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克東部兩大勁旅,爵士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

2019-11-10     木南侃球

隨著博揚-博格達諾維奇最後1.3秒的三分球絕殺,爵士103-100戰勝雄鹿,賽季至今9場比賽6勝3負,與快船戰績持平,位列西部第四(截止11月9日)。

近兩戰連克東部勁旅76人和雄鹿,76人是全聯盟最後一支結束不敗金身的球隊,而雄鹿則是上賽季聯盟第一戰績,本賽季保持了原陣容,被多數專家認定為東部最有競爭力的球隊。

眾所周知,爵士在休賽期完成了全面補強,被外界一致看好,這支一向以團隊紀律著稱的鐵血之師,新賽季備受期待。然而賽季開始後,爵士的征程並不順利,康利的迷失,博揚的受傷,戈貝爾的抱怨,種種不利因素給爵士的前景披上了一層陰影。

當然,全新的球隊,總要有適應的過程,最近這兩場比賽大致能看出,爵士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儘管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但已經足以證明,所有的期待都是值得的。

新賽季的期望

爵士在休賽期的主要收穫是康利和博揚。康利是爵士垂涎已久的理想組織後衛,之前的盧比奧也不錯,能組織,防守好,18年季後賽首輪淘汰雷霆的系列賽對韋少的限制至關重要。但進攻始終是硬傷,導致每逢生死時刻只能靠米切爾持球單打,一錘子買賣。

康利不但能組織,個人進攻能力也十分可觀,投籃與突破的集合堪稱教科書級別,而且比米切爾大9歲,經驗豐富,同時防守也靠譜,曾經進過最佳防守陣容。

博揚的進攻火力毋庸置疑,拿過奧運會得分王,穩定的三分炮台,上賽季在步行者由於奧拉迪波受傷報銷,博揚扛起了持球進攻大旗,出戰81場,場均18分生涯最高,49.7%的命中率,42.5%的三分命中率,效率與產量兼備,變得更全面了。

關鍵在於他要頂替英格爾斯出任首發,英格爾斯進攻能力不如博揚,卻是組織好手,等於先發火力提升,替補席還多了一位多面手。

此外還引進了艾德戴維斯,一個防守型藍領,做戈貝爾替補,送走費沃斯,放棄雙塔策略。

爵士的建隊思路很明顯:

1、全面提升進攻火力

2、保持防守強度

3、增加陣容靈活性,一大四小

爵士過去兩個賽季防守效率分別排聯盟第二和第一,是最頂尖防守隊伍,進攻效率只排第14和16,所以目標是儘可能保持防守的前提下全面改善進攻。

過去兩年季後賽都因為雙塔移動慢被針對導致輸球,在小球時代背景下,放棄雙塔思路也是正確選擇。

遇到的問題

賽季開始後,爵士遭遇了一系列難題,一切並沒有計劃中那般理想。

首先是康利的突然迷失,印象中的康利一直以穩健著稱,作為一個小後衛,常年45%左右的命中率,名列前茅的助攻失誤比,一個征戰13年的老將,很難想像會出現斷崖式下滑。

首戰雷霆16中1,前12投全失,次戰湖人11中3,4次失誤,第三戰對國王11中5,有所好轉。沒想到下一場對太陽又投出7中0的「恐怖」數據,令人大跌眼鏡。

本以為康利來到爵士可以無縫銜接,看來還是需要漫長的磨合過程,畢竟在灰熊打了12年,來到新環境需要適應,在爵士的角色以及打法,與灰熊時器相比都有不小改變。

康利在灰熊與小加索爾搭檔了11年,到了爵士,內線搭檔換成了戈貝爾,雖然兩位都來自歐洲,但一個是站樁型細膩內線,另一位是彈跳型吃餅內線,和小加打擋拆,康利可以儘早分球,小加自己有處理球能力,但和戈貝爾配合,必須把球傳到籃筐附近,或者直接往天上扔,這意味著康利要改變十幾年以來習慣的打法,想想就覺得不容易。

以及,身邊多了一個需要大量球權的主攻手米切爾,康利必然要犧牲一部分球權,在場上做決定要更果斷,米切爾手感熱時要當好看客,需要自己挺身而出時又要馬上切換角色。

第二個問題是博楊的受傷,首戰雷霆,博楊意外受傷,雖然後來又回到場上,卻還是缺席了第二戰對湖人的比賽。結果那場爵士全場只得到86分,在如今動輒120分的年代,得分不過90就意味著進攻失常。

第三個問題來自戈貝爾的不滿,11月5日輸給快船的比賽,爵士前三節領先4分,形勢不錯,第四節突然崩盤,單節25-40輸掉15分,賽後戈貝爾在採訪中明確表達了不滿,大概意思是說球隊的突破很多,是好事,但傳給內線的球太少了,只能傳空接,傳不了空接就不傳,我們應該多利用內線的進攻威脅。

戈貝爾可不是個刺頭,一向低調嚴肅,在爵士這種治軍嚴謹的隊伍中更是很少有公開的抱怨,而且大家應該都知道,戈貝爾本來就不擅長進攻,一直是吃餅型內線,怎麼突然開始抱怨了呢?

說明爵士的球權分配出現嚴重分歧,進攻效率又嚴重下滑,導致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打了,戈貝爾以前覺得自己出手少一些也沒事,現在發現你們外線持球更多了,效率還不如原來,那不如給我多投點。

實際情況是,前7場打完,爵士進攻效率聯盟倒數第五,失誤第六(多)。籃板球倒數第一,後場籃板第14,前場籃板不但倒數第一,還比上一名整整少了2.3 次,可見改打小陣容後,進攻效率沒提升,反而大幅下滑,籃板球還丟了,得不償失。

好消息是防守效率聯盟第二,限制對手命中率方面非常出色,但並不足以贏下比賽。

近期的變化

看一個數據,爵士開季以來的前六場,除了大勝國王的一場,其他五場都至少有一節得分低於20分,對湖人一戰更是第一節和第三節都不到20分。但是近三場比賽沒有再發生,說明一件事,爵士的進攻穩定性在提升,不求大富大貴,先保證不要大起大落。

康利逐漸找到感覺,戰勝快船一役29分5助攻2搶斷,17中11,三分8中5。對國王19分4助攻4搶斷,對76人15分6板2助攻2搶斷。

還是會有起伏,比如輸給快船一役只有8分,10中2,但至少有過高光時刻,說明爵士的康利完全可以打出在灰熊的效果。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和戈貝爾的擋拆有了默契,對76人,開場第一次配合就是康利給戈貝爾傳空接,以前和小加不可能做這種配合,如今康利已經習慣了戈貝爾的打球習慣。

還有一點,當康利自己的進攻成功率提升,米切爾就不用被迫扛起無限開火權了,兩人的球權分配自然達到了較為理想的狀態,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博揚漸入佳境,戰勝雄鹿這一場將進攻才華體現得淋漓盡致。得到全場最高的33分,19中9,罰球10罰全中。

他不再只是個定點投手,這些進球里包括:

——持球突破隔扣大洛佩斯

——一條龍迎著字母哥上籃

——給康利擋拆後接球出手3+1

——遭遇包夾後突破,在小洛面前拉杆上籃

——持球找戈貝爾擋拆,突破急停跳投,2+1

——最後的邊線球戰術,接球出手,三分絕殺。

能持球突破,也能打擋拆自行處理,還能給別人打擋拆,接球投籃又是壓箱底的絕活,博揚的進攻火力決定爵士整體進攻的上限。

而決定下限的,或者說全隊最依仗的進攻核心,還是米切爾,夏天的國家隊經歷讓他變得更成熟,更有擔當,雖然只有三年級,但很多球員都說,米切爾更像是爵士的領袖。

賽季至今米切爾場均24.8分,命中率高達48.8%,三分命中率42.9%,三項數據均為生涯新高。輸給快船那一場,第四節他與倫納德展開對飆,倫納德單節18分,米切爾17分(隊友一共8分),頗有大將風範。

爵士現階段還有不少問題,比如失誤太多,對雄鹿這場有20個失誤,目前場均17.6次聯盟第9;籃板倒數第8,戈貝爾以外的人保護籃板意識需要提高。

爵士的防守不需要擔心,保持了過去幾年的強度,而進攻端,試想一下,當康利、米切爾和博揚三大得分手找到彼此之間的公約數,還需要擔心嗎?該擔心的或許是爵士的對手吧?

爵士在別人眼裡從來都是塊硬骨頭,尤其到了季後賽,即使出線希望渺茫,也能讓對手脫層皮,原因在於那份注入血液的紀律性和團隊精神,如今他們保持了鐵血般的防守,進攻又可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真的做到了,會成為爭冠新勢力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X_IU24BMH2_cNUg8h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