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的分享交流,是指在區域活動進行一個段落或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組織幼兒圍坐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兒選擇的區域內進行交流的活動。
在實際操作中,教師組織區域活動的分享環節時常常會遇到類似情況:幼兒不知道圍繞什麼進行分享,不知道在交流時應該說些什麼、怎麼說,個別幼兒在發言時其他幼兒並不感興趣,分享交流總是浮於表面、整體效果不佳……那麼,如何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分享交流呢?
接下來,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先為大家奉上一些區域活動交流分享的方法,這就一起來看看吧~
方法一:問題討論法
教師針對活動過程中觀察到的有代表性的問題組織幼兒展開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同伴的思想,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案例:醫院變形記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發現角色區的「醫院」冷冷清清,沒有人來看病,也沒有護士上班,只有一名醫生穿著白大褂坐在裡面無所事事。活動後的分享交流中,醫生滿臉無奈地說:「太沒意思了,大家都不來看病!」其他幼兒說:「一去看病醫生就給打針,當病人只能躺在床上,不好玩。」
組織策略:觀察—發現—提問—討論
教師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觀察到角色區的「醫院」冷冷清清,發現活動中的問題和原因所在,針對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教師提問:醫院裡的醫生是怎麼給病人看病的?
幼兒討論:醫生給病人看病會先問問病人的感覺,有哪裡不舒服。
教師提問:除了打針,醫生還會做什麼?
幼兒討論:還會給病人量體溫、做檢查、抽血、開藥。
教師提問:醫院裡除了醫生還有誰呢?
幼兒討論:醫院裡還有護士、藥房負責拿藥的人、窗口負責收費的人……
通過討論總結,教師與幼兒一起明確了「醫院」的遊戲內容、補充了遊戲規則後,大家對此充滿了期待,「醫院」又熱鬧了起來。
方法二:現場示範法
一名或多名幼兒現場就材料操作、遊戲玩法進行示範,以供其他幼兒相互學習借鑑。
案例:百變管道
當其他小朋友還在摸索億童沙水區材料的特點時,貝貝已經領先掌握了控制管道長短和走向的方法。在分享交流環節中,老師請他向大家進行了示範和講解,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越來越多的孩子學會了靈活拼接管道。
組織策略:提出問題—示範方法—激發創意
教師觀察發現大部分幼兒還不能很好地拼接管道時,貝貝已經掌握了其中的技巧,於是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讓貝貝進行示範的方式來實現經驗的共享:想要管道轉彎的話應該用哪種拼接件呢?兩邊管道不一樣長怎麼辦?旋轉拼接件時管道會怎樣變化?你們還想用管道拼成什麼造型?
提供現場示範可能會讓幼兒更傾向於模仿,應注意引導幼兒思考除了示範的方法外還有什麼新玩法,以免幼兒的思維受到局限。
方法三:情境再現法
教師通過照片、錄像等方式再現幼兒活動的實況,針對有價值的片段提出問題與幼兒一起討論。
案例:美食餐廳
角色區里,客人來到了美食餐廳。服務員請客人坐好後遞上菜譜,等客人點好菜,把做好的菜端上桌後就無事可做了。整個過程除了「請坐」「請點菜」「您的菜來了」,服務員幾乎沒有說其他的話。
組織策略:回放—聚焦—共享
教師在遊戲中甄別出有價值的瞬間,就服務員重複讓客人點菜這一步驟進行情境再現,與幼兒一起觀看、探討美食餐廳服務員的工作職責。
教師提問:服務員是怎麼招呼客人的?她在客人點菜的時候可以怎麼介紹菜品?客人用餐時服務員在做什麼?
幼兒討論:服務員會熱情地說「歡迎光臨」;這是我們的新菜品,味道非常棒,可以來一份試試……幼兒紛紛發言,並模範服務員的語言與動作。
角色區、表演區的活動以這種方式進行分享,十分容易引發幼兒的共鳴,他們會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方法四:作品展示法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大家一起觀摩,由教師或幼兒進行講解、描述和評價。
組織策略:幼兒自評—幼兒互評—教師點評
區域活動結束後,教師可以邀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通過幼兒自評、幼兒互評和教師點評的方式,讓幼兒在分享交流中直觀地感受作品的特點,分享創作的經驗和技巧。
幼兒自評要點:作品的名稱是什麼?這幅畫里都畫了些什麼?用了什麼顏色?自己最喜歡和最滿意的地方是哪裡?
幼兒互評要點:喜歡這幅畫嗎?為什麼?還可以畫些什麼?別人跟自己的畫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
教師點評要點:作品造型、構圖、色彩和想像力等方面。
畫龍需點睛,以觀察者、聆聽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引導幼兒分享成功的遊戲經驗,啟發幼兒尋找解決遊戲中問題的方法,讓你的區域活動分享環節更精彩。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 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於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台。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