企業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利用各種傳播手段改換門頭,通過公布原材料進貨渠道、品牌包裝換新,來增進消費者的信心。

特別是對於已經做了私域,有客戶沉澱的品牌商來說,日本的核污水會產生短期內的市場空缺,讓消費者的興趣上升到「安全、原材料進貨」上,處理得好,可能還會帶來新的客戶。

相反,對於缺少客戶沉澱,沒有宣傳渠道的日系餐飲企業來說,消費者會因為一段時間的心裡陰影,選擇更安全的品牌商消費。

我們還可以做一些聯想,參考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當年中國奶業一片哀嚎,蒙牛乳業、伊利乳業暴跌超過50%。

但是,消費者冷靜之後,還是有大量的蛋白食品需求,消費者就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其他的食材作為代替。

這個時候另外一家家電公司悄然崛起,這就是做豆漿機的九陽公司,豆漿機產業獲得大的發展機遇,九陽在豆漿機市場一家獨大,一度占到80%的市場份額。

隨後不到五年時間,把握這次機遇,從單一豆漿機機延伸到小家電,市值也從40多億上升到200多億。

所以,只要市場需求存在,就一定會有紅利出現。

這次日本核污水,會不會在相關的海洋檢測、原材料進出口等等領域醞釀出一個新的產業機會,大家可以留意。

04

最後,我們看看單仁牛商AI文思子牙的理解。

責任編輯 | 羅英凡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c540c28ab99393a6d97b37cc6eeda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