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想踢足球被媽媽殘忍拒絕:多少孩子的夢想,都是被父母破滅的

2020-04-18   曦曦媽說教育

​阿·安·普羅克特曾說過:「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有了夢想之後,我們便會有了努力上進的目標,生活學習都會變得格外充實而有意義。但生活中,好多孩子的夢想,往往都毀在了父母手中。

在湖南衛視少年說的勇氣台上,一個小男孩眼裡含著淚水,朝著媽媽大喊:「媽,我真的很想很想踢足球,請你繼續支持我踢足球!我保證不耽誤學習!我很想當一位足球運動員!」

「如果你想走專業的足球路,媽媽是不同意的,除非你十八歲以後。」媽媽堅定地告訴兒子。

「媽,十八歲以後練足球那已經晚了!」兒子為了讓媽媽支持自己,再一次努力想要說服媽媽。

媽媽急忙懟回去:「那你就要犧牲你的學習嗎?走專業路,媽媽是肯定不支持的。」

主持人也很疑惑了,為什麼這位媽媽如此反對孩子專業踢足球的夢想呢?於是趕緊幫助小男孩前來詢問媽媽:「您覺得上足球學校,會怎麼樣呢?」

「你看現在目前我們的足球行情,大環境就不是很好。以後的就業問題,是很讓人著急的。」媽媽頗有底氣地回答著。

兒子淚眼婆娑地搶著回答:「那你不同意,我學習也搞不好的。」

「你要威脅我,是嗎?」媽媽很不痛快了。

主持人只好打圓場,一邊告訴媽媽不用對國足如此絕望,讓媽媽先了解足球學校的錄取率、就業情況以及工資情況;一邊提醒小男孩要對自己當下的足球能力,有一個清晰的評判,看清自己與夢想的距離。

看完這個小小的視頻,參與評論的三千個網友們也分成了兩個陣營。一方認為父母高瞻遠矚,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父母的反對是正確的;另一方認為孩子有如此堅定的夢想,父母應該大力支持,而不是把孩子的夢想扼殺在搖籃里。

對於這個問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曦曦給出幾點小建議,希望可以幫助恰巧有此煩惱的家長——

(1)父母得學會換位思考。

無論哪個時代,我們的特點總是懷抱著各種理想和幻想。這並不是什麼毛病,而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孩子有夢想和無夢想之間,你希望孩子是怎樣的呢?孩子有主見和無主見之間,你又希望孩子是如何的呢?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也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的遺憾而存在的個體。既然父母有自己的未完成的夢想,孩子自然也會有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正如那個小男孩所說的:「如果你不同意我走專業足球路線,那麼我的學習也一定搞不好。」因為遭遇父母的拒絕,孩子小小年紀就會心生遺憾,而當孩子時時牽掛這件事情的時候,哪還有心思搞好學習呢?

不要永遠站在父母的高度評判孩子的選擇,我們想要做出最正確的抉擇,首先得學會換位思考。想想孩子是否真的熱愛,看看孩子的決心到底有多大等等。

(2)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想要進入專業的足球學校慘遭父母拒絕,就跟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不能填報自己喜歡的專業一樣,都是特別讓人痛心的事情。

父母認為參加高考是最好的出路,但孩子可能更摯愛足球;父母認為學習會計就業率很好,但孩子可能更青睞計算機應用;父母認為當護士是一個女孩兒最好的選擇,但孩子可能更喜歡園藝設計;父母認為學習建築是一個男孩兒最佳的抉擇,但孩子可能更喜歡新聞學……

父母的熱愛,不一定是孩子的最愛;父母的遺憾,不一定非要折損孩子的夢想去幫助父母實現。我們可以提出我們的建議和意見,但我們應該學著考慮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決定,而不是以父母絕對的權威身份扼殺孩子極度熱愛的夢想。

(3)熱愛才能創造奇蹟。

你是寧願孩子堅持自己的熱愛,活得開心過得快樂;還是希望扼殺孩子的夢想,讓孩子根據父母的安排煎熬的活著?你是寧願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興趣班,一路堅持;還是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安排通通全學,最後中途放棄?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不喜歡跳舞,你硬逼著孩子跳舞,孩子會跳好嗎?如果孩子不喜歡畫畫,你硬逼著孩子畫畫,孩子能不敷衍了事嗎?只有真正的熱愛,孩子才能長久、持續的堅持下去,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孩子也不會輕言放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是非要逼著孩子去過高考的獨木橋。只要孩子的熱愛,又何愁孩子將來找不到工作,養不活自己,養不活家庭呢?

————————

孩子追求自己的夢想,並沒有錯;父母考慮的將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終歸一句話,曦曦媽希望有此困惑的家長都能夠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做一個理智的決定,而不能為了自己的私心扼殺孩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