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航展開幕,中國空軍換髮版運-20亮相,要準備出口中東?

2023-11-20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杜拜航展開幕,中國空軍換髮版運-20亮相,要準備出口中東?

《軍武次位面》作者:大伊萬

根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11月13日,第18屆杜拜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杜拜阿勒馬克圖姆國際機場開幕。

本屆航展據稱是歷屆規模最大的一次,共有來自九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餘家企業參展,參展的各型飛機和直升機的數量超過180架。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為代表的多支空軍飛行表演隊也亮相杜拜上空,為大家獻上天空之舞。

當然了,咱們在此次航展上,最為關注的當屬中國航空工業展台。中國航空工業在展台上展出了多型軍用飛機模型,較引人注目的還是殲-10CE、FC-1 Block3和L-15組成的三劍客:

其中殲-10CE是我國軍機軍貿出口的新銳產品,已經成功向巴基斯坦交付了兩個中隊,得到巴基斯坦空軍的好評;FC-1 Block3則是FC-1的最新改進型,相比之前的FC-1改進了飛控系統,換用新型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在巴基斯坦空軍近期舉行的「印度河之盾」軍事演習中表現很好;L-15則是和Yak-130、M346等型號齊名的新一代高級教練機,足以滿足第五代戰鬥機的高級教練飛行任務,我們把這三款飛機拿出去展示也算老慣例了。

最值得注意的是擺在這幾型飛機旁邊的「大傢伙」,在航空工業展台上,我們再次展出了空軍列裝的運-20大型運輸機模型。同時,展出的這架運-20模型,和今年二月份在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上展出的型號一致,是為換用了某新型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改進型號,而不是之前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使用俄制中等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基本型號。

相比「基本型」,此次展出的運-20「改進型」在換用了新型渦扇發動機之後,燃油經濟性得到了極大提高,推力也有一定的增加。相應的,該機的飛行性能和任務能力都有了較大改善,比如特定情況下的裝載構型就有較大提高,已經可以躋身於和C-17A齊名的世界先進大型運輸機行列,在主要技術性能上超過了俄羅斯目前能拿出來的最先進型號伊爾-76MD-PS90A。

可以說,相比基本型運-20A型運輸機,我們現在展出的這款換髮版運-20型,才是運-20真正的「完全體」。我們能夠把它放在杜拜航展上展出,也意味著我們對這型飛機有了極大的信心,無論是規模還是性能或者是系統的可靠性,都已經到了一個令人滿意的水平,我們把它拿出去展覽,正意味著運-20換髮版在技戰術性能上的基本成熟。

大型運輸機的市場

既然展出了換髮改進版運-20,按照常理理解,我們應該是打算把它拿出去外賣的,那麼運-20型運輸機為代表的這種大型運輸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如何呢?應該還是很大的,而且相比其它型號的運輸機,我們的運-20型優勢還是很大的。

說以運-20為代表的大型運輸機受歡迎程度較好,我們可以看一下目前在世界上賣的最廣泛的俄制伊爾-76系列。伊爾-76在1975年開始批產,到1992年一共批產了接近700架,除了裝備蘇聯空軍運輸航空兵之外,還廣泛出口到多個國家。

從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大國,到當時的伊拉克、塞爾維亞、伊朗這樣的中等國家,再到非洲、拉美和中亞的多個第三世界國家,以及蘇聯解體後的獨立國協國家,有接近40個國家都裝備或者曾經裝備過伊爾-76系列大型運輸機。總的出口數量接近100架,這證明了伊爾-76型這種大型運輸機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的裝備潛力。

畢竟,作為一款四發大型運輸機,無論是伊爾-76,還是C-17A,還是運-20A,在性能上的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

其一是具備較強的跨戰區投送能力。相比主打中短程運輸的C-130H,或者新一代的KC-390,A400M這種戰術運輸機,伊爾-76和C-17A這種四發大型運輸機並不僅僅是單純的裝的多,更大的優勢是地板強度高,裝載構型多樣。

比如A400M型運輸機在使用30噸裝載構型下,飛機飛行距離僅有5000千米,而C-17A在使用同樣的裝載構型下,飛行距離卻可以達到接近8000千米,比A400M型運輸機多了接近60%。這對於一些國土較為廣袤,或者有遠程投送需求的國家來說,誘惑實在是難以抵擋。

同時,C-17和伊爾-76MD之類的型號,還可以運輸成套重型裝備。比如我們的運-20就曾經向俄羅斯運輸過ZBD-04A型步兵戰車,向塞爾維亞運輸過FK-3型防空飛彈系統發射裝置,俄羅斯的伊爾-76也有搭載S-400系統的5P85型發射車或者T-72B3型主戰坦克的記錄。這些都是中型戰術運輸機難以做到的,也是運-20等四發大型戰役運輸機獨特的性能魅力。

運-20支援湯加的飛行軌跡

其二是具備更好的多任務能力。比如人道主義救援任務,我們的運-20型運輸機可以從廣州起飛,轉道印尼後直接飛到南太平洋島國斐濟,或者轉道伊斯坦堡直接落地貝爾格勒,又比如在利比亞撤僑時,我們的運輸機也承擔了遠赴非洲實施撤僑的任務。其運載能力不亞於一架寬體貨機,而指望戰術運輸機去實施此類任務的話,估計要多飛一個航段,多落地一次,運輸能力顯然也遠不如四發大型運輸機。

事實上,現在科威特空軍或者卡達空軍的C-17A型運輸機,就多次擔負了到中國來運輸物資的使命,在遠程飛行能力上作用明顯。又比如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時,曾經出動了多架伊爾-76型運輸機承擔運送保障車隊和物資的任務,這都是大型運輸機的性能區間。毫不客氣地說,大型運輸機就是大國的標配。

運-20的市場的前景

所以說,從四發大型運輸機的性能上,還是從伊爾-76這種四發運輸機之前的外貿情況看,運-20這種大型運輸機,市場潛力是沒問題的。

而以目前這種大型運輸機的市場現狀來看,只能說「友商」都比較給力——目前能和我們運-20一較高下的也就兩個同類型號,其一是俄羅斯的伊爾-76MD-PS90A(伊爾-476),其二則是C-17A,這兩個型號只能說都不完美。

以伊爾-76MD-PS90A來說,它的問題:其一是原始設計太老。貨艙尺寸遲遲沒有加寬,現在還維持著貨艙甲板寬度3.4米這樣一個老尺寸。對於俄羅斯來說這倒是無所謂,反正大件有安-124來運,但拿到國際市場上來說,這個上世紀七十年代確定下來的貨艙地板寬度,已經難以運輸現代的標準貨盤,在裝載構型上難以發揮出飛機的最大潛力;

其二是製造速度實在太慢了。目前俄羅斯只有烏里揚諾夫斯克的航星-SP還在製造伊爾-76MD-PS90A,記得在上個月有個報道,說航星廠交付了今年第三架全新生產的伊爾-76。這個交付速度怎麼說呢,就很難繃,跟手搓其實也沒有太大區別了。在俄羅斯空天軍和緊急情況部自己也要裝備伊爾-76的情況下,哪個國家上手問俄羅斯採購大型運輸機,估計可以享受一把什麼叫裝備交付拖拖拉拉。光是這一點,俄羅斯友商產品競爭力就嚴重不足。

美國友商呢?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最要命的問題還是美國航空工業的那個製造體制問題,一個型號進入尾聲之後就開始拆生產線,以便騰出廠房和工人來生產其它產品。簡單來說,就是資本主義不養閒人,C-17A就是典型的代表。其實這飛機放在現在競爭力都非常強,偏偏在2013年波音把它的生產線拆了,拆到2015年,C-17A的生產線就徹底煙消雲散了。

在生產線拆除之前,波音為了招徠外國客戶,曾經又另外生產了十幾架C-17A放在那裡儲備著,和多個國家談判出售這些飛機。結果果不其然,好幾個國家都主動來詢價購買,這就是C-17A僅有的幾個國外用戶阿聯、卡達、科威特和印度。但是等到這些國家想繼續採購的時候,得,波音公司已經把所有的C-17A都出手了,想要也沒有現貨,這事情鬧的,最後等於是變成了波音公司自廢武功,好好的型號有市場,但是沒有了產品。

這樣一對比,我們的運-20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一方面,我們的運-20絕對有現貨,畢竟中國空軍自己也要裝備,而且裝備數量怕是會非常大,從現在開始一路生產到2035年都不是問題。在給中國空軍裝備的時候,順帶拿出一部分來用於外貿這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還可以確保隨時有備件使用,想要可以隨時訂購;另一方面,我們的運-20性能絕對自主可控,不會受到任何國家的影響,不存在什麼裡邊的備件是外國的結果被人制裁這種事情,想買的話絕對安全,這對於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來說,簡直是巨大的比較優勢。

所以,我們現在把運-20放在杜拜航展上展出,完全不排除會有一些國家過來詢價購買,這市場前景應該還是很廣闊的,我們對此應該抱有信心,期待著運-20在國際軍機貿易市場上開張大吉的那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750933f38bfa57eab41e0a43f554682f.html