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2022-08-29     史鏡說

原標題:曾國荃擊敗太平天國,打開天國國庫後,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眾所周知,曾國藩是晚清最著名的一位大臣,他被人尊稱為「理學宗師」、「晚晴大儒」,梁啟超稱他是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甚至中國近代的一代偉人開國主席毛先生都說「余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

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也是不讓其兄的厲害人物,他出生於1824年,少年時受他哥哥的教育,飽讀詩書,史書稱之「少有奇氣」。他文武雙全,同時熟讀兵法,在謀略上甚至要超過曾國藩一頭。

一、主要功績

曾國荃所處的時代是晚清末年,當時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農民運動,它不僅反封建主義,同時反帝國主義,具有雙重性質。自1851年洪秀全從廣西起義開始,太平天國運動開始席捲大半個清朝。在不到兩三年的時間裡,洪秀全就帶領著他的太平軍攻占了南京城,並於此時稱帝,建都南京。

但對於滿清朝廷而言,必須全力圍剿洪秀全等人才能穩定住朝局。而就在這個時間內,曾國荃開始大放異彩,在攻打太平天國期間,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升遷速度甚至趕上了他的兄長曾國藩。

二、攻占南京

曾國荃沒有曾國藩那麼高的道德操守,曾國藩作為理學大宗師,他對於身外的富貴榮華並不在意,而曾國荃卻很在意這些東西,每次打完勝仗,他總是搜羅一堆財物回到老家收集買地建宅。同時他號稱「曾剃頭」,就是因為他每攻占一個地方都要進行一番燒殺奴掠。

江南的富庶眾人皆知,此時,太平天國攻占了整個江南,無數財富都聚集於太平天國的國家寶庫之中。這點連當時清朝的皇帝-咸豐皇帝都相信,他下令如果誰攻占了南京城,並將太平天國的寶庫獻給朝廷,他就封這個人為親王,並且世襲罔替,後面的子嗣也可以繼承皇位。

這一次他面對咸豐皇帝親王爵位的封賞,在面對太平軍的時候更加悍不畏死,每次衝鋒必定身先士卒。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當時已經是二品大員的曾國荃的帶領下,1864年,清朝廷終於擊敗了當時的太平軍,收復了南京。而當時攻占南京的,正是曾國荃率領的幾萬兵馬。

雖然這個時候的咸豐皇帝已經駕崩,年幼的同治帝繼位,慈禧太后主政,但是當時的咸豐帝所說的封親王爵位依然有效,所以當時的曾國荃除了清除當時南京城內太平天國的舊部、殘黨之外,還需要尋找當時的天國國家寶庫,以便獲取國家寶庫中的巨量財富,從而實現封王拜相的夢想。

曾國荃所率領的湘軍進入南京城後,在曾國荃的縱容之下,開始了燒殺奴掠,到處搜刮民財,掠奪財寶。據傳言,在這個時間曾國荃所得到的財富難以計數,整個長江上,無數舟船都在將這批財寶運往湖南老家,同時,他的貪婪殘暴之名傳遍天下。

但其實這應該都是謠言,此時的南京城早就在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的治下,太平天國搜刮民財的手段遠比曾國荃來得厲害的多。所有財富都被搜集在了太平天國的寶庫之中,哪裡還有多少余財流落在民間。有的也是太平天國將領的財物。

經過大量時間的尋找後,曾國荃終於在手下士兵的帶領下找到了太平天國的國家寶庫。當曾國荃走到國家寶庫前時,他肯定覺得一個親王之位就近在眼前,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然而,當太平天國的寶庫打開的時候,見到裡面的場景,曾國荃瞬間面色大變,突然大喊:「我命休矣」。

曾國荃之所以會面色大變,是因為他發現此時的天國國家寶庫里並沒有之前所預計的數之不盡的寶貝,只有一點點少數的金銀而已。然而,此時朝野內外都認為天國國家寶庫是一筆巨量的財富。他沒有辦法使別人相信他。

此時的清朝正處於財政困難的階段,與太平天國數十年的作戰耗盡了清朝的國家寶庫,朝廷大員們都等著太平天國的國家寶庫來補充用度。如今曾國荃卻要向朝廷報告國家寶庫里沒有多少金銀,朝廷不僅很難相信他所說的話,反而會懷疑曾國荃故意貪污這筆財富。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曾國荃十分無奈,他給眾人的印象就是貪婪肆意,這次能夠貪污這批財富也不足為奇,如果這個時候是他的哥哥曾國藩在這裡,大家就沒有這種懷疑。同時,因為他的疏忽,導致了當時的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逃脫,這也是他受到官紳與朝廷非議的重要一點。

為了報復他所遇到的困境,曾國荃進行了大量的行動。他命令湖南湘鄉的勇士把天平天國的領袖洪秀全的屍首給挖出,並拖到長江邊上澆油燒掉,並將骨灰填進火炮之中,對他的骨灰實行炮決。同時,斬殺了很多當時的俘虜,包括洪秀全的二哥等一大批天平天國重要人物。

這個時候,如果曾國荃交不出去這筆財富,面臨他的可能就是清廷的責問了,即便是這個時候有曾國藩、彭玉麟、左宗棠、李鴻章等作保,恐怕也無法脫身。這個時候,還是有大智慧的曾國藩深謀遠慮,當即讓曾國荃以重病為由,回家養病。

這個時候的清廷就沒有辦法對一個有大功勞的患病之人進行治罪,反而不得不安撫他,以安定此時的人心。清廷最終封賞曾國荃為一等威毅伯,並沒有兌現當初封賞親王的承諾,當然,在沒有拿到太平天國寶庫的情況,能拿到伯爵位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三、總結

「仰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這句名聯是曾國藩所寫,也是其一生的寫照。在攻占南京後,曾國藩及其盟友部隊已經事實上割據了清朝的半壁江山,然而卻在儒家思想的束縛下,沒能夠與清廷封疆而治,反而順應清朝分割了湘軍的兵馬,最終沒有推翻異族統治。

正是由於曾國藩這種儒家思想的教育下,在打敗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荃依然能保住自身的身家性命。並在最終諡號「忠襄」,入祀昭忠祠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6eec12c8ccb1221b85bc65abcc62f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