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陳皮半夏齊,
麻黃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藥宜陳久,
入藥方知奏效奇。
這是一首中藥六陳歌,說的是這六種藥材越陳越好,其中就包含陳皮。
陳皮一詞,首見於唐代《食療本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提及陳皮功效:「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
而且還指出「今天下以廣中來者為勝。」廣中,也就是現在說的廣陳皮。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也將陳皮藥材分為陳皮和廣陳皮,其中新會陳皮又是廣陳皮中的精品。
新會陳皮在2006年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指的是以新會茶枝柑的果皮經曬乾或烘乾,並在當地陳化3年以上的干皮。
可能很多人覺得,陳皮製作很簡單,把柑果摘下來曬乾就可以了,其實新會陳皮傳統製作技藝是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起來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新會陳皮是如何製作的。
01
摘果
茶枝柑根據採摘時間和成熟度,有不同的叫法。
7、8月份採摘的,叫小青柑,個小皮薄,酸味濃;9月份採摘的叫中青柑;10月初到10月中旬採摘的叫大青柑,青柑加工的陳皮統稱柑青皮,屬於三級陳皮;
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柑果微微泛紅時採摘的叫微紅柑;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柑果半青半紅時叫二紅柑,二者製作的陳皮叫二紅皮,屬於二級陳皮;
12月中旬之後,柑果完全成熟時採摘的叫大紅柑,此時的柑果個大皮厚,香氣濃郁,品質最好,屬於一級陳皮。
02
開皮
新會陳皮開皮方法有丁字二刀法和正三刀法。二刀法是從果圓弧處二刀開三瓣,果臍部相連;三刀法是從正頂處開三刀,果蒂相連;
正三刀法的優勢在於方便後期反皮和晾曬,但無論哪種開皮法,都會開成三瓣皮。
03
曬皮
晾曬的時候要選擇晴朗的北風天,等陳皮失水變軟後,把內囊向外反過來曬,也叫反皮。
反皮之後,就是曬乾。同樣在晴朗北風天,把陳皮自然曬乾或者烘乾。
04
陳化
接下來就是陳化了。經過陳化,陳皮的色香味和內含成分都會發生變化,而陳化也分為干倉陳化、濕倉陳化、恆溫陳化、煙燻蜜煉等。
干倉陳化,就是將陳皮置於乾燥密封的環境下進行陳化,轉化相對較慢,但品質最好;
濕倉陳化,是把陳皮放在高濕的環境中陳化,這個方法轉化快,但容易有淡淡的霉味;
恆溫陳化,指的是利用現代設備,比如空調、抽濕機等讓環境保持恆定的溫濕度。
煙燻,是很多柑農採取的小規模陳化方法,通過煙燻,達到除蟲、除濕的作用;
還有一種就是蜜煉,這是從廣式蜜錢類工藝中衍生出的,是將柑皮放在麻袋裡高懸,下面燒柴,中間煉蜜,讓陳皮煥發檀木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