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鴻蒙就像破土而出的嫩芽,迫切需要成千上萬的開發者共同澆灌,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智能生態系統。
根據此前華為官方,鴻蒙 OS 手機版(如下文無特別指出,鴻蒙均特指手機版)將在今年 4 月正式登陸手機,首批適配機型包括華為 Mate X2、Mate40 系列和 P40 系列等。
雖然距離正式發布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不管是普通用戶,還是決定鴻蒙能否成功建立完整生態的開發者們,都對鴻蒙充滿好奇和疑問。
現在的鴻蒙就像破土而出的嫩芽,迫切需要成千上萬的開發者共同澆灌,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智能生態系統。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開發者關心的就是鴻蒙應該著力解決的。
3 月 25 日,華為在廣州舉行開發者 Bate 活動,數百位一線開發者參與交流,ZAKER 科技採訪了其中多位開發者,試圖一窺鴻蒙目前的生態一角。
手機業務下滑不可避免,需強力外部支持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鴻蒙 OS 並不單純是一個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在登陸手機前,鴻蒙 OS 就已經搭載在智能手錶、智慧屏等多款產品上。但另一方面,手機對鴻蒙的重要性也無可取代。
去年 9 月,華為開發者大會 2020 發布了鴻蒙 OS 2.0,會後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對 ZAKER 科技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手機依然會是鴻蒙 OS 的算力與操作核心。
但受禁令影響,華為手機出貨量正在快速下滑。據 Counterpoint,今年 3 月,華為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已跌出前五,位居第六。在晶片問題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下滑的趨勢已經很難扭轉,不少開發者對鴻蒙的前景都持觀望態度。此前 ZAKER 科技採訪 HMS 開發者時,就已有多位開發者表示,如果華為手機銷量大跌,將重新評估其市場價值。
那麼在這種情況,手機之外,鴻蒙的多端部署和分布式能力能吸引開發者嗎?
楊義目前在 iOS 和 Android 雙平台開發,他對 ZAKER 科技表示,華為手機銷量和市場份額是他關注的重點,目前他還沒有將應用部署到其他設備上的計劃,因此鴻蒙的多端部署能力對他來說暫時並沒有太大吸引力。
不過另一位健康應用企業開發者則剛好相反,他們公司目前已經開發了手機和電視(智慧屏)應用,未來考慮拓展到智能手錶、平板電腦等設備上,因此他並不認為單一品類的下滑會對整個鴻蒙生態造成徹底打擊。
手機業務的頹勢很難避免,而目前安卓已經占據智慧型手機超過八成的份額,鴻蒙在最初幾年可能都很難與其正面交鋒。楊義希望其他國產手機廠商也能支持鴻蒙,他還認為鴻蒙具有一定的國家安全性,政府應該對鴻蒙有一定的扶持,讓鴻蒙更好地落地。
但其他國產手機廠商能否搭載鴻蒙,某種程度上並不完全取決於他們自己。
去年 4 月,余承東曾表示,華為手機之所以尚未搭載鴻蒙系統,是因為華為與谷歌存在反分裂協議,海外還有一些搭載谷歌 GMS 服務的手機沒賣完,所以協議還在生效。
對其他安卓手機廠商而言,這份協議依然存在。
雖然國內市場並沒有 GMS 服務,但小米、vivo、OPPO 同樣在海外擁有大量搭載 GMS 服務的手機在銷售。從這個層面來說,這三家大廠如果推出搭載鴻蒙的手機,將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
魅族頻頻被傳將搭載鴻蒙,也能夠驗證這一點,因為魅族的海外市場幾乎為 0。
扶持力度不全,仍需加大力度
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目前已有超過 300 家應用合作夥伴加入鴻蒙生態,鴻蒙集成開發工具 DevEco Studio 用戶數也已突破 15 萬。但相比 iOS 和 Android 數千萬的開發者,這依然是非常微小的數字。
如何吸引開發者加入鴻蒙生態,是華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在這方面華為的開發者激勵計劃已經逐漸形成體系。早先有基於華為 HMS 的耀星計劃宣布將投入 10 億美元支持開發者,最近華為又在 2021 開發者大會預溝通會上表示,今年將投入 2.2 億美金扶持雲服務開發者。而針對鴻蒙,去年 12 月華為啟動了開發者創新大賽,獎金 150 萬元。
參加過鴻蒙創新大賽的陳玲告訴 ZAKER 科技,參與大賽既是因為獎金高,也是想藉此學習鴻蒙的基礎知識和編程邏輯。不過,相比其他激勵計劃,他坦言,希望華為未來能扶持更多中小企業開發鴻蒙特有的創新型應用,並且能夠給予開發者更多流量、資金、技術等支持。
事實上,在溝通會上華為工作人員也對開發者表示,未來將加大對企業開發者的扶持力度,並且在創新大賽的基礎上,今年將加大力度扶持個人開發者。國內一家頭部兩輪電動車企業也對 ZAKER 科技表示,他們正在和華為頻繁接觸,未來不排除新車搭載鴻蒙的可能。
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華為的激勵計劃也有不少待完善的地方。ZAKER 科技此前採訪過多位 HMS 開發者,他們都表示耀星計劃對他們缺少吸引力,因為它的主要激勵對象以出海應用為主,大部分國內應用開發者並沒有享受到這輪激勵紅利。從這一層面來說,或許擴大激勵對象也是鴻蒙應該考慮的問題。
相比安卓開發優勢不明顯,便捷度仍需提升
另一方面,便捷度也是影響開發者開發意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於成本有限的中小開發者和個人開發者。
陳玲對 ZAKER 科技表示,目前鴻蒙的 API 封裝和 Android 類似,對開發者都很友好,但由於華為的 DevEco Studio 是遠程實體機,調試環節並不方便。並且,他認為目前可調用的 API 接口還是不夠多。
華為工作人員也對開發者承認,相較於 Android 系統,鴻蒙在開發運行層面上優勢不明顯,但支持在多終端上同時運行,且性能不低於安卓。該工作人員還表示,目前正朝著將原有 Android 項目遷移或兼容鴻蒙的方向努力,希望能為個人開發者減負,但他同時也承認,目前技術上難以實現。
事實上,華為一直在試圖簡化開發流程。在 3 月 25 日的活動上,華為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段孟然發布了鴻蒙 OS 元服務,而鴻蒙 OS 手機 Beta3 版本已於 3 月 31 日正式推送更新。此外,還帶來了超過 16000 個 API,並且著重介紹了輕量化應用服務鴻蒙 OS 元服務,以及開發工具 DevEco Studio 的能力升級。
當然,對有意向跨端開發的開發者來說,鴻蒙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只要應用在一個平台開發完成,利用鴻蒙的跨端部署和分布式能力,其遷移成本遠低於 Android 平台。
總的來說,現在正是鴻蒙的轉折期,能否爭取足夠數量的開發者將直接影響鴻蒙手機生態的基礎。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楊義、陳玲為化名)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 實習生 葉晉滔
編輯 / 黃嘉敏
圖 / 實習生 葉晉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