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農村彩禮愈演愈烈?一文告訴你「天價彩禮」的背後原因

2019-08-19     我會種

廣大的農民朋友們對於「彩禮」這個話題都深有體會,「娶妻彩禮」是古時候就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習俗,從古至今更多的人傾向於彩禮是男方家對女方家勞動力喪失的種經濟補償。女方家長把女兒的權力讓渡給男方家庭,男方家則以物質或貨幣的形式向女方家償付養育之恩並通過財物的補償以顯示獲得權力讓渡的合理性。

在古代時彩禮最初的功能並非是女方家庭為了索取高額財物,而是一種對「禮儀」的尊重,男婚女嫁通過禮來結訂婚姻,規範婚姻秩序。

在小農經濟下的農村社會,組成家庭最重要的目的是延續香火、傳宗接代,許多農民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人生任務的動力首先來自於家庭延續的使命感,同時,這種使命感凝結為一種被當地人共享的規範。這種強烈的使命感也是高額彩禮背後的重要動因。

同時古代的勞動力不發達,最重要的勞動力即是人口,在潛意識裡,人們會把嫁女兒看做是轉讓勞動力給對方家庭,甚至是讓渡婦女權利,因此會把彩禮看做是一種勞動力減少的補償。反過來看待男方家庭娶妻後就意味著家裡的勞動人口增多,生產力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講,古代的彩禮帶有償付功能和資助功能。

而如今社會發展,農村許多的勞動力都向城市流動,外出打工的人員越來越多,在當下中國農村婚姻中,彩禮的內涵、性質、功能都發生了異化,已經遠遠超出傳統彩禮節性的範疇,女性的經濟能力漸漸與男性持平,這也是女方要價彩禮的動力因素。

與此同時,目前中國男女比例失衡也是男性在婚姻市場上處於弱勢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彩禮越來越高的重要原因。

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等觀念是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社會經濟的市場化顯著地提升了女性的地位,因此女性地位提高也是高額彩禮形成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方面女方的家庭觀念也是高額彩禮形成的重要原因,不過這取決於女方自身要價動力和女方父母的要價動力。

隨著高額彩禮婚姻的出現。禮原始的償付功能和資助功能也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是工具性和剝削性。彩禮的性質也發生了巨變,它不再是兩個家庭之間的財富資助、財富轉移,而變成了農村子代剝削父代、兄弟剝削姐妹、城鎮剝削農村的一種新跡象。

更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是,許多農民家庭都默認一個現狀,那就是:

彩禮不涉及兒女,都是由父母承擔,債也是由父母背。可是兒子結一次婚就極有可能要花完父母所有的積蓄,彩禮就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年邁的的父母漸漸地勞動能力下降,基本上要靠借債來滿足彩禮,兒子是否幫助還錢只是良心上的問題。

對於這種情況,是否合理呢?

彩禮從法律上來講並不是必須需要收取的財物,它只是一種風俗習慣而已,不應該被被當做女子結婚必須滿足的條件,高額彩禮的發展有腐朽文化的因素,也有現代社會發展的潛在推動,而最重要的是人們要形成正確的彩禮觀,這樣彩禮問題才可徹底的得到解決。從這方面來說丈母娘對於彩禮的要求也要適可而止,若一味的盲目攀比,索要天價彩禮,只怕會傷透人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G1oSG4BMH2_cNUgXc1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