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養老」來了:老人不用去養老院,還不拖累子女,你願意嗎?

2023-11-16     小鹿愛白話

原標題:「新型養老」來了:老人不用去養老院,還不拖累子女,你願意嗎?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的人均壽命逐漸延長,使得我國逐漸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年齡大於65歲的老年人人口已經達到了1.9億,占總人口的13.5%。在這種情況下,養老問題逐漸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新型養老方式層出不窮,那麼這些養老模式究竟如何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抱團養老」這種方式。抱團養老在當年曾經非常流行,老人們想像著一起釣魚、跳舞,生活過得快樂而充實。然而,現實真的如此嗎?

01、50個老人買房抱團養老,結局卻是曲終人散

1997年,上海的22位老人在眾籌的情況下買了一套房子,打算一起抱團養老。起初,他們的生活確實很愜意,可以互相串門,一起旅遊。然而,隨著更多老人的加入,這個團體逐漸擴大到了50人。然而,隨著人數的增加,問題也漸漸顯現出來。

首先,不同的家庭條件帶來了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差異。有些家庭條件較好的老人,他們不願意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不注重節省;而有些家庭條件一般的老人則儘可能地節省。此外,由於生病時家庭條件好的老人可以很快被接走接受正規療養,而其他老人則只能自行忍受。

長期存在的消費分歧和疾病的困擾使得老人們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問題的爆發。經過15年的努力,這個原本充滿希望的抱團養老計劃最終以曲終人散收場。

02、30年老友抱團養老,最後卻以「散夥」收場

在天津,也有一群老年人嘗試著抱團養老。他們都是相識了20~30年的老友,決定一起住在其中一位老人家裡,每個月交1000元的伙食費。然而,很快他們就遇到了問題。

有些老人認為伙食費應該用在改善伙食上,而有些老人則認為伙食費應該主要用來填飽肚子。對於家用電器的維修和更換費用也存在不同的意見。這些問題導致了一些經濟條件較差的老人心中不滿,認為錢被貪污了。

由於這些經濟上的分歧和誤解逐漸加深,老年人們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大。最終,這個原本充滿希望的抱團養老計劃以散夥收場。甚至有些交往了幾十年的老友也因此不再聯繫。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抱團養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老人們的互助和互相照顧,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挑戰。因此,選擇這種養老方式的老人們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並做好充分的準備。

從上述事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老人們以散場收尾的現象,主要是由於不同個體之間的金錢觀念差異以及經濟層面的巨大差距所導致的。長期生活在一起,可能會導致問題的不斷積累和分崩離析。

除了團體養老之外,還有許多新型的養老方式值得我們關注和了解。

首先,我們來看看互助養老。這種模式中,老年人通過為年輕人提供低廉的住房,以減輕其生活壓力;而年輕人則向老年人提供情緒價值、陪伴,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他們一些生活上的幫助。

其次,還有酒店養老。在這種模式下,老年人支付相關費用以獲得酒店式的生活起居服務,無需自己動手即可享受一日三餐和清潔衛生。閒暇時,他們可以外出散步、鍛鍊或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此外,還有旅居養老。在這種方式中,老年人和同齡的好友相約前往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的城市旅居。當他們感到厭倦時,可以繼續前往下一個目的地,感受不同城市的風情。

最後,我們不能忽視家床養老這種模式。家床服務是指有資質的養老服務機構將服務延伸到老年人家中,讓他們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專業的照護。數據顯示,南京地區已經建成5701張家庭養老床位;青島簽約的老人數量達到1.4萬人次;北京預計到2025年將建設1萬張以上的家庭照護床位。

為了使晚年生活更加幸福,老年人應該具備一些「心眼」。首先,他們應該對自己多一份關心和關注,跟上時代的進步。學習使用智慧型手機可以幫助他們了解更多新鮮事物,與年輕人保持更多的共同話題。

其次,老年人在面對陌生人時應該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來路不明的善意,尤其是在涉及金錢問題時。建議與子女或家人多溝通,避免自行轉帳或購買可能無效甚至有害的保健品。

最後,老年人應該對子女留一份心眼。最好給自己留一筆備用金作為養老金,以避免將全部財產交給子女而讓自己陷入被動狀態。

養老問題需要全社會引起關注,老年人要根據自身的家庭條件等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模式,不用固步自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6f3badc11a4078b85ba090484944a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