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動」煙台·聚焦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蓬萊:風與電的交響

2023-08-29     大小新聞

原標題:綠「動」煙台·聚焦2023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蓬萊:風與電的交響

核心提示

今年1-7月份,蓬萊港公司風電設備吞吐量同比增長194.8%。

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分為重裝港區、主機及大部件製造區、風電母港綜合服務區、配套產業園區四個板塊。近三年,園區先後引進東方電氣葉片、世界500強法國液化空氣、上海電氣主機、華能、中廣核集控中心與儲能等項目,總投資達200億元。

蓬萊搶抓省政府工作報告「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黃渤海新區設立兩個重大歷史發展機遇,積極實施深遠海、海外市場「兩海」戰略。依託蓬萊風電裝備製造、船舶製造等產業基礎以及國內一流的深水良港條件,培育研發設計、裝備製造、檢測認證、運維、集散等業態,打造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國際領先的海上風電產業高地,並以國內最大產能、最低產品價格,通過「一站式採購」,切實降低海上風電項目投資成本,打造國內首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園區。

在海上風電進入平價時代的背景下,蓬萊積極實施深遠海、海外「兩海」戰略,目前,大金重工、巨濤重工等企業平均有一半訂單來自海外。

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可有效帶動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海底電纜等風電裝備研發製造,也將推動多功能平台、海洋船舶、超大型智能網箱等海工裝備發展。大力推進海上風電產業,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高水平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一是突破產業項目建設,加快華能海上風電、中廣核海上風電開發及儲能、海纜生產基地等項目進度,推動上海電氣風電主機、山東送變電海纜運維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二是拓展產業鏈條,跟蹤推進風電電機、齒輪箱、海纜、輸變電裝備、機艙罩等項目,年內新簽約項目5個以上。三是落實「兩海戰略」,全力爭創國家級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漂浮式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及出口基地。

8月4日,山東港口煙台港蓬萊港公司7號泊位。

搭載著目前全球已下線最長的126米風電葉片的「遠瑞169」輪成功靠泊,這艘海上「巨無霸」順利完成自主卸載作業,將在蓬萊進行多項性能測試。今年1-7月份,蓬萊港公司風電設備吞吐量同比增長194.8%。

這次「迎新」,再次刷新了山東口岸最長風電葉片的吊裝紀錄。

6月19日,蘇格蘭Invergordan碼頭。

由大金重工生產的8根超大型單樁在海上航行一個半月後成功抵達,這批產品是大金重工供應英國業主的首船XXL單樁產品,在蓬萊基地全體技術團隊和生產團隊的協調努力下順利完工。

這次「出海」,進一步助力大金重工大型單樁產品打開國際市場。

乘風而來,破浪而去,不斷刷新的紀錄,如強勁的音符,躍動在這片生機勃勃的海灣。

風從海上來,風能變綠電。在蓬萊這片人間仙境,百億級產業巨輪正在奏起一曲風與電的交響。

奔涌的熱浪

沿著蓬萊區海岸線向東而行,邁入風電母港的「心臟」。

在位於蓬萊經濟開發區的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園區內,星羅棋布的「大塊頭」格外醒目。園區內,大金重工塔筒及管樁、東方電氣葉片、巨濤重工導管架、上海電氣主機、蓬萊港大件重裝運輸碼頭、國網海纜運維等一系列海上風電項目相繼落子,園區周邊,煙台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院、煙台鋼研、煙台科技學院等科研機構和院校陸續落戶。目前,園區已集齊風電主機、葉片、塔筒、導管架四大件,成為全省第一家風電裝備製造全產業鏈園區,相關產品覆蓋全球近30個國家。

港口、碼頭、廠房,處處涌動著奔涌的熱浪。

年產能50萬噸的蓬萊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個已建成海上風電裝備製造、海上風電施工運維一體化、碼頭對外開放產品覆蓋全球的海上風電港口。

大金重工風電塔筒製造

作為風電行業內單體產能最大、資質最全的海上風電塔筒和樁基設備供應商,蓬萊大金海洋重工是亞洲第一家出口歐洲超大型海塔及超大型單樁的海上風電裝備製造企業,穩居全球風電海工裝備製造產業第一梯隊。目前,產品已出口至30多個國家,預計到2026年,出口單樁量將達到350根。

與大金重工相鄰的東方電氣風電(山東)有限公司廠房內外,整齊地排列著碩大的風機葉片。2020年,東方電氣曾以當年開工建設、當年投產、當年盈利,實現東方葉片產業發展的「蓬萊速度」。2022年,公司總投資近5000萬元打造風電葉片測試技術研究及平台建設,可以承接最長160米的國內外企業葉片生產測試。

距離東方電氣5公里,蓬萊巨濤海洋工程重工有限公司已經開啟了近10年來歐洲與中國合作建造風電項目的全新篇章。巨濤重工承建的英國北海安格斯海岸附近1.1GW海上風力發電廠項目中,最大工作量總計50套中深水風電導管架,中歐合作優質建造海上風電導管架項目已交付使用。

目前,上海電氣風電主機項目已完成廠房和辦公樓建設及其室外道路硬化,下一步將安裝生產設備,年內將實現首台主機產品下線;220千伏變電站項目完成二層主體框架施工,正在安裝外牆板;山東送變電海纜基地項目正在進行場地平整壓實和臨電施工;礦用非道路車底盤生產項目完成辦公樓墊層施工,正在進行基礎施工……

目之所及,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推動著百億級產業巨輪駛向「深藍」。

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規劃面積6.5平方公里,分為重裝港區、主機及大部件製造區、風電母港綜合服務區、配套產業園區四個板塊。近三年,園區先後引進東方電氣葉片、世界500強法國液化空氣、上海電氣主機、華能、中廣核集控中心與儲能等項目,總投資達200億元。隨著保障體系的完備,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凸顯。2022年園區完成產值近百億元,先後被認定為山東省海上風電裝備特色產業集群、煙台市清潔能源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專業園區、山東省海洋工程特色產業集群等榮譽稱號。

挺進「兩海」

2021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煙台建設中國北方風電母港;

2022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對煙台提出「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的要求,形成以蓬萊風電母港為核心、全省產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為蓬萊風電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什麼是蓬萊?

蓬萊有區位優勢。地處「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經濟圈、東北亞經濟圈交會處,位於山東省海上風電規劃三大基地中心位置和煙台各大港口中心位置,具備打造海上風電施工安裝中心、運維中心、風電裝備出口中心等的絕佳地理區位優勢。

蓬萊有港口條件。海岸線長74.5公里,港口碼頭岸線長21.7公里,岸線資源優良,是國內公認的深水良港,特別適合深遠海風電裝備等大件運輸。現有東港、欒家口港兩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和一處風電母港工作區,共有萬噸級以上泊位33個,其中10萬噸級以上泊位5個,3個分布在蓬萊港、大金港,為大型船隻裝卸創造了優良的海運條件。

東方電氣風電葉片下線

蓬萊有產業基礎。海上風電、海洋工程模塊、高技術船舶等海工產業發展多年,先後吸引法國液化空氣、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多家三類500強企業入駐,擁有大金重工、巨濤重工、京魯船業等骨幹企業以及70多家配套關聯企業,且已建立起出口導向型的產業基礎。

絕佳的區位優勢、優良的港口條件和雄厚的產業基礎,三大優勢疊加,為蓬萊發展海上風電產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順勢而為,方能乘風而行。

蓬萊搶抓省政府工作報告「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黃渤海新區設立兩個重大歷史發展機遇,積極實施深遠海、海外市場「兩海」戰略。依託蓬萊風電裝備製造、船舶製造等產業基礎以及國內一流的深水良港條件,培育研發設計、裝備製造、檢測認證、運維、集散等業態,打造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國際領先的海上風電產業高地,並以國內最大產能、最低產品價格,通過「一站式採購」,切實降低海上風電項目投資成本,打造國內首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海上風電平價上網示範園區。

風電母港指揮部建立「指揮部+管委會+平台公司」一體化運行機制,明確了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一港三中心」規劃布局,一港是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三中心包括中國重裝裝備出口中心、北方海上風電智慧運維中心、山東省海上風電研發檢測中心。以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為圓心,不斷集聚、優化產業鏈,積極引進延鏈補鏈項目,體系完備、優勢突出的新能源產業集聚區初具雛形。

目前,風電母港內部分主要風電裝備製造企業已經入駐,風電母港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產業園還具備優越的區位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產業基礎堅實、港口條件突出,發展前景廣闊。在海上風電進入平價時代的背景下,蓬萊積極實施深遠海、海外「兩海」戰略,目前,大金重工、巨濤重工等企業平均有一半訂單來自海外。

奔向「東方風電港」

在2023年山東省公布的35家特色產業集群當中,「煙台市蓬萊區海洋工程特色產業集群」就是低碳產業配置的代表之一。

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可有效帶動大功率海上風電設備、海底電纜等風電裝備研發製造,也將推動多功能平台、海洋船舶、超大型智能網箱等海工裝備發展。大力推進海上風電產業,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在國家「雙碳」戰略機遇下,作為風電國際母港基地,藍圖已經徐徐展開——

實現「一年快起步、兩年見成效、三年大發展」,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至2023年末形成與海上風電開發規模相匹配的主機設備生產能力,為山東半島海上風電基地首批示範項目供應風電機組產品,預計實現產業年產值160億元。至2025年末,園區產值達350億元,生產規模達300萬千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0萬噸……

圍繞這一目標,蓬萊風電產業未來如何布局?

項目應落快落,加強產業鏈招商活動,加快形成更加完備的風電裝備全產業鏈條。深度融合,強化「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快推進海上風電科創中心、海上風電培訓中心、葉片復合材料研發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項目建設,打造產業科創新高地。超前謀劃,延伸布局新能源產業鏈,開展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深遠海漂浮式風電與光伏、儲能及海上制氫項目的技術研發、海上測試等工作,爭取國家、省市支持,推進相關項目快速落地。

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將進一步發揮產業基礎、港口資源、區位等優勢,實施深遠海、海外市場「兩海」戰略,全力爭創國家級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創新示範基地、省內海上風電後市場運營核心區、引領大件生產運輸與出口導向型企業集聚發展區,全力打造一個立足山東、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國際化海上風電全產業鏈零碳園區。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起步之年,也是煙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目標的衝刺之年。對於蓬萊而言,是實現「爭先進位、跨越發展」的關鍵之年。

高水平建設中國海上風電國際母港,一是突破產業項目建設,加快華能海上風電、中廣核海上風電開發及儲能、海纜生產基地等項目進度,推動上海電氣風電主機、山東送變電海纜運維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二是拓展產業鏈條,跟蹤推進風電電機、齒輪箱、海纜、輸變電裝備、機艙罩等項目,年內新簽約項目5個以上。三是落實「兩海戰略」,全力爭創國家級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創新示範基地,建設漂浮式海上風電裝備製造及出口基地。

綠色能源自海而來,風電母港迎風勢起。

伴隨著一首激昂交響,這艘乘風破浪的萬億級巨輪,正以澎湃的動力航向未來。

YMG全媒體記者 王小丹 通訊員 遲勝坤 金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9b3849a280044c49c5e36184da5bd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