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楊炎正(1)

2023-06-22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楊炎正(1)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楊炎正(1)

水調歌頭·登多景樓

[宋]楊炎正

寒眼亂空闊,客意不勝秋。強呼斗酒發興,特上最高樓。舒捲江山圖畫,應答龍魚悲嘯,不暇顧詩愁。風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〇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都把平生意氣,只做如今憔悴,歲晚若為謀。此意仗江月,分付與沙鷗。

楊炎正是南宋時期的知名詞人,與辛棄疾有交遊,其《西樵語業》中有《水調歌頭·呈辛隆興》《滿江紅·壽稼軒》《賀新郎·寄辛潭州》《洞仙歌·壽稼軒》《鵲橋仙·壽稼軒》《鵲橋仙·稼軒坐間作首句用丘六書中語》等篇。而辛棄疾的名作《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滿江紅·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亦為治宋詞的學者所熟知。但《宋史》以及清人陸心源的《宋史翼》,都沒有為楊炎正立傳。《全宋詞》曰:

炎正字濟翁,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生於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登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第,為寧遠簿。嘉定三年(一二一〇),大理司直,七年(一二一四),知藤州,被論放罷。又曾知瓊州。有西樵語業。

由於是草創,這篇小傳比較簡略,於傳主的事跡未能盡備。本文特予以輯補。

楊炎正,號西樵。

見清人葛萬里《別號錄》卷一。按,楊炎正詞集名曰《西樵語業》,葛氏所據,當即以此。按照宋人詞集的命名慣例,這個判斷應是可以成立的。

吉州吉水縣(今屬江西)人,宋南渡初忠臣楊邦乂之孫。

《全宋詞》稱楊炎正為「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寬一點說,也不算錯。但從嚴審視,還有兩個問題值得斟酌。

其一,南宋·祝穆、祝洙《方輿勝覽》卷二〇《江西路·吉州·事要》曰:「郡名:廬陵。」也就是說,「廬陵」是「吉州」的別名。因此,按照當時正式的行政區劃名稱來表述,應當說他是「吉州(今江西吉安)人」。

其二,楊炎正的籍貫,有文獻可征,還可以更進一步,精確到縣一級。

清·陶成等《江西通志》卷五〇《選舉》二《宋·淳熙七年庚子解試》曰:「楊炎正,吉水人。」

又《慶元二年丙辰鄒應龍榜》曰:「楊炎正,泰和人。」

按,「泰和」即「太和」。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三一《江南西路·吉州·縣沿革》曰:「吉水縣,望,在州東北四十里。」又曰:「太和縣,望,在州南八十里。」這兩個縣雖然同屬吉州,且相鄰,但畢竟有區別。《江西通志》的兩處記載,究竟哪一處更準確呢?

筆者以為,當以「吉水縣」為正。

楊萬里《誠齋集》卷七六《靜庵記》曰:「宋中興以來,自高宗及孝宗,及太上,及今上,四聖御極七十有四祀,臨軒策士凡二十有三,得人眾矣,不可得而詳已。惟我大江之西,有一族而叔侄同年者,一時艷之,以為盛事,若予與故叔父麻陽令諱輔世是也;有一家從兄弟同年者,若予族叔祖忠襄公之二孫曰炎正、曰夢信是也。」

「忠襄公」,即楊邦乂。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高宗逃往浙西,留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右僕射、御營使杜充等降金。當時,楊邦乂是建康府的通判。金帥完顏宗弼進入建康城後,他大罵金人,寧死不屈,被宗弼殺害並剖心。為了表彰他的忠貞,朝廷賜諡「忠襄」。事見《誠齋集》卷一一八《宋故贈中大夫徽猷閣待制諡忠襄楊公行狀》,《宋史》卷二五《高宗紀》二、卷二七《高宗紀》四和卷四四七《忠義傳》二邦乂本傳。

楊邦乂的籍貫,《楊公行狀》中有明確的記載:「公諱邦乂……五代之亂,徙居廬陵,故今為吉州吉水人。」

楊炎正既是楊邦乂之孫,自然也應是吉水人。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734e9a895e2351cceaa1f56d836a9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