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航空工業獲得軍方訂單:重視運輸類飛機發展,國產型號正爬升發展

2023-06-29     看航空

原標題:印尼航空工業獲得軍方訂單:重視運輸類飛機發展,國產型號正爬升發展

據飛行國際日前報道,今年6月,印度尼西亞航空航天公司(PTDI)表示將與印尼陸軍簽署8架N-219樣機合同。PTDI表示,首架飛機的生產周期將為20個月左右,隨後每3個月生產1至2架樣機。

印尼航空航天商業高級執行副總裁表示,如果在與軍方達成協議後能獲得更多訂單,PTDI萬隆工廠的產量可能會增加到每年10架,甚至12架。

該公司預計,未來10年印尼國內將需要約120架N-219飛機。

N-219是一種渦槳動力的雙發輕型運輸機,最大起飛重量7.03噸。

這種飛機的使用場景,主要是在各種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偏遠地區之間進行短途客運和貨運飛行。這與印尼的國情密切相關——作為「萬島之國」,印尼是一個由萬餘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而且基礎設施發展水平有限。

小型的廉價飛機,對於印尼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甚至是唯一可行的跨島嶼快速交通載具。

N-219並不是印尼自主研發的全新型號,而是在西班牙C-212輕型運輸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更準確地說,在C-212的基礎上,N-219儘可能地簡化了一切非必需功能,對大量性能指標的規划進行了讓步,并力求將設計製造與使用維護的條件和成本,壓縮到最低水平。

比如為了提高國產化率(PTDI宣稱可以達到60%)、控制人工費用成本,該機沒有採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等時下流行的先進材料,而採用了全金屬結構。

同時,採用了最簡單的固定式起落架,甚至不考慮機艙氣密功能。

儘管PTDI表示,從 機體氣動設計和動力系統的設計指標上來看,該機可以達到7300米的最大升限,但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其實際最大工作高度只有3000米。

N-219座艙設計以流行的佳明G1000駕駛系統為核心,方案成熟、飛行員培訓成本低。

根據此前的公開信息,N-219的單價大致在580~600萬美元之間,比同級別的競爭對手——比如維京DHC-6「雙水獺」要低一些。同時,PTDI宣稱N-219擁有同級別產品中最大的貨艙尺寸(6.5x1.82x1.7米),以及裝卸非常便利的艙門。

平心而論,如果N-219能在實際運營中表現出較好的可靠性和實際成本控制水平,這種飛機對於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地理氣候環境相近的東南亞國家,十分具有市場潛力。

也因此,目前泰國、墨西哥、緬甸等一些國家已經與印尼簽訂了N-219採購的諒解備忘錄。

PTDI具備德國SUT重型魚雷的生產許可,是世界上少數能生產此類產品的企業。

但受限於印尼的整體國力,PTDI並不是一家研發能力很強的航空企業。雖然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6年甚至更早,但其早期的產品,都是輕型運動飛機、滑翔機等簡單的飛行器,而且多不成功,往往只生產1~2架樣機且試飛極不充分。

PTDI真正具備實際裝備價值的產品,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形成:引進國外的生產許可或者參與其他國家主導的型號的聯合研發。在後面這一領域,PTDI具備多種機型或者武器的部分生產能力,型號數量之多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CN-235是一款較為成功的型號,銷售到很多國家,客戶包括美國空軍。

PTDI獲得製造許可的機型包括SA-330、H215、EC-725、貝爾-412、BO-105、BK-117、AS-550/552等多種直升機,C-212輕型運輸機等。

此外,PTDI通過聯合研發完成設計生產的機型,還包括與西班牙聯合研發的CN-235運輸機,以及在CN-235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CN-295運輸機。

理論上,PTDI還是韓國新一代戰鬥機KF-X的聯合研製方。但從多方面因素來看,如PTDI自身的型號經驗、能力基礎,以及印尼和韓國在KF-X合作上長期缺乏實質投入(比如經費不到位),我們沒有理由認為PTDI在KF-X的研發工作中扮演了足夠重要的角色或獲得了顯著的能力進步。

進展迅速,波蘭青睞,韓國KF-21是否會迎來新「投資人」?

N-2130模型

相較於複雜的戰術飛機,PTDI近年來的發展重心主要還是在運輸類飛機上。

除了N-219之外,PTDI還曾經嘗試並至今依然在推動其他更大的運輸類飛機型號研發。20世紀90年代,PTDI曾提出40~50噸級的N-2130雙發渦扇客機項目,但隨後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而胎死腹中,沒有進入製造階段。

隨後PTDI變得更為務實,目前主要推動最大92座的R-80渦槳客機以及50座的N-245渦槳客機兩個項目。

N-250原型機

R-80項目並不是全新的機型,而是N-250項目的重啟版本。N-250是印尼在20世紀80年代規劃、於90年代投入研製的雙發渦槳客機,採用了很多先進技術——它甚至是世界上第一種應用三軸電傳飛控系統的渦槳運輸機。

N-250最初規劃是50/54座,後來又發展和規劃了50/54座、64/68座、甚至70座的多個衍生型號,包括N-250-5/100/50/200、N-270等。同樣,由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對印尼經濟的重創,N-250隨後無力繼續發展,項目被取消——但此時,N-250已經完成了前2~3架原型機的製造和接近一半的試飛工作。

隨著經濟的恢復,在2012~2014年間,希望重振航空工業的印尼政府,決定在CN-235和N-250的基礎上發展衍生的改進型號:前者就是N-245,後者先是被命名為N-250R,然後又更名為R-80。

這兩個型號已經被列入了印尼的戰略飛機國家項目,並與土耳其、義大利等國開展合作,以獲得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

但近年來,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N-245和R-80的研發進度,遠遠未能達到其在2014~2018年的預期。按照原計劃,這兩種飛機在2019年就應該首飛,但截至目前依然未完成原型機的製造和出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PTDI主打的幾個型號中,N-219的成熟度最高,而且市場定位準確,賣點突出,是最有可能取得較好市場成績的產品。

而N-245,雖然其原型CN-235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平台,但這一點僅僅能夠減小N-245的開發難度和風險,並令其更容易被潛在客戶接受,遠不能保證N-245在商業上的成功。

R-80要獲得成功的難度則比N-245更大。除了其更大、應用技術更先進更複雜之外,還包括將面臨更殘酷的市場競爭——ATR-72、Q400、薩博2000等飛機,後者都是已經獲得顯著成功的型號,要與他們一起參與市場競爭,絕非易事。

排版:陳奕煊

策劃 | 文案:候知健

編審 | 監製:武晨、王蘭

看航空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點擊卡片即可獲取全文

印尼翎亞航空ARJ21機隊又添新成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a47eb127fe937d58f2d544da93cc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