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組合拳」能否提振房地產市場?

2022-10-03     皮海洲

原標題:「房地產組合拳」能否提振房地產市場?

國慶節前夕,房地產政策利好接二連三地出台,形成一套「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先是9月29日晚間,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出通知,對於2022年6至8月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同比均連續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階段性放寬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二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現行規定執行。按照「因城施策」原則,符合上述條件的城市政府可根據當地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及調控要求,自主決定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派出機構指導省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配合實施。這意味著房貸利率最低4.1%的下限將被取消。

接著是9月30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支持居民換購住房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自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對出售自有住房並在現住房出售後1年內在市場重新購買住房的納稅人,對其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予以退稅優惠。其中,新購住房金額大於或等於現住房轉讓金額的,全部退還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新購住房金額小於現住房轉讓金額的,按新購住房金額占現住房轉讓金額的比例退還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然後是9月30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15個百分點,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別調整為2.6%和3.1%。第二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政策保持不變,即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別不低於3.025%和3.575%。

24小時內支持購房政策三箭齊發,這也足見高層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高度重視了。房地產市場有「金九銀十」的說法。但顯而易見的是,今年的「金九」成色明顯不足。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已優化樓市政策超800條,如降低5年期以上LPR、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鬆綁限購等,都是在提振需求端預期,但整體政策效果似乎並不明顯。根據中指院數據,9月重點100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降幅仍超20%,「金九」成色不足,購房者置業情緒低迷,觀望情緒濃厚,房地產成為拖累宏觀經濟穩定恢復的重要因素。也正因如此,三大「房地產政策組合拳」的打出,是希望能提振四季度及明年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相關政策從今年10月1日起實施,是希望今年的國慶長假,能成為市民購房的一個高潮,讓「銀十」不再褪色。因此,「房地產政策組合拳」的出台堪稱是用心良苦。

可以肯定地說,「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對房地產市場是有提振作用的。可以讓購房者得到一定的實惠。但面對三大利好,我們又不能不說,三大利好帶來購房者的實惠,終究還是有限的。比如,央行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15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100萬的房貸(住房公積金貸款),一年也只是節省1500元,給購房者的實惠有點小。也正因如此,「房地產政策組合拳」的出台,對於刺激購房的作用也不宜高估。

房地產市場之所以陷入低迷,關鍵在於百姓買不起房。曾經的房地產市場之所以火爆,除了剛需買房、有錢人買房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資性買房。但如今除了必要的剛需買房之外,有錢人該買的房子已經買了,因此,有錢人買房這一塊也就少了,而「房價不炒」基本上對投資性買房說不。因此,社會對住房的需求已經減少。而即便是剛需,因為購買力不足,也使得剛需不剛。至於居民的改善性住房,同樣因為購買力不足的問題,也是能緩則緩了。

所以,要提振房地產市場,除了房地產政策的利好刺激之外,關鍵還是在於開發商的讓利。開發商如果能讓利10%到20%,那遠比「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帶給購房者的實惠要大得多,而在「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出台的基礎上,再有開發商的讓利,那無疑更有利於提振房地產市場。實際上,供求規律早就告訴我們,開發商的讓利,讓利,再讓利,這是提振房地產市場的最有效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9602f6e41599b9b6f28939e0b28c5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