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擋和手動擋,到底誰省油的本領更強?

2022-09-27     愛車大家說

自動擋和手動擋,誰更省油呢?這是一個爭論了很久的問題。其實不同情況下兩種變速箱是有不同的油耗表現的,很難出現某個變速箱在全部情況下都碾壓另一方的情況。

所以我認為我們沒必要追著結果不放,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從根本上弄清楚兩者在油耗方面的優勢和劣勢,然後在實際應用中去揚長避短,這才是對技術最好的應用。

今天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聊聊兩種變速箱在油耗方面的特性。

1、變速箱消耗的動力

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首先了解一個詞:轉動慣量。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可以轉動的物體,在轉動時的慣性大小。轉動慣量越大,想讓它轉起來就越難,轉動慣量越小,讓它轉起來就越容易。

比如把一輛車升起來,讓你用手去轉動車輪子。再弄輛自行車架在地上,同樣讓你用手去轉動輪子,那一定是自行車輪子轉起來更省力一些。因為車輪子太重了,轉動慣量很大,而自行車輪子更輕,轉動慣量更小。轉動慣量在我們理解油耗時非常有用。

變速箱在工作的時候也要消耗一部分動力,這時候誰消耗的動力少,誰就更省油。

手動變速箱結構非常簡單,幾組齒輪,幾根軸,再加上換擋機構,總共沒多少重量。運動部件既少又輕,摩擦力小,轉動慣量也很小,在工作時不會消耗太多發動機的動力,效率很高,自然有利於降低油耗。

而自動變速箱為了實現自動換擋,其傳動機構更複雜,更笨重。工作時發動機要帶著一堆笨重的零件轉動,摩擦力更大、轉動慣量更大,損耗的動力就更多。而且自動變速箱還有油泵在一直泵油,一來提供潤滑,二來給換擋機構提供換擋的動力,這油泵也要持續消耗發動機的動力,變速箱效率就降低了,油耗自然會升高。

比如AT,內部靠多組行星齒輪組傳遞動力,在變速箱工作時行星齒輪、行星架、換擋離合器片都要隨著高速轉動,除此之外變速箱與發動機之間還有一個巨大笨重的液力變矩器,想讓它轉起來也需要不少的動力。

再比如CVT,雖然傳動系統結構很簡單,但是為了保證鋼帶不打滑,錐形輪需要用力夾緊鋼帶,摩擦損失很大。而且在此期間油泵要持續消耗動力來提供夾緊的油壓,因此動力消耗也不少。

而雙離合就更不用說了,首先它從結構上來說相當於倆手動變速箱,除此之外它的離合器單元也更複雜,重量更大,而且還有油泵在持續消耗動力。

所以從結構上來說,手動變速箱是最容易做到低油耗的,就像運動員穿著輕便的跑鞋去跑步,自然更省勁兒。而自動變速箱就相當於穿個大皮靴子跑步,肯定更費勁兒。

2、最佳擋位匹配

汽車行駛中選擇合適的擋位也非常重要,比如同樣是40公里/小時的車速,掛1擋轉速5000轉和掛4擋1500轉肯定是後者更省油。

自動變速箱是靠電腦計算最佳擋位並換擋的,手動變速箱則是靠司機的經驗去匹配換擋,那肯定是電腦控制得更加精準。因為電腦內儲存了發動機在各個轉速和油門下的燃油消耗率數據,只要車速確定了,電腦就能計算出最省油的那個工作點並及時控制換擋。而手動擋車只能靠司機的經驗去判斷。

所以在擋位匹配上自動變速箱更有優勢。

3、擋位數

擋位數越多越省油,這對家用車來說是不爭的事實。因為變速箱是調節發動機負荷的,相同車速下擋位越高發動機負荷越大,負荷越大熱效率越高,油耗就越低。而且發動機轉速越高轉動慣量越大,摩擦越大,活塞往復運動的慣性力也越大,消耗的動力也越多,而轉速降低以後這些損失也都跟著降低了。

目前主流的手動變速箱還是5速,在市區行駛,路況好的時候假如車速能跑到60,這時候肯定是掛5擋,發動機轉速大概在1500轉左右,轉速比較低,油耗挺美麗。當你走到高架路上,車速提到了80公里/小時,還得用5擋,發動機轉速差不多在2000轉左右,這轉速就稍微有點高了。等你開到高速上,車速達到了120公里/小時,這時還是只有5擋可用,發動機轉速基本上達到3000轉/分鐘,震動和噪音都上來了,而且油耗也跟著蹭蹭往上竄。

而自動變速箱就不同了,目前的自動變速箱擋位數基本上都是6個起步,在中高速行駛中可以進一步降低發動機轉速,提高負荷,從而提升熱效率,降低油耗。而且更多的擋位不僅是高速行駛中可以降低轉速這麼簡單,因為擋位數更多,那麼在設計各個擋位減速比時就能更貼近實際工況,從而在日常用車中讓發動機有更多機會工作在更高效率下,從而降低油耗。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手動變速還是自動變速箱,在油耗方面只能說是各有所長,沒有誰敢說自己是全能選手。而對於我們車主來說如何揚長避短才是問題的關鍵。

在日常駕駛中如何揚長避短呢?我有下面幾個經驗跟大家分享:

1、市區行駛,自動變速箱略占優勢

市區行駛需要頻繁起步停車,而且車速波動更大。此時自動變速箱的劣勢在於其轉動慣量大,轉速的頻繁變化會增加動力的損耗。另外自動變速箱為了提昇平順性,在起步的時候離合器或者液力變矩器會經歷更長時間的柔性傳動,也會損失一些動力。

手動變速箱的劣勢在於頻繁的起步對司機技術要求很高,有些司機技術不過關在起步時無法準確把握住動力的輸出,起步時油門容易踩多,比如本來踩到1500轉就足夠起步了,但頻繁的起步讓司機沒辦法把握那麼精準,可能每次都把轉速踩到2000轉了,此時離合器再控制不好的話多餘的動力都浪費了。另外手動變速箱由於擋位太少,1、2擋減速比落差很大,低速行駛時掛2擋太快,掛1擋又太慢,這時候要麼用2擋半聯動,要麼用1擋高轉速行駛,這也不利於降低油耗。

而自動變速箱的優勢在於換擋和起步完全是電腦控制,司機只需要踩油門就行了,電腦會根據你踩油門的程度自動確定動力需求並控制發動機輸出動力,不管你踩油門是輕還是重,動力都能更多地用到起步行駛上去,避免了一部分浪費。另外自動變速箱擋位更多,低速行駛時更容易匹配到適合的擋位,而且變速箱換擋也很積極,雖然行駛狀態很惡劣,但也會找到惡劣狀態下油耗更佳的區間。

所以在市區行駛時想要降低油耗,那我們就要儘可能學會預判路況,把握好車速,避免車速大起大落,手動擋車可以適當使用空擋來平衡車速,起步時把握好油門,這都可以適當降低油耗。

2、郊區行駛

郊區行駛分快速路和高速路。快速路的車速一般在60-80公里/小時左右,高速車速一般在120公里/小時左右。

快速路行駛時手動擋基本上都是最高擋位了,此時只要你能準確預判路況,儘可能保持勻速行駛,那麼油耗都比較穩定。

而自動變速箱就不同了,比如某6AT變速箱,車速在6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5擋對應的轉速為1100轉,6擋對應的轉速為1000轉,動力都偏弱,所以大部分情況下變速箱會掛到4擋,此時對應的轉速大概為1600轉左右,對油耗並不利。

如果車速提升到70公里/小時,那麼5擋對應的轉速為1400轉,6擋對應的轉速為1200轉,此時如果是平路的話變速箱勉強能維持在6擋,但是路面稍微有點上坡的話變速箱立馬就會降到5擋,同樣不省油。

但是你把車速提升到80公里/小時的話6擋對應的發動機轉速就是1400轉,這個轉速雖然不算太高,但是對於正常勻速行駛來說動力已經足夠了,變速箱就能更長時間保持在這個車速下行駛,避免頻繁換擋。

所以說自動擋車在快速路、國道、高架上行駛時只要限速和路況允許,那麼儘可能提升車速反而是可以降低油耗的。

在高速行駛時車速相對穩定,變速箱和發動機都處於穩定工作狀態,所以這時候油耗的短板更多來自變速箱自身,而這很明顯是我們無法主動去克服的。

如今自動變速箱的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在所有行駛工況下變速箱的總體油耗水平差距也是越來越小了。而實際駕駛中對油耗影響更大的因素反而是路況和駕駛習慣。所以說想要降低油耗,首先要儘量避免一些不好的駕駛習慣,比如長時間原地怠速、頻繁急加速急剎車。其次在行駛中要儘量學會提前預判,儘量讓汽車保持穩定行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642e413b765e74ee2fc2bbfea6b9c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