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帝手下的一位奇才,狂書23萬字,堪稱中華書史第一人

2024-01-16     櫻花細雨話文字

原標題:永樂大帝手下的一位奇才,狂書23萬字,堪稱中華書史第一人

牛人的手下一般有兩種人,蠢材或者是和他一樣牛的人,永樂大帝朱棣和他的寵臣沈度就是這樣一對牛人。

先說朱棣,朱棣絕對是個牛人,奪位削藩,修《永樂大典》,建紫禁城,開創「永樂盛世」。

他的大臣沈度更是個奇才,作為一位文臣,沈度雖然不能跟隨朱棣戰場廝殺,但是文人有文人的牛法。

在現今的北京城的西北邊,有座萬壽寺,寺院的正當間擺放著明代永樂年間所造的世界第一大鐘,永樂大鐘。

在這口重達46噸的永樂大鐘之上鐫刻著23萬字的經文,而這數量龐大的23萬個字,全部都是由沈度獨立書寫完成的,估計當時要是有金氏世界紀錄,沈度肯定當仁不讓。

給這口大鐘撰寫經文雖然是個累人的差事,但這在當時可是各路文人夢寐以求的「美差」。

因為想要接下這個活,最首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得獲得皇帝的賞識,當年的沈度因為書法寫得好一躍成了朱棣眼前的紅人,朱棣更是將他稱為「當朝的王羲之」。

沈度在永樂年間因為善書進入翰林院為官,篆、隸、楷、行都能寫,但最擅長的書體還是楷書,一說到明清時期的楷書,大家不免就會想起「館閣體」。

從發展時期上看,沈度可以被稱作是「館閣體」的祖宗,他是明代「台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到了清代「台閣體」才被改稱為「館閣體」。

沈度是承接元明兩朝的一位書法宗師,在《明史》當中有這樣的記載:「善篆、隸、真、行、八分書。成祖擢為翰林典籍。度之書,獨為上所愛。」

相較於「館閣體」,「台閣體」存在的明代距離元代更近,還能夠有幸保留下一些宋元時期書法的意趣,並且明代理學盛行,為文人的書法增添了幾分其他朝代所沒有的「理趣」。

其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沈度的作品《敬齋箴》《謙益齋銘》以及傳承家學的沈度之子沈藻的《楷書桔頌帖》。

後人將「台閣體」書法的特點總結概括成了四個簡短的詞彙:方正、圓潤、光潔與整齊。

許多時候,我們應該正視楷書,正視「台閣體」或者「館閣體」。即使到了明清時代,楷書依舊是楷書,它不是「美術字」,也不是「印刷體」,它有著自己獨有的端莊秀麗和整飭嚴謹的法度美。

書法字典網有益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ad97112711eed7c13c89aeb74683ba3.html
















喜結金頂!

202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