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別!巨星隕落

2022-10-09     四川名醫

原標題:痛別!巨星隕落

我國著名藥理學家、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丁光生

2022年10月6日21時48分

在上海逝世,享年101歲

遵照丁光生先生遺願,遺體捐獻,後事從簡,不舉行告別儀式。

他致力於心血管藥與抗血吸蟲病藥的研究,作為主要研究者研製的解毒藥二巰丁二酸,是美國仿製的第一個中國新藥;64年前,他甚至以身試藥。

他在花甲之年創辦了《中國藥理學報》,榮獲中國出版工作者的最高榮譽 「韜奮出版獎 」。

以身試藥

1946年,丁光生通過全國統一公費留學考試,到美國學習臨床麻醉學,是中國第一代臨床麻醉學家。1950年6月,他獲得芝加哥大學藥理系博士學位。與此同時,他還在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外科擔任臨床醫師,這在當時的中國學者中是不多見的。

獲得芝加哥大學藥理系博士學位

上海藥物所從1932年建所至50年代初,一直缺乏藥理研究。丁光生就是這時候來到了上海藥物所。藥理實驗離不開動物,當時國內物資匱乏,他就把倉庫改建成動物房。天冷,水泥不易干,他就守著炭爐去烘乾,夜裡睡在施工中的動物房內。

20世紀50年代血吸蟲病主要用銻劑來進行治療,但銻劑會產生很大的毒副作用。奉命於艱難之際,丁光生開始研究銻劑中毒的解毒藥。1957年3月,他與梁猷毅、謝毓元等人,合作研究出了具有解毒療效的創新藥——二巰丁二酸鈉。

三位主要研究人員合影(左起:謝毓元、丁光生、梁猷毅)

這個藥效果如何,需要通過臨床試驗來驗證。 丁光生以身試藥,成為第一個靜脈注射此藥的人。後來的臨床結果顯示, 該藥不僅能解銻劑的毒,還可以解很多重金屬的毒,比如鉛中毒、汞中毒,甚至砷中毒。在該藥基礎上,丁光生等人對口服二巰丁二酸進行了系統藥理研究,它毒性低、易吸收,對治療多種金屬中毒均有明顯療效。

1991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二巰丁二酸用於兒童鉛中毒,這是我國研製的化學藥品首次被美國批准仿製。

不惜放棄心愛的科研工作

1980年,花甲之年的丁光生創辦《中國藥理學報》,並任主編。「丁先生不惜放棄自己心愛的科研工作,非常了不起。」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健說。

儘管剛開始這是一份中文期刊,他堅持論文要附上英文摘要,後來要求圖表和圖例也要有英文,這樣外國人也能看得懂主要的科研數據。 《中國藥理學報》創刊僅五年,就被美國科技情報研究所的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是早期被SCI收錄的少數中國期刊之一。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至今記得,多年前自己做所長時,一次講話提到全所有多少論文發表在了國際權威期刊上,當時丁光生就提出了「異議」,他認為,好的論文不能只發表在國外期刊上。

只要聽說有人要出國,丁光生就會送幾份《中國藥理學報》過來,請他們帶到國外去交流。

「我們很難在早晨看見爸爸」

「我們很難在早晨看見爸爸,因為他四五點就到單位去工作了,總是和食堂工作人員一起進大門。」 丁光生之子丁民樂說,爸爸覺得這段完整的時間不會有人來打擾,工作效率最高。為了節約時間,丁光生往往早上就把午飯一起買了。

「丁先生非常隨和。」上海藥物所研究員李曉玉說,大年初一一大早,他會敲門給同事拜年,後來眼睛不好了,就改成電話拜年,他也不多寒暄,說上一句新年祝福就掛斷電話。

2019年,丁光生獲頒「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在《中國藥理學報》編輯部門口留影

「當我提著兩個沉重的箱子走出羅湖火車站,第一次見到五星紅旗時,禁不住熱淚盈眶。」這是丁光生1950年寫下的文字。當時,他拒絕了美國多個知名機構的工作邀請,在太平洋航行了半個月之久,輾轉到達香港,在英國軍警的持槍監視下,換小輪至九龍,換火車至羅湖。

從此,他從未想過離開自己的祖國。

先生雖已逝,但他永遠是那個蹬著28寸自行車,斜挎著包,凌晨四五點就來工作的丁光生。

丁先生,一路走好!

文/編輯:醒醒

來源:上觀新聞、紅星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57954ae45c2e960c25cecca6f6c8e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