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有的飛行員畢業後就是軍官,為何有的畢業之後卻不是?

2022-10-10     小花的生活

原標題:一戰時,有的飛行員畢業後就是軍官,為何有的畢業之後卻不是?

目前的各國空軍航空學校,的確沿用著飛行員畢業就是軍官的標準。但在歷史上,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達到現如今的結果,也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

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人類歷史上才第一次出現了戰鬥空軍,這種在1903年才真正試飛成功的飛機,終於在11年後正式推廣到了人類歷史的戰爭舞台上。但也正因為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武器和兵種,也造成了當時很多裝備空軍的國家,都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疑惑:有關飛行員的級別,到底該如何設定?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空軍就對飛行員進行了首次設定:有的飛行員畢業之後就是軍官,但有的飛行員畢業之後卻只是士兵(士官)。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為什麼同樣是飛行員,從航校畢業之後級別卻各有不同!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當時對空軍的定義和飛機的性能認定,導致了在飛行員的設定上,產生了不一樣的標準。

1、早期的飛機,其飛行操作極為簡單,加之升空高度有限、簡陋性能又要求了飛機不能做複雜動作。因此,那一時期的飛行員,對身體和技能的要求並不多。一個操作飛機的飛行員,甚至經過幾個月的簡單培訓就能完成對飛機的操作學習。

而這也就意味著,在當時很多人的概念里,駕駛飛機的飛行員充其量只是一個高級武器設備的技術操作員,那憑啥給你軍官的身份?

2、早期的飛機由於缺乏自動化,因此很多操作都是原始的人工操作,例如需要多個人操作的雙座戰鬥機或轟炸機,以及需要更多人操作的大型飛機及飛艇。飛機上的機槍需要人工操作,甚至投彈也需要人工操作。那按照傳統的陸軍觀點,在飛機上操作這一類工作的,頂多算是個機槍手或投彈手,那又憑什麼給軍官?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有關飛行員身份的確定,每個參戰國家的設定都很混亂。有的飛行員憑著自己貴族和豪門的身份,畢業之後就是軍官,有的飛行員憑藉著戰場上的軍功成為軍官,有的飛行員由於擔任著複雜的飛機操作而成為軍官,而飛機上那些更多的機槍手投彈手,以及少數操作飛機的飛行員,他們的身份也僅僅是士官。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末期,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張勳復辟事件。在隨後的平叛過程中,奉軍的一架參戰飛機向張勳軍隊的頭上扔了幾顆炸彈,儘管命中率和殺傷力為零。但在自己的頭頂上方,竟然出現了這樣的奇怪武器,也把張勳手下的5000辮子兵嚇得魂飛魄散。而飛機這款武器,也就此進入了中國的戰場。

作為最早認識空軍發展的軍閥,東北的奉系軍閥成為了最早開始進行制式化空軍建設的軍事力量。

1925年,張學良從軍官學校上千名學員當中,親自選派28名學員前往法國毛蘭納航空學校和高龍特航空學校學習飛行技術。而在出走之前,張學良就已經提前做出了布置:所有飛行學員順利畢業之後,將全部授予准尉軍銜,也就是早先的副排長級別。

八個月之後,這些學員相繼從法國畢業,而這個時候,遠在東北的張學良得到的消息,國內有其他軍閥正在聯絡法國學習的這28名學員,企圖花重金對他們進行挖掘。聞訊後的張學良立刻宣布,所有飛行學員在畢業後直接改授中尉軍銜,對比原來的准尉軍銜又上升了一級,這才避免了可能發生的一場內亂。

從這場未遂的跳槽事件中,我們還是注意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國家所遇到的問題又再一次出現。

1、那一時期的飛機操作簡單,不到一年的時間,一個菜鳥就可以順利地成為一個成手。

2、由於眾多軍方高層對飛行員的定義仍然停留在高級設備操作員的定義上,即便是封官封賞從不吝惜的奉系軍閥,在最初有關這批飛行學員的軍銜設定上,也僅僅是給了最低級別的准尉軍官軍銜。

可見當時的各國雖然已經認識到了空軍的發展,但對飛行員的級別定義上,還稍顯混亂和模糊。而這種狀態,甚至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空軍體系中,還仍然存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空軍,在戰爭初期曾讓中美兩國飽受空戰的困擾,因為一向以精兵建設而著稱的日本空軍,其飛行員的素質幾乎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準,在老一代飛行員還健在的情況下,無論是國民黨空軍還是美國空軍,雙方與日本空軍在空中的較量,幾乎很難占到上風!

但即便如此,這些如同珍寶的日本飛行員,大部分飛行員的軍銜也僅僅是各級別的軍曹身份(例如飛曹長、一等飛曹等),也就是士官軍銜。除非有著驕人的戰績和突出貢獻,或者重新回到海軍或陸軍軍校進行進修之後,這些飛行員才有資格被提拔為軍官。

例如太平洋戰場上據說擊落美軍飛機超過80架的西澤廣義,被擊斃的時候也沒有晉升軍官。而擊落超過30架美機的飛行員坂井三郎(一說60架等不同說法),在太平洋戰爭臨近結束的最後時刻,才勉強提拔為海軍少尉。

而同一時期的歐美國家,在一些大型轟炸機或偵察機的機組人員的軍銜設定上,非駕駛類的投彈手和射擊手,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被授予士官軍銜。

而到了二戰結束之後,隨著各類噴氣式戰鬥機的問世,飛機的技術操作性能越來越高。飛機越來越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下飛行,也造成了對飛行員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這雙重要求不但對飛行員的選拔給出了高標準,更要求了各類飛行員必須要經過嚴格且長時間的訓練,才有資格成為機組當中的一員。

所以從這一時候起,除了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空軍因特殊情況而需要緊急登上戰場等少數例子外,幾個月的速成班幾乎已經見不到了。多年的、一般以四年制為基礎的航空學校也開始紛紛在各國建立。

1、由於對飛行員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飛行員的選拔率甚至可以跟彩票的中獎率進行PK,數萬年輕人上去選拔,能有超過三位數的人最終成為畢業飛行員就不錯了!

2、由於飛機技術上的高要求,現如今的噴氣式飛機也無法做到速成學習,即便是四年制的航空學校培養,畢業後的飛行員也只能是菜鳥級別。漫長的時間限制,也要求了各國空軍必須要對飛行員的級別進行更高的調整。

由於現如今的飛機已經越來越自動化,武器和投彈已經逐漸轉移成了飛行員通過設備來進行自動化操作,傳統的射擊手和投彈手已經越來越少。所以現如今,只要是正常的飛機駕駛員,航校畢業下來就是軍官,這幾乎已經成為了常態化,這不僅僅是給飛行員的一種優待,更是對飛行員多年辛苦歷練下來的一種肯定。

要在至少四年的時間裡,從眾多競選者的競爭當中僥倖生還,能完成這個目標的畢業生,授予一個最底層的尉官軍銜,這還算是什麼疑問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8a31bfc8c7582e2fd361304be0caa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