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小瞧別人.....

2019-05-01   W王曉真

出生在溫州農村的父親,16歲就跟著親戚們外出打拚。

他頭腦活,能吃苦,賺到錢後,在老家開廠,在杭州買房,也娶到村裡最漂亮的姑娘。然而,在我13歲那年,父親被騙,企業負債纍纍,債主整天上門,甚至威脅要綁架我們。變賣家產還債之後,我家到杭州的城鄉接合部租了一間小公寓。父親一個人打三份工,按時支付我和弟弟念中學的學費。

在家人們眼中,父親是一個永不會被困難壓垮的漢子。所以,當父親在幾年之後傳奇般東山再起,開廠買房時,我覺得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

從2013年開始,老家的工廠資金鍊出現問題。父親的多項投資失敗。他不得不賣掉一些房子和商鋪,用民間借貸、透支信用卡等方式「拆了東牆補西牆」。好在那時我已經有了一份高薪的體面工作,弟弟也大學畢業,能夠打理生意上的事情。

2014年,父親剛好60歲。按理說,他花甲之年該看透名利、頤養天年,然而,父親或因不甘老去而更迫切想證明自己,或因太多的焦慮而急功近利,他在一年中接連做出幾項賭徒般的投資,賠得血本無歸。

得知父親賣掉原本給自己做婚房的公寓,又負債幾十萬元之後,弟弟爆發了。他衝到父母家,高聲責備父親不跟家人商量,埋怨他想錢想瘋了……兩個男人劍拔弩張地吵起來,母親被氣得心臟病發作。

我匆忙趕到醫院時,見父親正坐在樓道的椅子上。他埋著頭,揪著自己的頭髮。我陪坐在父親身邊,他的嘆息極其沉重。

父親忽然說:「前陣子,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一家私營企業的老闆因為公司倒閉、負債纍纍而想跳樓。家人們站在樓下,苦苦哀求他不要跳。他在縱身躍下之前,大聲喊了兩句話——第一句是:『我對不起你們!』第二句是:『這裡太冷了,你們快回去吃飯吧!』」

我訝異地看著父親,從他游離的眼神中,我判斷他一定有過類似的自殺念頭。看到我眼中的惶恐,他沖我苦笑:「要跳樓,我在1998年就跳了。別擔心,我只是憐憫那個小老闆,他那麼愛家人,那麼在乎他們冷不冷、餓不餓,但是,他竟沒勇氣為他們活下去。」

父親說到這裡時哽咽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父親哭。

我拉著他的手,一字一頓地說:「爸,我知道你是為我們好。欠的債,咱們慢慢還。」

母親出院後,我家發生了「政變」。

弟弟跟已經懷孕的未婚妻一起表態:願意先租房結婚,用女方的嫁妝錢幫父親還債。但是,要父親將老家的工廠、杭州的門店和所有的債券、股票轉到弟弟名下,父親再不過問家裡的財務。弟弟會幫他繳納養老金,每月給他們老兩口生活費,每年年底再給他一大筆「年終獎」……父親一根接一根地抽煙,無言的失落感寫滿額頭。誰都知道,這意味著父親被迫進入「退休模式」。這個一輩子驕傲的大男人,該如何俯身遷就、放下尊嚴,才能過正常人看來含飴弄孫的日子呢?

之後,父親兼職做專車司機,還做代駕。一夜的代駕結束,他回家倒頭就睡。接連好幾個月,父親都不休息,用拚命工作的方式稀釋著自己的失落感。

好幾次,我勸他說:「爸,你開車一個月賺多少?我給你。你在家陪媽看看電視行嗎?」父親被我嘮叨煩了,就火起來:「連你也當我是廢物嗎?不能養家的男人,活著還不如一隻狗!你知道嗎,我要自己還債!用自己的勞動!你弟弟也需要我幫襯,誰知道哪天他會不會犯比我更嚴重的錯誤!」

2015年,股市跌宕起伏。弟弟理財有方,在熊市來臨之前就將父親買的股票通通拋光。看到兒子比自己更能幹,父親打心眼兒里為他高興,表面上卻絲毫不顯露。

父子倆的關係冷淡僵化,時不時還會發生口角。不過,侄子的呱呱墜地與我的婚姻大事,都讓父親得到安慰。

操辦婚事時,老公悄悄將禮金打到父親的卡里。父親高興地開車載我到處買東西。在高檔的百貨商場裡,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他總充滿霸氣地說:「買!喜歡就買!」

那場景,讓我仿佛回到少女時代。哪怕家裡債台高築,晚飯是薄粥小菜,父親也在我生日時帶我到百貨商場買了一條昂貴的裙子,我也因那條裙子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尊貴的公主。父親用他不分晝夜的勤勞,保證我們在家庭遇到變故時,也從未感到薄涼……婚禮後,父親將老公打給他的禮金全部退回。

父親給我發了一條微信,連結網上很流行的詩句:「他們仍舊是父親,再殘破的手掌也要撫摸兒女,再脆弱的胸膛也要庇護家人……」

2016年,我被單位派到台北工作。

臨行前,我去看父親。他一邊用手機瀏覽「浙商」微信圈,一邊給孫子唱兒歌:「小老鼠,上燈台,上得去,下不來……」

手機里,父親看到在製造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中,他的老夥計們,有人在黯淡的光景中掙扎,有人跟他一樣還算體面地隱退,有人或病或死音信全無,當然,更多的人在擺小攤、賣煎餅、開專車、做微店,總想著有朝一日東山再起……父親用顫抖的聲音,一遍遍地唱:「小老鼠,上燈台,上得去,下不來……」我的眼眶紅了。

是的,在日復一日的慷慨給予中,父親成了那只能上不能下的老鼠,有些滑稽、蒼涼,有些讓人猝不及防的狼狽與落寞。

到台北之後,當地同事告訴我:「不要小看街頭任何一個計程車司機。很多人曾是大老闆,被1997年、1998年的經濟危機吞沒一切之後,才改行做司機。」

果然,我在與計程車司機的交談中,發現他們見識很廣。一個司機指著某條路的門面說:「這是我在1997年賣掉的物業。」

我問:「既然你這麼有資歷,為何不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呢?」

他笑笑說:「我年紀一把,欠債一堆,又自由慣了,還是這樣開車最好,只是偶遇以前的熟人時會尷尬……」

看著計程車司機的背影,我又想到自己遠在杭州的父親。此時此刻,他也許正開著專車,行駛在大街小巷吧。

其實,在這世間,有很多像我父親這樣失敗的創業者。他們努力打拚了一輩子,只是希望給家人綿密的幸福,讓他們一直溫暖,不會隨著經濟大環境時冷時熱。

這些如珠一般散落在生活里的愛,會被光陰的絲線一點點串起來,在歲月中不斷被打磨,越來越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