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喜未殺一敵,獲評一等功引爭議,為何國家領導人出面為他正名

2022-08-23   張生全精彩歷史

原標題:肖家喜未殺一敵,獲評一等功引爭議,為何國家領導人出面為他正名

肖家喜是一名炊事兵,他沒有上過戰場,也沒有殺過一個敵人,然而他不僅被稱為「鋼鐵戰士」,還獲得了一等功。這事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但是,官媒給予了他極大的肯定,連國家領導人也出面肯定他。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肖家喜出生於1958年,是四川開縣人。他少時讀過書,人也很勤勞,夢想是當兵,總希望能參軍入伍,報效國家。

在那個年月里,高考尚未恢復,當兵就成了農村青年最好的出路,所以「一人當兵,全家光榮」這種醒目的標語在農村隨處可見。

1978年縣裡徵兵,肖家喜得到消息後,立刻趕到縣城,通過體檢和政審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實現了夢想。

到了部隊後,肖家喜被分配到了第50軍某新兵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肖家喜被分到了連隊炊事班做了一名炊事兵。

不過,肖家喜認為,他是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所以他在負責伙食工作的過程中,一直任勞任怨,勤勤懇懇,還總是煞費苦心地變著花樣,給戰友們改善伙食。他在工作上的表現,很快就獲得了大家的好評。

1978年下半年,中越摩擦加劇。

1979年2月,中國政府發動了對越自衛反擊戰。肖家喜所在的第50軍在接到命令後,也南下奔赴中越邊境,參與了這場戰爭。

不過,肖家喜所在的第50軍進入前線時,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進入到第2階段。此前進攻作戰的第41軍已經取得先期勝利。

第50軍作為第二批參戰部隊,還擔負著戰役預備隊的角色,因此部隊比較分散。不過,在整個作戰過程中,這支有著光榮歷史的驍勇之師,還是在東西兩線打出了不少漂亮仗,殲滅了數千敵人。

在越戰前線,肖家喜作為一名炊事兵,雖然沒機會上戰場殺敵,可是當他看到戰友或戰死於前線,或負傷被抬下火線,他就特別希望能也投身到戰鬥中去,為他們報仇。

可是直到大部隊取得勝利,肖家喜都沒能有機會上戰場。當時解放軍在接到中央軍委命令,開始撤退。肖家喜在隨連隊撤退時,由於遭到敵人伏擊,在混亂中和大隊伍走散了。

和肖家喜在一起的還有另外6名炊事員,由於連隊槍枝緊缺,所以他們7個人手裡只有2把半自動步槍、320發子彈和5顆手榴彈。最要命的是,由於沒有參加過戰鬥,他們在實戰方面根本沒有經驗。

好在由於地形複雜,肖家喜和另外幾名炊事員竟左衝右突衝出了包圍圈,不過危險並沒有因此過去,因為到處還能撞到負隅頑抗的敵人,所以肖家喜幾個人只能在白天隱蔽,夜裡才敢行軍,所以速度很慢。

這天,肖家喜一行7人的行蹤被越軍巡邏隊發現了。眼看著敵人越來越近,肖家喜為了保護另外6位同志,決定把敵人引開,於是他向相反的方向快速跑去,一路跑還一路放槍,槍聲很快就吸引了越軍巡邏隊,於是越軍巡邏隊立刻向肖家喜奔跑的方向追去,一邊跑還一邊向肖家喜所在的方向放槍。

儘管保護了戰友,可是肖家喜在奔跑的過程中,卻被一顆流彈射中了臀部,當時他就感到一陣劇痛,瞬間血就涌了出來。情急之下,他只得滾下山坡,並隱藏在了一處齊人深的灌木叢中。

當時,肖家喜認為自己很難逃過一劫,他舉起手槍,緊張地透過灌木叢向外望去。心想,萬一被敵人發現,他就和對方決戰到死。好在敵人沒有發現他,他這才鬆了一口氣,給自己做了一個簡單的包紮。

為了謹慎起見,肖家喜在附近找了一個山洞暫時隱蔽了起來,等了2天後,他才順著北斗星指引的方向繼續前進。

由於臀部受傷嚴重,肖家喜只能一拐一拐地前行。再加上擔心被敵人發現,他不敢走大路,只能走山路。由於沒有食物,肖家喜一路上就靠食野菜果腹,渴極了就喝點路邊水溝里的水。

本來行走就很困難,肖家喜背上還背著那把半自動步槍和320發子彈,還有5顆手榴彈,這個重量在平時倒不覺得累,但現在就仿佛一座大山一般壓在他背上,讓他走起路來更加艱難。

儘管如此,肖家喜依然認為,他必須把武器帶回國去,交給部隊。所以他沒有想過要拋下這些武器,而是繼續咬牙前行。

由於臀部的傷一直沒能得到處理,在肖家喜走到第4天的時候,他的傷口已經發炎化膿,蛆蟲還在腐爛的肉里鑽進鑽出,讓他又痛又癢,十分難受。不得已,他在白天躲藏的時候,就拿小木棍忍著痛,將傷口裡的蛆蟲一個一個挑出來,然後再從內衣上撕下一塊布來,把傷口包紮好。

儘管此時的肖家喜又餓又痛,身體也疲憊到了極限。但他始終有個堅強的意念,那就是哪怕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國土上。

這時候的肖家喜已經無法直立行走,於是他一邊給自己鼓勁,一邊繼續忍著劇痛向北爬行,荊棘劃破了他的臉,手和腳也被石頭磨得血肉模糊。有時候實在挺不住了,他就躺一會,在短暫休息後,他又繼續向前進。

這一路上,肖家喜也有過幾次危險。

比如有一次,肖家喜躲藏在山洞裡,發現距離山洞不遠有一頭牛正在吃草。放牛的幾個越南人身杆很直,一看就是當過兵的。

為了不暴露目標,肖家喜趁那幾個越南人不注意,拿起一塊石頭就向牛頭砸了過去,牛吃痛受驚狂奔。那幾個越南人顧不得多想,便追牛去了,肖家喜這才逃過一劫。

就這樣,肖家喜一直吃力地前進著。直到第9天,肖家喜終於爬進了一片玉米地。他依稀記得,越南人不種玉米。也就是說,很有可能他已經爬到了中國的邊境了。想到這裡,他一陣狂喜,於是又趕緊向前爬去。可是,就在要爬出玉米地的時候,他的身體已經無法再承受疲憊和疼痛,昏倒在玉米地里。

等肖家喜醒來,看到了四面白牆,面前還有一個醫護人員和解放軍,這讓他感到非常親切。不過,由於還沒有恢復過來,他只簡單地講述了他如何從越南回來的過程,就又昏昏沉沉地睡著了。

在肖家喜昏睡的時候,發現他的解放軍可沒閒著。他們得知肖家喜的情況後,立刻給上級打電話做了彙報,並把已經進行過簡單包紮後的肖家喜,送到了廣西自治區軍區185醫院。但由於傷口太久沒有經過處理,且傷口很複雜,醫生們經過商議,又把他送到了昆明軍區總醫院。在經過精心的治療後,肖家喜終於轉危為安。

中央軍委得知肖家喜的事情後大為震動,不僅授予他「鋼鐵戰士」的光榮稱號,還給他記了一等功。

肖家喜的事跡,很快就被媒體報道了出來。當時也有人表示反對,認為肖家喜沒有上過戰場,沒有打死一個敵人,就不應該給他記一等功。畢竟前線犧牲了那麼多戰士,如果他都能立一等功,那麼其他犧牲的戰士也該立一等功。

面對爭議,有人做出了解答。

那期間,國家副主席王震特意到醫院去看望了他,並對他說:「你雖然沒成為戰場上殺敵立功的英雄,但是,你憑藉著對祖國和人民的一片忠誠,在9天8夜的時間裡,沒有丟失部隊交給你保管的武器和彈藥,回到了祖國,你的精神非常可嘉,你也是名副其實的真英雄。」

《解放軍報》也對肖家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鋼鐵戰士肖家喜在自衛還擊作戰中表現的是什麼精神?是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顯然,這是對肖家喜最好的肯定,也是對質疑者最有力的回擊。

肖家喜康復出院後,又回到了自己所在的連隊。

2004年,肖家喜已經成為了一名副旅長。

不過,此時的他看到科技練兵的厲害之處,儘管他在這些年裡也是兢兢業業,邊干邊學,但他還是覺得他快不過科技的速度,反而有點力不從心。他認為知識型軍人才是部隊最需要的人才。

經過慎重考慮,肖家喜向上級打了轉業報告。他說:「應該讓路給更多知識型軍人,把軍隊打造成一支信息化建設的強國之軍。」

轉業後,肖家喜被安置進成都市金牛區國稅一分局擔任調研員。如今,肖家喜已經退休。面對過去獲得的榮譽,他顯得十分淡然,他說:「國家太平,才是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